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历史主义"小说写作中存在着明显的反讽与戏仿现象,而这正是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本质特征之一.本文由此入手,进一步深剖"新历史主义"小说对于传统经典叙事宏大性及崇高性模式的消解和拆毁,以试图发掘出"新历史主义"小说历史写作观念的深刻时代变革.  相似文献   

2.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他的诗歌文辞优美,并且形成了中国诗歌的一大传统,其中《橘颂》"或可视为中国文学传世作品中今见第一篇比较典型的咏物之作"。对于诗歌批评理论而言,英美新批评是20世纪的一大创举,其理论主要针对诗歌,旨在对诗歌文本本身进行批评。利用英美新批评理论,可以对《橘颂》从能指和所指两方面进行更深入地阐释与解读,诠释《橘颂》不同于《楚辞》之外其他作品的文学性,挖掘《橘颂》所蕴含的隐喻、张力和非个人化传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古代书法批评中"情性论"的梳理与分析,尝试在"抒情传统"的文化语境中探讨书法的抒情特质,揭示文学与书法在"抒情"上的同质性与差异性。文章认为发轫于古典诗歌的抒情精神逐渐渗透到书写行为之中而赋予书写一种"情"的意义。书论史上有关书法"抒情"的表述皆滥觞于扬雄的"心画"之论。若以"抒情"作为书法审美的一种观照,则何谓抒情,能否抒情,如何抒情等问题皆值得关注,文章就古代书论中的相关论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孙新新 《文化学刊》2015,(3):122-124
新批评主张作品本体论,摒弃传统的历史和传记批评方法,转向文本内部寻找意义,用语义学理论来挖掘其中的意蕴。本文将采用新批评的方法来分析蔡楠的小小说《寻找我家》,以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深层涵义。  相似文献   

5.
福柯的话语权从话语角度对历史进行独特阐释,并对新历史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使得在宏大历史叙事中被边缘化的社会底层的人的历史以微观叙事的方式展示出来。托妮·莫里森在其《最蓝的眼睛》等作品中,以微观叙事代替宏大叙事,为黑人尤其是妇女和儿童争取话语权,书写属于他们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周新顺在《文史哲》2008年第3期撰文指出:“误读”作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泛使用的批评术语,常常被望文生义地理解为“错误解读”而致误用和滥用。事实上,当代批评理论中的“误读”说是20世纪西方新批评、阐释学、接受美学以及解构主义等文论流派逐步发展的产物,其要义恰是以颠覆传统的正、误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为出发点,  相似文献   

7.
作为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文学批评理论之一,新批评初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英国。在二十世纪中叶,新批评理论成为美国文学批评的主流思想,其所提出的文学理论和方法至今仍对文学批评产生着重要影响。作为新批评理论的先驱,艾略特提出了外部权威、内在人格等理论,震撼了整个文学批评界。本文旨在探讨艾略特提出的文学理论及文学批评的标准,以期为更加全面的阐释文学作品提供有益范式。  相似文献   

8.
翻译研究进入后结构主义阶段后,翻译的文化转向使得译者主体性成为翻译理论研究的中心。译者的主体身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翻译过程中,其身份有主客体动态转化的过程。人类学家在使用民族志方法书写他族文化的过程中,同样实现了主客体身份的转化。二者的行为互为映射。本文将以此为主客体转化为角度,研究译者与人类学家在翻译过程中主客体身份的变化与重构。  相似文献   

9.
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是英国文坛大器晚成的女作家,她的小说《书店》向读者展示了在英国当时的社会图景下,文学文本是如何诠释历史长河中的片段的。本文旨在借助新历史主义理论,通过女主人公经营书店的经历,解读文学文本与历史文本的对话关系。因为文学文本是一种话语,与政治、宗教、经济都有着对话关系。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物的特殊经历和现实的碰撞,以及在碰撞之后人物对生活的顿悟都是本文考量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对比于"新儒学"与"后新儒学","现代"与"后现代",对近十年来的思考发展做一省察。首先,针对的是一九九四以前的一些思想生命史的回顾,而归结于《麦迪逊手记——后新儒学的怀想》。之后,对于"新儒学"与"后新儒学"的对比区分,提出梗概。再者,随着世代的变迁,后现代的存在处境与现代及前现代并不相同,连带地,后新儒学有着新的转折、回返、承继、批判与发展。相对而言,这是由"以心控身"转而"身心一如","内圣外王"转而"外王内圣"的发展。凡此种种,又紧密关联到"存有的连续观"与"存有的断裂观"的对比。在这样的张力中,有一可能的新视点,对于存有论、知识论、实践哲学诸层面展开新的论述,进而有助于人类文明多元互动与交谈之可能。  相似文献   

11.
汶川大地震报道为中国的危机传播树立了一个典范。大地震发生在同年的中国南方冰雪灾害和拉萨"314事件"之后。这两件事,一个被外界指为"政府反应迟钝、救灾不力",另一个被国际社会批评"驱赶媒体、信息不开放",这让汶川地震后政府与媒体的作为更加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12.
孔子提出"乡愿,德之贼也",是基于儒家根本之"仁"的思想,批评乡愿者以"媚于世"的态度作为自身的处世原则。从道德层面讲,孔子认为乡愿者存在的背后是道德价值观念的扭曲。从生存方式上说,孔子在这里批评的恰是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提出的此在存在的"非本真状态"——沉沦。与孔子的区别在于,海德格尔虽极力避免对"沉沦"作任何道德评价,却希望人们能走出"沉沦",做回本真的自己,但对召唤的此在本身是什么却始终未置一言。  相似文献   

