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吴孝鸿 《职业圈》2010,(21):215-216
“二律背反”意指对同一个对象或问题所形成的两种理论或学说虽然各自成立但却相互矛盾的现象。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日益空虚起来。针对此现象,文章从“二律背反”的角度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2.
梁芳芳 《文化学刊》2022,(12):113-116
波伏瓦认为女性是他者,她继承发扬了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出版了巨著《第二性》。波伏瓦的他者理论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生物学、精神分析学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性别等级制做出的辩护均被波伏瓦指出了对应的缺陷;随后她从历史层面上厘清了女性被压迫的脉络,深刻剖析了男性在历史中给女性造成自由受限制的境况的不公平性;接着,对神话的探索追溯了父权制意识形态在历史文化中的延续,戳破了男性撰写的神话中饱含欺瞒的目的是愚弄女性。其次,波伏瓦回归时间和生活世界,论述女性在不同年龄、不同角色中都无法获得自为的存在。最后,波伏瓦提出了超越绝对他者存在走向自由存在的本真的解放之路。笔者也在最后指出了他者理论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王金格 《文化学刊》2023,(2):244-247
《牡丹亭》所歌颂的“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至情”,集中体现于剧中杜丽娘形象的身上。然而杜丽娘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坚持、对处子之身的强调、对科举功名的信仰、对报答柳梦梅再生之恩的言说,又体现出人物形象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李本侹 《文化交流》2017,(10):60-61
正慈城醉经阁是曾经的著名藏书楼。几年前,有人发现一张《醉经阁第二图》,说是"冯云濠的醉经阁胜景入画(1838)图",此后一直被引用,笔者很想谈些看法。一,关于此图的来历。据了解,此图最早出现在2007年12月的上海道明秋拍中,拍品号0557。拍卖公司的介绍中,将"醉经阁"认定为慈城的冯云濠醉经阁。后来,此图又出现在2009年12月的西泠拍卖、2010年5月的北京嘉德拍卖和2015年5月的上海道明拍卖。  相似文献   

5.
《老子》三十七章的“镇”字在较早的文献中,多训为“安”或“安定”,并非强制性的。“镇压”之类的意思只见于战国以下较晚文献,将此章的“镇”字理解为《老子》要对不合道的行为采取强制性的“镇压”措施,并不符合《老子》原义。因此,把《老子》“无为而无不为”之“无不为”理解为强制性的无所不用其极也是有问题的。“无为而无不为”是典型的“以退为进”思维方式,《老子》中有很多与之类似的表述,主流意见一般将其理解为以“无为”为手段,达到“无不为”的目标,并无不妥。《老子》思想世界中“绝对性”表述与“相对性”表述是并存的:“绝对性”代表其最高理想的同时,“相对性”同样也是为《老子》所接受的,不能由其“绝对性”否定其“相对性”。  相似文献   

6.
"二律背反"意指对同一个对象或问题所形成的两种理论或学说虽然各自成立但却相互矛盾的现象.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日益空虚起来.针对此现象,文章从"二律背反"的角度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7.
左江流域花山岩画之作画主体问题一直困扰着学术界。本文的核心点在于关注左江流域在战国至东汉的岩画发展时期,左江流域族群的发展与演变过程。尝试用历史考证方法,通过对古文献记载内容进行分析,结合广西左江流域考古遗址发现及学界对花山岩画的研究成果,从左江流域人类之起源开始,分析从战国至东汉时期(岩画时期)"花山族群"的演变,提出"花山族群"在起源、发展及民族融合过程中具备族群文化特征,是花山岩画创作的本体。  相似文献   

8.
《我们家族的女人》是一部女性的悲剧,"我们家族的女人"大多数难逃被抛弃的"宿命",这表面看来是因为"我们"家族独特的血脉和性格所致,但深层根源还在于男权文化。就此而言,"我们家族的女人"的悲剧也是所有女人的悲剧。"女性书写"则为女性摆脱性别悲剧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李洹 《对外大传播》2009,(3):26-27,46
法国巴黎2008年“4·19支持北京奥运,反对媒体不公万人集会”中有一个倍受关注的亮点,就是中国留法学生李洹对法国民众的演讲。他的演讲不仅让在场的中国人动容,也感动了法国人。一年后,李洹本人对演讲和活动折射出的对外传播经验做了深入的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10.
《人世间》在广阔的时间背景和空间背景下展开叙述。作者塑造了"革命女性""贤妻良母""知识女性"三类经典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构成小说文本的独特风景。其中,以曲秀贞、金月姬为代表的"红一代"革命女性的"不悔"与"忏悔"显示了女性与革命之间的复杂关系;以郑娟为代表的"贤妻良母"的"自觉"与"自足"体现出作者对"民间的天使"一类女性的审美偏好,对女性恪守"美德"的期许;以周蓉、周玥母女为代表的追逐"自由"的"知识女性",则显示出作者对女性叛逆精神和独立品格的认同。总体而言,《人世间》中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寄托了作家对"永恒的女性"的赞美,体现了作家朴素的现实主义叙事方式背后高度的"理想主义"情结。  相似文献   

