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毛晋汲古阁刻书规模初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毛晋一生执著刻书,出版数量巨大,是中国自雕板问世以来私家刻书最多者。本文在综合考查前人此方面介绍文献的基础上,根据目前搜集到的资料就毛晋及其刻书情况从多方位进行了考查,其中有一些新的发现,也阐述了个人的理解和观点。此外,针对十五集《津逮秘书》版本汇集特征做了一些介绍,也对《明毛氏汲古阁刻书目录》、《汲古阁刻板存亡考》所记录的内容作了补充。  相似文献   

3.
罗凤莉 《图书馆学刊》2007,29(5):126-127
毛晋是明末清初常熟著名的藏书家和出版家,他在保存、校勘、刊布、记录、传承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毛晋刻书功过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之 《出版科学》2001,(4):62-64
毛晋(1599-1659),原名凤苞,字子九;后易名晋,字子晋。别号潜在、隐湖等,室名绿君亭、汲古阁等,江苏省常熟县昆承湖七星桥(亦名曹家浜)人,明末清初名藏书家和出版家。毛晋终生刻书,为了刻印图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在刻完《十三经》、《十七史》之后说:“回首丁卯至今三十年,卷帙从衡,丹黄纷杂,夏不知暑,冬不知寒,昼不知出户,夜不知掩扉,迄今头颅如雪,目睛如雾,尚砣砣不休,惟惧负吾母读尽之一言也。”晚年他对季子毛扆说:“吾缩衣节食,遑遑然以刊书为急务,今板逾十万,亦云多矣。”可见为了刻印图书,毛晋省吃俭用,呕心沥血,一息尚存.刻书不止。  相似文献   

5.
6.
元代安徽刻书地区分布广,刻书数量多,质量好,内容丰富,更出现了王祯的木活字印书,是当时全国刻书印书最活跃的出版中心之一。前人研究安徽刻书,多集中于研究徽州一地之刻书,难以反映安徽刻书的全貌。本文采取考证的方法,就元代安徽的刻书机构、刻书概况、发展特点等进行考述,以全面反映元代安徽刻书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8.
明代安徽刻书地区广、规模大、数量多、质量精、内容丰富,是当时著名的全国四大刻书中心之一。前人研究安徽刻书,多集中于研究徽州一地之刻书,难以反映安徽刻书的全貌,现采取考证的方法,就明代安徽地区的私家刻书情况、发展特点进行考述,以全面反映明代安徽私家刻书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10.
常熟为中国藏书出版中心地之一,藏书家刻书、抄书蔚然成风,特色明显。明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里谈到:"当今刻书,苏州、常熟为上,金陵次之。"常熟藏书家刻书、抄书活动为中华典籍的生产、流传做出了贡献。作者从常熟藏书家刻书概况、丛书辑刊、古籍抄写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探讨。  相似文献   

11.
金坛段玉裁以经学小学著名于世,其藏书楼“经韵楼”,广为人知。然经韵楼刻书,虽多为世人所重,向无专文论述。笔者研习段氏之学,凡经韵楼所著所刻书均经目验,成此一文,以补学术研究之缺,并订诸家著录之误。其七叶衍祥堂刻书及未标段氏堂号者,一并附之。  相似文献   

12.
金坛段玉裁以经学小学著名于世,其藏书楼"经韵楼",广为人知.然经韵楼刻书,虽多为世人所重,向无专文论述.笔者研习段氏之学,凡经韵楼所著所刻书均经目验,成此一文,以补学术研究之缺,并订诸家著录之误.其七叶衍祥堂刻书及未标段氏堂号者,一并附之.  相似文献   

13.
王京州 《图书馆杂志》2011,(10):91-93,48
及所记钤印,勾稽明代藏书家朱子儋藏书共二十七种,五百馀卷,其藏品覆盖面广,然以书画和别集为最多,对宋本的重视,是朱子儋藏书的又一特色。藏书之外,朱子儋还汲汲于刻书,对于所刻之书,他一方面续加补苴,一方面又抽取英华,看重选本,具有自觉的选家意识。  相似文献   

14.
两宋安徽刻书地区分布广,刻书数量多,质量好,资料丰富,是当时全国的出版中心之一。前人研究安徽刻书,多集中于研究徽州一地之刻书,难以反映安徽刻书的全貌。文章采取考证的方法,就两宋安徽各地书院及各类学校的刻书情况、发展特点等进行考述,以全面反映两宋安徽学校的刻书成就。  相似文献   

15.
唐五代刻书家毋昭裔,从喜好读书到发惯刻书有成,开创了我国古代家刻本之先河,为古代文化的积累和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金溪浒湾书铺街是清代中后期江西雕版印书业的一个中心,初步探讨和考察了集中在此的六十多家印书作坊和书铺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王先谦与刻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先谦为近代著名学者,是“湖南四王”之一,著述五十余种,刻书也极其丰富,清末湖南思贤书局刻书即多由其主持,本文介绍了他的刻书活动。  相似文献   

18.
清代江南藏书家刻书风气流变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在清代的不同时期,学术的发展趋势、统治阶级的文化政策以及社会思想的流变对江南藏书家刻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马晓琼 《编辑之友》2011,(3):101-103
明朝时期,我国的私人藏书和刻书业比较发达,民间书坊盛行,但明朝刻书有一种恶习,往往刻一书而改头换面,节删易名,故而有"明刻书而书亡"的说法。晚明万历年间出现了一位以校勘精审,刊质精良著名的大出版家,他就是汲古阁的主人毛晋。毛晋严谨的刊刻书的态度,赢得了大家的赏识,著名学者钱谦益称"毛氏之书走天下",其友夏树芳称"海内悉知有毛氏书"。毛晋(1599-1699),江苏常熟人,原名凤苞,字子九,后改名晋,字子晋,号潜在,又号隐湖。毛晋是明末清  相似文献   

20.
元代西湖书院作为一所集教学授徒、藏书刻书于一体的综合性书院,创建之后又经历了扩建与修复,入明以后被改为仁和县学。西湖书院继承了南宋国子监、太学的藏书及书板,并予以修补刊刻,这在中国出版史上是值得特别关注的课题。通过对西湖书院的历史沿革、藏书来源、刻书状况进行详细考索,可以进一步明晰西湖书院“收拾宋学旧籍”,裨益学林的效果,也能进一步完善中国出版史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