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经·驺虞》主旨关乎上古蜡祭中的"迎虎"及"田狩"之礼;作为上古的仪式乐舞,此诗用于与"迎虎"及"田狩"相关的"射礼";《礼记·乐记》等古籍关于"《驺虞》,乐官备"之说,并非毫无根据,其说源于上古乐官在确定时节上所起的重要作用,上古田猎具有时节性,更为了焚烧草莱、开辟土地,而农业生产最重"时令","乐官备"是上古农业生产的保障;仁兽"驺虞"的原型是人间的虎,同时是天上的参星,参星在上古是指示正月等季节的重要星辰。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始终有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即对文化问题的关注,也可称之为“文化关注”。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首先是上世纪80年代的“文化热”和关于中西文化的讨论。至90年代,这种文化关注更多地进入学术领域,在大众参与层面似乎有些沉寂。进入21世纪,对文化的关注由学术领域再次进入社会公共领域,例如,多年以前就有关于儿童读经的讨论,后来有人将其付诸实践,儿童读经的学校至今一直存在。从2004年中国内地恢复公祭孔子以来,各地举办的祭孔活动、“百家讲坛”播出的《〈论语〉心得》以及随之兴起的一系列传统文化大讲堂都是“文化热”的一种表现。2005年10月,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了国学院;2009年11月,清华大学也正式成立了国学院。  相似文献   

3.
桑·桑中·桑女--《诗经》与上古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人类生存形态中生命逻辑与生育观念的形成 ,关系到农桑文化背景下生产与生活的历史方式。桑树的至尊至大的文化命运 ,在一开始就与女性生殖崇拜的历史主题结合在了一起。这种文化逻辑上的联系 ,决定了桑女形象独特的人文内容和审美确认。而桑林作为采桑、社祭活动及桑中之会的自然场所 ,为这种美感的合理生成与充分展示 ,提供了融合着全部自然美质的人文环境和氛围。由于男女游观风气的代代相沿 ,加之女性主题的深刻性及其人文角色的感动性 ,因而采桑 -观桑的文学母题 ,才产生出久而不衰的美学影响。  相似文献   

4.
历史的思维是现代逻辑的东西的基础,而逻辑的东西则是历史的思维在现代理性中的再现。"思无邪"理念作为中华文明进程中最重要的思想主旨符号,既是文之道统,又与政治治理相佐契,其于青海精神的意义是从多维度意识而发。传承其正能量,突显其民族文化厚重性与时代方向,在相互关联上造就青海精神及其内涵中的正当性理由,并成功构造其正当性之民族权威,重塑其理论思维的内在连续性是其哲学化人生之必须。  相似文献   

5.
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17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艺术课程在道德教育方面有其独特优势,基于艺术课程传承发展优秀传统道德文化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立德树人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6.
"信"作为中国传统道德的一项基本观念与规范,其基本涵义是真实不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信守承诺。传统"信"观念体现了中国古人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具体言之,"信"的核心是哲学之"真",精髓是道德之"善",结果是人格之"美"。  相似文献   

7.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是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出师表》字里行间无不饱含诸葛亮在“危急存亡之秋”“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的忠贞思想和“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坚定决心。该文以诸葛亮的《出师表》为切入点,多角度分析了《出师表》与当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契合性,并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旨在探索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钩稽查考历代文献资料,描写对《诗·豳风·七月》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诗句的不同训释,同时运用训诂学原理,结合农学、考古学的相关知识,对这些歧解进行条分缕析,辨别是非。以此为例,从语义学、解释学的角度,寻求《诗经》歧解产生的根源,探索获得诗句意蕴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0年年底,中国企业投资设立的境外企业超过1.5万家,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2588亿美元,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同时,海外资产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金融证券类投资、对外承包工程类项目在海外投资中的占比大幅减少,对外直接投资、资产并购类项目数量日益增加。这种资产结构的变化,在中国企业应对国际政治经济动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眉寿"一词在《诗经》中共出现七次,遍及风、雅、颂三类,其在诗文中的具体意义及用法,值得进一步考究。古来注《诗》者甚众,诸家说法或有抵牾,则须取舍折中,明晰句读,以察知"眉寿"的句中真意。"眉寿"一词意为"长寿",在《诗》中多表示用来一种对于延年益寿的祝愿。其语用范围遍及先秦社会的各阶层,无论民间祝祷,卿士颂赞,乃至宗庙祭祀,都将其作为祝辞进行使用。"眉寿"在《诗经》中的广泛使用,正是先民尚生恶死的普遍心态的一种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文化建设与文化传承攀升至新高度,着力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理念育人价值,是对坚定文化自信与建设文化强国的有益探索,是增强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抓手,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富含的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等核心理念,为新时代育人研究提供了丰富素材,也为新时代文化育人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在弄懂为什么样的时代培养人才,以及培养什么样的时代新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效用,深入研究其核心理念,使之服务于新时代,焕发时代魅力。  相似文献   

