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校道德教育应从传统的“教会顺从”走向“教会选择”。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可塑性比较大,他们的道德选择不能简单地停留在道德认知的是非判断上,而是需要道德认知的进阶。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结合生活实际,创设多种问题情境,积极引领学生参与各项实践体验活动,以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提高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  相似文献   

2.
高秀兰 《中国德育》2004,(11):51-53,45
经过多年实践探究,我校总结出了德育审美化“四步法”。第一步“设计活动”、第二步“形成体验”、第三步“反复实践”、第四步“宽泛评价”。四步法即以体验审美为主要手段,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获得美的体验,让学生在美感陶冶中,自觉自愿接受道德教育。对小学生来说,听觉和视觉的记忆并不牢固,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的东西才能记忆深刻,终身难忘。古语说:“情通则理达”,在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动情,运用多种方法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使之动容、动情,自觉接受道德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有序思维是小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必备能力。它具有促进学生认知思维发展和新知建构等重要价值。当前小学生数学有序思维发展仍存在着主体意识不强,思维迁移力较弱;语言表达薄弱,思维上出现漏洞;个体差异较大,思维过程不同步等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时从兴趣入手,培养有序思维意识;从问题入手,增强有序思维能力;从实践入手,发展有序思维素养;从辩论入手,提升有序思维品质,促进小学生数学有序思维不断进阶,实现持久而有灵性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遵循小学生的道德认知规律。因此,我们依据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确定了教学的五个环节,即认知、理解-判断、辨析-冲突中选择-实践体验-训练成习。这五个环节呈递进关系,由浅入深,从而使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5.
胡琼 《知识文库》2022,(17):169-171
<正>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紧贴现实生活,按照现有的教育教学模式改善了学生的认知,使学生的相关得以形成,并且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四步教学法倡导多维度的教育,技能采用不同的学习模式打造全新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格局。将四步教学法引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具有创新意义,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并且能够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打造合作探究的深度融合学习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小学低年级是人生启蒙的关键阶段,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让小学生掌握必要的法治常识,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小学低年级道法教师要以教材为核心,紧密围绕儿童成长及发展的生活路径开展道德法治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小学生的成长需求,培养小学生的生活智慧,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分析了当前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了如何在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学生的生活智慧。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新模式,即软件的"四步教学法"。第一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个别指导;第二步:学生当众演示,教师全面辅导;第三步:布置任务,组织课题实施;第四步:总结评价,对学生予以奖励。  相似文献   

8.
项目化学习以学习进阶理论为基础,围绕单元核心概念进行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建构学科核心概念,助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对科学单元教学进行项目化学习设计,教师可从认知策略进阶、概念建构进阶、实践创新进阶三个维度入手,引导学生展开项目化学习实践,使学生逐步地建构科学概念认知,实现学习进阶。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初中道法教师,开始就初中道法课程“该怎么教?”“教些什么内容?”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讨。而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要求对学生的认知困惑、核心学习任务、科学考评制度等进行重点关注。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基本要求进行了分析;其次,对于当前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常见问题进行阐述;最后,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对“教学评一体化”下初中道法教学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提质增效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0.
教科书编写要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分层次安排教学内容,因而,厘清核心概念的学习进阶尤为重要.基于文献分析法构建假设的比例推理学习进阶模型,并据此设计问卷,测试630名一~六年级学生,修订假设的比例推理学习进阶模型,最后得到小学生比例推理学习进阶模型.该模型包含定性推理中两组量的变化、定量推理中比例的数值结构关系和数值大小关系3类进阶变量,以及对应的7个进阶水平,其中,定性推理中“双维、不确定”为最高水平.提出建议:增加教科书中定性推理的题型;开展统整定性推理与定量推理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1.
教材编排应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以促进学生能力跨学段有序进阶。文章借助学习进阶理论构建了区域认知能力进阶框架,并以湘教版初高中地理教材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挖掘教材深层和表层系统的内在联系,分析其在区域认知能力发展与进阶视角的育人价值,发现教材在区域认知的六大方面存在占比不均、进阶不连续及高阶水平不足等问题,进而提出教材编写与使用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金振华 《学子》2014,(8):46-46
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是开展德育教育的基础,尤其小学生正处于道德观的构建时期,道德认知将对其一生的道德观念塑造和行为准则践行产生决定性的影响。道德认知是一项德育综合能力,包括学生的道德理解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判断选择能力。  相似文献   

