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妇女地位的卑微不仅从各种清朝律法中能明显看出端倪,从清代各种司法档案中都能看出清代妇女社会地位的卑微。本文从清法典的各种处罚规定出发,对清代各种妇女的卑微地位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2.
吕宽庆 《兰台世界》2016,(17):109-111
清代妇女养老保障是清代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主要是依靠家庭养老,即清代妇女依靠卑亲属提供养老保障,即主要依靠儿子、嗣子、女儿女婿及其他亲戚实现个人的家庭养老保障。由于清代小农经济盛行,故此,清代妇女家庭养老整体保障能力并不强。  相似文献   

3.
清代妇女地位的卑微不仅从各种清朝律法中能明显看出端倪,从清代各种司法档案中都能看出清代妇女社会地位的卑微.本文从清法典的各种处罚规定出发,对清代各种妇女的卑微地位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4.
胡静 《档案》2011,(1):38-41
清代甘肃的地方志中收录了成千上万个夫死守节的寡妇。由于天灾战乱连连、旌表措施不到位和福利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处于中下层社会的寡妇们不仅要为了养老抚孤、维系生计付出艰辛的劳动,同时还要忍受来自家庭与社会的各种压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清代档案为中心,对清代妇女财产来源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指出清代妇女财产来源主要有五个方面:继承、财产分割、劳动所得、赠与和契约。在研究清代妇女财产权益来源时,文章还涉及了清代妇女对财产的处分问题,这些研究揭示了清代妇女享有确定无疑的财产权利。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清代,男尊女卑观念根深蒂固,“三从四德”更是加在妇女身上的桎梏。妇女不但在家庭中的地位卑微,而且由于种种原因已婚妇女甚至被夫家出卖为妾。被誉为“地方献宝库”的清代南部县档案中就保存有这样一份“卖妻包管约”。约档案原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7.
吕宽庆 《兰台世界》2017,(9):125-128
清代妇女可以通过宗族保障的方式来实现养老。其最主要的方式是清代宗族通过设立义田义庄来实现对年老妇女和守节妇女的养老保障,其次是宗族内部个人针对妇女提供的生活与养老保障。清代宗族对妇女提供养老保障有一定的限制性条件,而且宗族由于经济条件的缘故而导致不同宗族及地区的妇女养老保障存在差异性。故此,清代妇女宗族养老的整体保障能力并不强。  相似文献   

8.
广州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于1921年2月创办周刊《劳动与妇女》,是处在萌芽期的中国共产党系统探讨妇女问题的起点。基于对其报道文本和作者群体的考察,本文发现,《劳动与妇女》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分析了中国妇女受压迫的机制,并且从政府与法律、教育与就业以及个体努力等宏观、中观、微观不同维度提出了妇女解放的路径和方法。“阶级”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是其最重要的分析框架,相比于此前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抽象引介,《劳动与妇女》更强调以阶级视角对本土问题展开具体分析;但是,对阶级的过分强调也在某种程度上遮蔽了文化等其他因素,消解了性别议题的主体性和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清代服制规定严苛,满汉两族女子服饰无论在种类或形态上都有较大差异。钿子作为满洲贵族妇女特有首服类型之一,在造型与佩戴方式上均具有浓厚的满洲民族特色,区别于同时期汉族女性首饰。对清代钿子的分类及适用场合等问题此前已有一些文章专门论述过,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对满洲先祖女真妇女发型发饰、清代满洲妇女旗髻变化,以及统治政策对满洲女性服饰发展的影响等因素的分析,认为清代钿子的原型和形成基础,是满族先祖金代女真贵妇"辫发盘髻"之上所加的"裹巾";清代钿子伴随满族妇女旗髻功能变化产生,是为了配合旗髻特殊形状而专门制作,对旗髻进行装饰的贵族妇女特有首服;清代历任统治者对遵循满洲服饰传统的强调,是钿子始终能够保持其民族特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8,(2):63-72
传统的社会性别与家庭问题的研究往往聚焦于妇女在家庭内遭遇父权制的劳动剥夺或者肉身、情感的家庭暴力,其结论必定是为妇女作为体力与精神的双重受害者而鸣不平。笔者另辟蹊径,凭借历经三年半的实地田野调察和数字民族志的研究积累,深入了解都市中年男人的同性社交与家庭沟通的冲突,从而构连市场经济转型与新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如何削弱家庭的亲密关系建构,反思已婚中年妇女在家庭社会性别权力与社会的政经维度所承受的多重压制,她们甚至被持续贬抑和蔑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