13.
乔世华 《文化学刊》2014,(1):100-106
徐讠于和无名氏向来被研究者认定是四十年代国统区出现的一个小小流派,对他们的命名有"后期浪漫派""后期现代派""后期海派"等。但从他们二人的实际写作观念和文学成就来看,并不构成一个流派。他们的"被流派"恰好反映着文学史书写中所带有的人为的强行命名现象,换言之,文学史书写本身存在着某种"霸权"行为。反抗这种"霸权"有赖于不定于一尊的文学史书写,我们才能更好地返回文学史现场。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2005年3月26—27日马来亚大学中文系毕业生协会主办的"儒家与中国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钱穆先生来马来亚大学任教四十周年纪念"的主题演讲。文章就钱穆1948年离开中国大陆前撰写的《湖上闲思录》关于"历史文化学"的论述与1950—2000年间西方学术主流的新论说进行比较,分析了钱穆与当代新儒家对儒学与中国文化的论说的分别,并申述了钱穆对西方思想文化(包括"后现代主义/文化批评")和"天人合一"说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威廉·迪安·豪威尔斯(William Dean Howells)是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其代表作《塞拉斯·拉帕姆的发迹》(The Rise of Silas Lapham)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绘中产阶级白手起家图景的作品。在美国建国后的一个世纪,美国长期处于亚文化状态,欧洲文化,尤其是英国文化在美国占据着统治和主导地位。1865年的美国内战为美国文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促进了美国现实主义的出现和发展。该作品创作于1885年,处于美国试图确立自身文化身份的特殊时期。笔者从民族性角度出发,运用新历史主义理论,旨在证明这部作品实质是一种对美国文化身份构建的探索。首先,该作品塑造的"白手起家"的故事正象征着美国亚文化走向文化独立之路;其次,"美国梦"和"清教主义"作为"行为指南"内化于人物内心,带有美国特质。由此可见,从民族性的角度解读《塞拉斯·拉帕姆的发迹》是对该作品研究的一个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6.
正纪实影像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也是时代的诠释者。一方面,它作为文化记忆的可视形式之一,具有厚重的影像史学价值;另一方面,它也忠实地记录着时代年轮的延展和社会意识的变迁。1949年,天安门城楼上的一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向世界宣告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40余位摄影师奔赴全国各地,共同记录下新中国成立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创作了纪录片《新中国的诞生》,向世界传递出新中国的第一映像。在之后的70年间,纪实影像定格了一代又一代前赴后继的新中国建设者,纪实影像在记录这70年来中国的历史与社会现实的同时,也以多样的叙事话语再次书写着历史  相似文献   

17.
张君劢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晚年致力于儒家哲学的建构与弘扬,尤为推重阳明学。他对阳明学的研究在跨文化的视角中展开,重视其理论在旅行中的变形与影响。通过中日比较,张君劢一方面肯定了日本阳明学"长于事功",批评了中国阳明学"陷于枯禅",强调了阳明学在政治改革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希望中国阳明学能补日本"短于理论"的缺陷,发展出具有现代学术形态的哲学理论。然而,在他的具体阐释中,无论谈论日本还是涉及中国,西方理论始终是无所不在的参照系。在阳明学的理论创新中,张君劢用"理性主义"解读孟子的学说,用"唯心主义"改造禅宗的内涵,又将二者看作阳明学的两大理论来源,共同构成了"中国的直觉主义"哲学体系。张君劢的这种建构是用西方理论阐释和剪裁儒家传统的结果,是一种"自我的他者化"。由此,现代新儒学在"走向世界"过程中的权力关系值得反思和警惕。  相似文献   

18.
冯小刚导演在张艺谋创造的"秋菊"这一女性形象的24年之后,又创造了一个跟"秋菊"十分相似的另一个女性形象——李雪莲。影片《秋菊打官司》《我不是潘金莲》通过文本上相似的造型艺术及符号语言,意在概括其相似外在表征下呈现出的不同深层内涵,从而揭示出张艺谋与冯小刚在相似的文本中所书写的相近女性形象及其所隐含的全然不同的视听观念。二者借社会底层的女性表象,以两个荒谬的故事结构完成影片,让观众留下无限的遐想。  相似文献   

19.
谷卓达 《文化学刊》2023,(3):200-204
新批评派主将布鲁克斯是悖论研究大潮的潮头,他曾说:“悖论的语言即是诗歌的语言”。由于悖论具有特别的、充满哲理的特征,所以成了诗人追求新颖奇特的艺术效果的工具,在玄学派诗歌和一些现代诗中屡见不鲜。本文从新批评派的发展、悖论的理论渊源和含义入手,以布鲁克斯《精致的瓮》为立足点,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找寻并分析《精致的瓮》中涉及的诗歌作品以及其他诗歌作品中的悖论修辞,并归纳出悖论的几种基本类型,总结悖论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精神生态批评是生态批评的一个次域,也是生态批评向人类精神领域的拓展。本文试图从精神生态批评的视角出发,从一战带来的信仰的崩塌、美国梦的幻灭、消费主义及人的物化,人与人之间及人与内心世界之间的疏离等方面分析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名作《了不起的盖茨比》,进而揭示"爵士时代"的精神危机,以及给当代人类带来的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