13.
“析理居正,唯素心乎”是《文心雕龙·史传》篇的核心精神。史家的主观意志在历史书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刘勰在《史传》中认为史家的历史书写应遵循“春秋笔法”的褒贬标准,坚持“务信弃奇”的书写原则。体现出他对史家内在道德品质的重视,这正是儒家道德观的体现,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对《文心雕龙·史传》及其承载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进行现代性考量:儒家道德观的“内圣外王”及仁德等思想,对现代学术风气及社会道德教育具有积极意义;以《文心雕龙》的日韩传播为例,在东亚儒家文化圈内,发掘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开展文化外交。同时,应该理性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结合现实做到取精华、去糟粕;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坚定文化自信,警惕破坏因素。  相似文献   

14.
董景舜 《职业圈》2014,(4):90-92
“情满旅途”“温馨巴士”两个金字品牌,两个中国驰名商标,全国独此一家,青岛交运人聚十年、十五年努力倾情打造。她来自通向长远的滚滚车轮,来自五湖四海乘客称赞的口碑,来自青岛交运人永恒的至诚服务青岛这座城市是品牌之都,海尔、海信、青啤、青岛港、澳柯玛,群星争辉,品牌璀璨,“情满旅途”“温馨巴士”两个服务品牌,更为青岛增添了温度和活力。2014年1月,中央电视台记者报道,交通运输部等四部委在青岛交运集团开启马年“情满旅途”的中国春运。  相似文献   

15.
16.
“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与新形态,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而创新衍生的新理念。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通过传播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实现传统美德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互联网的发展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互联网+”时代信息量快速增长,学生可以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取精神内涵,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人内心,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在"枫桥经验"成为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典范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仁爱""和谐""礼治"等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在现代社会治理中发挥的柔性引导作用。剖析"枫桥经验"的文化内涵可以发现中华传统文化在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协调社会关系方面彰显出的现代价值。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可以帮助人们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意识,确立文化自信,并且提升文化建设的战略眼光。  相似文献   

18.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华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明珠,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在社会发展、政治制度、民俗风情和文化内涵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诗经》中的婚姻爱情是它的"精华",所占篇幅多,其描绘的婚姻爱情包括婚姻观、爱情观和价值观等文化内容,也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本文将对《诗经》所处时代的婚姻制度和爱情观念进行介绍,从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角度分析和探讨婚姻爱情诗,从而准确地了解和把握《诗经》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诗经·王风·大车》一诗文辞浅显易懂,看似不难理解,但是它的主题历来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是《诗经》中受议论最多的诗之一.该文例举出具有代表性的五种主题,即刺周大夫说、淫奔者誓言之词说、表坚贞爱情说、征夫思妻说、息夫人明志说,结合相关史料,从诗本义出发,对5种主题进行逐一辨析,认为该诗主题应与息夫人有关,诗中誓言当指息...  相似文献   

20.
在建国七十周年到来之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与时代价值更加显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春天。本文通过对1949年以来高等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梳理,总结经验、挖掘规律,针对当前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浮于表面的现状,提出了新时代加强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嵌入式"教育的路径对策,以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入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