11.
宋源 《生态文化》2001,(4):18-19
《绿水集》的作诗人赵洪银,是我国林业战线上的一名领导干部,但他同时又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大山的儿子。所以,诗集中的大多数作品,国事农事,辛酸甘甜,带着花香的韵,浸着汗味的风,无所不包;修路造桥,改土改灶,电站发电,果园坐果,尽皆人诗。“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赵洪银正是以他诗人的眼睛,从现实生活中发现了美,发现了诗。  相似文献   

12.
赵树理与毛泽东《讲话》的貌合神离之说虽早已有之,但所论往往失之简单。实际上,在《讲话》批准了他的写作之路后,赵树理对于《讲话》就一直处在深度落实之中,以至于他对《讲话》都有了过度反应——不想写和写不出。但是,如果追溯其越写越少和“旧的多新的少”的根本原因,我们就会发现赵树理虽然对于原汁原味的《讲话》理解到位,却对毛泽东在建国之后的种种“讲话”反应迟钝,尤其是对毛泽东所要求的写什么(创造新英雄人物)和怎么写(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读解乏力,落实无方。结果,赵树理在《讲话》与其他种种“讲话”之间进退失据,左支右绌,最终成了社会主义文学的落伍者。  相似文献   

13.
14.
正最近研读了《学与思的足痕》(湖北人民出版社2017年1月版),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周溯源博士的一本新书。书中收录了2011年下半年以来写作的文章、致辞、讲话、书评,共94篇,除了文史哲方面的论文、书评外,还有不少与本职工作有直接关联的感言、致辞、报告。让笔者深为感动的是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一片丹心,一诺千金,一往情深。  相似文献   

15.
昆曲能奇迹般地再次在中国复活,并且走向国外,白先勇先生的青春版“牡丹亭”功不可没;同时,汪班先生的汉英对照本《悲欢集》的出版,也将对昆曲的传播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本书精选在国外经常上演的9种昆曲,共26出戏,  相似文献   

16.
虎妞和小福子是老舍《骆驼祥子》中主要的女性角色,她们付出的"情"与劳动人民骆驼祥子被命运所"擒"有密切关联。虎妞由"悍女"与"痴女"联结产生,小福子则同时扮演了"悲剧者"和"逃亡者"的双重角色,本文逐次分析两位女性角色,最后对祥子、虎妞和小福子的三角结构关系进行审美分析,意在解读三者之间的互释性关联,增强读者的感受性。  相似文献   

17.
崔爱梅 《职业圈》2007,(4S):203-205
《论语》一书距今年代久远,读起来难度极大,文章主要选取《论语》中的典型例句,阐释了“之”做代词、助词、动词的不同用法及特点。  相似文献   

18.
王玉春 《文化学刊》2012,(6):149-154
《新青年》杂志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思想史乃至新闻传播史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青年》创刊、转折与发展的精神历程中,主撰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引领作用,但主撰的编辑思路并非是从一开始就设计好的,《新青年》的编辑过程也不是主撰一人独断的,而导致《新青年》同人分裂的原因更是多方面的。将一个包含着诸多矛盾的复杂历史事件归因为主撰个人"引领"的失误,既抹煞了历史的丰富性也遮蔽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彼得·海斯勒的《江城》以文化"他者"的身份,摒弃意识形态或者乌托邦式的传统形象叙事,对20世纪90年代中国西部一座小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进行解剖,为读者展现了较为客观的异国形象。其中,女性形象是他关注的重点之一。在书中,他描写了四位有代表性的新女性形象,为彼时与中国传统女性形象不同的边缘群体绘就了一个基本图谱,也展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20.
"礼物交换"从古至今都有,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交换内容与规则。土著部落因"礼物之灵"交换礼物,而现今的中国农村地区则因"差序格局"的社会关系结构进行"随礼"。通过对两者的对比研究,可知二者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搭建和维护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