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史的研究越来越被学术界所推崇。鉴于这一契机,就近些年来学术界的著述,对民国时期的甘肃田赋研究总以总结。分别从目前取得成果,研究关注的主要问题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为学术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新疆地区的教育主要受政治影响较多,不同掌权者在任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其教育可谓在坎坷中前进。这一时期的教育问题一直是学者们的关注点,但由于资料搜集的困难,导致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较为分散。改革开放后,随着相关档案等资料的陆续开放,这方面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本文将民国时期新疆教育的文章进行梳理,大致将其分为三大类:总体研究、分期研究和专题研究。分期研究可分为杨增新、盛世才两个统治时期。专题研究包括基础教育、师范教育、民族教育、职业教育、女性教育、社会教育和游学教育版块。通过对民国时期新疆教育研究成果的梳理,对民国时期新疆地区的教育开展状况及对此问题的研究现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对今后此类问题的深入研究有一定的帮助,也对今天新疆地区的教育开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1912年至1949年,中小学语文教材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时期。本文分别对民国初期、新学制时期、正式标准颁布期以及修订、试验期的教材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评析。  相似文献   

5.
借贷作为一种金融行为,是观察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独特且准确的视角。民国时期,中国的借贷体系呈现出新旧交替的特征。早在20世纪初,众多学者就开始对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进行调查研究,涌现出一大批关于借贷的卓越成果;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学界才真正从学术角度探讨民国时期的借贷问题。文章对国内近三十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分类梳理和总体评析。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4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教材研究实践,发现我国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从基于学科知识逻辑的教材结构设计走到基于职业行动逻辑的教材结构设计,又从基于职业行动逻辑结构的教材结构设计开始走向基于职业特质形成逻辑的教材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高校教材引进是中国近代高校教育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折射出中国高校教育宗旨、学制与学科体系设立及课程教学内容的演进轨迹.本文认为,民国时期高校教材引进具有三大特点,即:引进国别呈现阶段性特征;引进内容秉承教育宗旨;引进媒介兼具多元化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晚清和民国时期中学物理教材研究的文献资料做简要综述.一是对早期史料中的物理教材研究情况进行基本梳理;二是对教育著作中涉及教材研究情况做简要整理;三是对早期出版史研究的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文章提供了我国中学物理教材研究的早期文献资料的基本情况,有助于中学物理教材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华文教材绝大多数都是中国大陆出版的。为了充分利用国内的语言资源,又能尽量适应华侨居留地的生活情形和教学环境,华侨教育界重点编写适合侨生在侨居地学习的历史地理教材,配套编写国语课的补充教材,实现语言资源的融合,探索编写符合第二语言学习规律的国语教材,在国内语言资源的当地化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二、民国(1912年~1948年)1912年(民国元年)黑龙江女子小学蒙养院送儿童自在画及折纸工等八件成品由商务印书馆转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林传甲:《黑龙江教育日记》第1册,民国元年。7月上海商务印书馆以所征集赴美之幼稚园两等小学校成绩出品,开展览会于总发行所。《中国近七十年来教育记事》,国立编译馆民国22年,页39。9月28日教育部公布小学校令。其中第三、九条规定蒙养院适用之条例。《教育部编纂处月刊》1卷1期。9月28日教育部公布“师范教育令”。内有设置蒙养园及保姆讲习科之规定。《教育法令选》下卷,商务印书馆民国14年。1…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蒙古族知识分子大力兴办学校、编辑教材,试图“教育兴民”.该文对民国时期蒙古地区小学蒙语文教科书的编著者、编著目的、种类及使用范围等进行了梳理.据不完全统计,民国时期蒙古地区小学蒙语文教科书共有十多种,教科书种类有本土自编教材、国家统一教材及辅助教材三类,小学蒙语文教科书的编著工作主要由蒙古族早期知识分子、政界人士和蒙古族文化团体、民国政府教育部和伪满洲政府民生部等个人、团体或机构完成.  相似文献   

12.
论民国中华书局教科书之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年间,中华书局出版了多数量、高质量的教科书,以满足各级学校的教学需求。其主要特点有三:以学生为本,应时创新;兼采中西,服务民国;宣扬爱国主义,激发民族意识。它们培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为促进我国教育近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开国的中小学政治课本,使用于1949年秋季和1950年春季学期,是由中央宣传部主导、教科书编审会审订、党内秀才撰写的一套较为完整的政治课本,也是国家统一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颁布之前的过渡性教材。它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凸显革命性与思想性、理论性与通俗性、新编和再版结合的特点,开创了党领导新中国教材建设的先河,迈出了全国政治教材走向统一的第一步,为新政权除旧布新、培育新人,发挥政治课教学的主渠道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覆判是民国时期高等审判厅(高等法院)对非正式法院判处的未经上诉或上诉不合法的刑事案件进行复核、对刑事重案错误的一种救济方式。其在民国时期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覆判机构、覆判对象以及覆判形式等方面。这些变化是由于慎刑与司法公正思想的深入和民国政府对覆判制度关注点不同及相关法律的变化造成的。其变迁的历程是中国近代社会及司法改良的缩影。  相似文献   

15.
民国安徽人口史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并不充分,现有成果主要是散见于中国人口通史、断代史和安徽地方史的研究中,缺少系统全面的考察。无论是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还是研究的内容都很不充分,研究方法也有待多元化,尚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6.
17.
1934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了全国学术工作咨询处,这是近代中国由政府成立的,第一个旨在解决高校学生就业及学术人才调剂的全国性专门机构。它在20世纪30年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背景下成立,为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随历史的演进,民国不同阶段出版的四种高中国文教材中,女性选文所占比例逐渐提高,女性书写者增加,选文体裁渐趋多元。选文中的女性角色由家庭逐渐转向社会,由单简趋于复杂;选文的内容由注重遵守传统伦理转向个人情意抒发,转向注重女性的职业和自由。女性文选在民国教材所占比例微弱,女性性别特点逐渐趋淡,教材主编尚未有明确的女性文选的编辑观。  相似文献   

19.
晚清的"新政"改革中,书院退出历史舞台。在20世纪20年代,由于新教育实施所带来的弊端,引发人们对传统教育和新式教育的反思。书院研究正是在此背景下应时而生。同时,书院作为一项重要的传统资源,在"整理国故"运动中,备受学者重视,由此推动了书院研究的兴盛。30年代中后期至40年代前期,书院研究达到顶峰。近代书院研究呈现出针对性强,现实意义突出;实证研究与计量研究并重;教育学家与历史学家共同参与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近年随着新疆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游记文献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对民国时期国人涉及新疆地区的游记书目进行整理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要加深民国时期新疆地区游记的研究,探析民国时期新疆旅游与中国社会动荡变迁之间的内在联系,向世人展示民国时期新疆社会更真实生动的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