13.
陈镇海 《考试周刊》2013,(82):135-135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这种新型课程为小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情境中,学会分辨是非,丰富道德体验,提高道德认知,从而成为学生培养道德的奠基石。因此研究《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方法是小学思品教师的重要课题,文章探讨了“三动”教学法,即巧妙激趣,让学生心动;激发诱导,让学生情动:引导实践.让学生行动。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进入教学课堂,许多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抽象的、难理解的知识都变得直观化、简单化和形象化,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有趣.在引入信息技术时应基于学生认知水平,以考虑学科特征为原则;基于课堂教学需要,以选择网络资源为核心;基于教学目标达成,以理解应用目的为宗旨,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道法课堂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思想观念、道德认知与行为习惯都会对学生产生无形的影响,直接决定着小学生的品行发展。因此,小学教师要注意建设与优化师德,借助自己的积极影响去改善小学生的意识行为。本文将从教师要成为道德标兵,对学生产生正面影响;教师要全面关注学生成长,解决学生成长问题;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个体需求等角度来分析,小学教师应该如何以师德来感化学生,促使学生实现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一、体例、内容《语文世界·作文教程》是依据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写作的总目标与阶段目标分级编写的作文教材。它按“写作训练”与“写作基础”双线并进系统和逐级达标的构架来设计体例,下面以第四学段(7-9年级)为例加以说明。(一)写作训练体例:第一步,写什么;第二步,找材料;第三步,怎么写;第四步,写得妙。按照这四步,教师引导学生分层训练。最后,“我来试一试”和“我们都来练一练”,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习作,以掌握习作的技能、技巧。例如,第七级第三讲:说说老师。导入新课:以《好大一棵树》的歌词开头,引出话题:“老师是人类的工…  相似文献   

17.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 :“思想品德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 ,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小学思品课教学必须强化生本意识 ,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 ,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能力和道德评价的教育过程与小学生所遇到的问题紧密相连 ,通过小学生主动的思辨和探索达到道德内化。一、了解学生实际 ,引导道德认知方向小学生正处在心理生理发生突变的时期 ,他们对于偶发事件往往十分敏感 ,而且他们对道德概念的理解还相当肤浅 ,停留在一些表面现象上 ,因而往往会造成一些道德概念的混乱。如分不清“包庇”与“友谊”、“勇敢”…  相似文献   

18.
课程方案明确提出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认知特点和知识学习的逻辑体系进行进阶教学,体现学习的系统性、连贯性与阶段性。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要贯彻学习进阶的原则,就要从阶的确定、统筹、呈现和总结四个维度入手,以核心素养为主线,以大单元为抓手,以任务群为途径,以多元评价为指引,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增强文化自信,彰显古诗词进阶教学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9.
为了改变科学课程学习内容零散且缺乏衔接的现状,学习进阶成为了国际科学教育研究的热点议题。对学习进阶的研究系统追踪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为科学教育中标准设计、课程开发、学业评价和教师培训等多个系统的整合提供了统一框架。基于文献综述并结合自身研究经验,并从学习进阶的定义、进阶研究的基础、进阶研究的模式和研究成果的应用四个方面展开分析讨论后发现:科学教育界对学习进阶内涵理解上的差异逐渐消弭,进阶研究在描述学生认知发展过程上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并在向着精细化发展,在学习进阶中融合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学习进阶与教学实践的交互影响等将是后续研究的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9,(70):127-128
为了提高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的认知,特在小学教育中开设有关道德与法治的课题,改变学生的认知,提高自身价值观念,便于小学生今后更好发展,间接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发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是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要重视道德与法治教学开展,采用多种措施,提高教学有效性。下文就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详细分析,旨在为提高小学生核心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