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信仰的社祭在粤港澳大湾区形塑具有共通的文化符号表征系统的民俗认同,同时也建构处于信仰阶序核心地位的国家认同。追溯民俗文化传承的内在逻辑,土地信仰形塑民俗认同达致国家认同的路径,亦是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同的符号机制过程。通过"社"的地域文化景观的叙事、语言文字的叙事、仪式行为的叙事等三维符号叙事路径可以建构土地信仰立体的符号形式与结构谱系。土地信仰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语境中,经由民俗认同建构的国家认同具有特殊的叙事意义。  相似文献   

2.
粤港澳大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气连枝,共生互赏,文化习俗相似,艺术呈现形式相通,文化心理相合。但从现实层面看,其协同发展存在联合申报的非遗项目数量少、非遗资源共享系统不完善、保护模式相对独立的问题,并且湾区内也面临经济发展不平衡、非遗系统化管理制度缺失、协同保护理念欠缺、小众非遗协同保护力度不够的困境。为此,粤港澳大湾区非遗协同保护工作需统筹规划,考虑非遗资源的互补性,减少保护阻力。政府应在税收政策、资金投入、人才智库建设、搭建非遗联合展示平台等方面统筹发展,并加强湾区非遗协同保护专门性法律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内部也需在市场、资源、信息、人才等方面进行业态化整合,同时对接新媒体,借鉴国外优秀经验。粤港澳大湾区非遗协同保护,既呼应大湾区一体化国家战略,也是深化湾区文化共同体理念、加强国家文化认同、推动人文湾区建设、促进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以服务大众和传播文化为目的的公共图书馆与文创产业协同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内在价值,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图书馆文创产业协同发展极具意义。研究发现,文创产品内涵不足、专业人才投入不够、资金短缺、文创思维受限以及文化展示单一等问题制约着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图书馆文创产业协同发展。本文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协同发展的优化路径,以科技和创新为支撑,积极加强馆际间交流合作,实现文创资源共享,深入挖掘传统馆藏资源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图书馆文创产业协同发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都蓝 《图书馆学研究》2022,(1):87-92,76
经典阅读承载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文化自信"的基础之一.以粤港澳大湾区为视角,以共建人文湾区为目的 ,对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图书馆及高校图书馆联盟成员馆经典阅读推广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大湾区图书馆加强区域文化协作、共同推进大湾区全民阅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理论支持与建议.调查发现,大湾区图书馆经...  相似文献   

5.
正主持人语: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其战略定位是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世界级城市群和国际一流湾区,并增强大湾区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升居民文化素养与社会文明程度,共同塑造和丰富湾区人文精神内涵。香港、澳门和"珠三角"九市文化虽同源共生,但由于历史原因,仍存在差异;在特殊时期,这种差异甚至会导致文化认同的危机。寻求文化认同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便是保护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图书馆合作发展现状,从图书馆发展与区域社会互生互动的角度,明确图书馆事业和粤港澳经济产业、文化教育和科技创新的密切关系,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求与图书馆创新进程对接。以从传统馆藏到粤港澳行业产业教育资源库、从学科馆员到行业馆员、从文献堆积到文化引领的三个转变为主线,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图书馆资源文化建设和服务模式的协同创新发展框架,对资源共建共享、行业馆员模式、图书馆协同参与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路径进行探寻。  相似文献   

7.
安静 《传媒》2024,(8):75-76+78
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战略级别的重要空间载体,其形象的跨文化传播不仅关系到大湾区自身的发展,而且对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国际竞争与合作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在对粤港澳大湾区形象跨文化传播的维度及其在传播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确保传播方向正确性、加强传播过程规范性以及增强文化自信等具体对策,以求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形象跨文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8.
阮健仪  刘巍 《新闻知识》2023,(10):27-36+94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研究者对它的关注不再局限于硬实力领域,而是拓宽到形象建设等软实力领域。良好的文化形象,有助于推动大湾区的良性发展,吸引人才。本研究关注大湾区文化形象在宣传片中的塑造与传播策略,以大湾区宣传片《南风起》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的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以及网友评论,总结出宣传片成功的原因,期望将来更好地讲好“湾区故事”,塑造湾区形象,向世界宣传大湾区。  相似文献   

9.
陆丹 《青年记者》2017,(24):58-59
2017年3月,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出现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作为中国改革开发的前沿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正式成为国家战略.随着整体经济发展和媒介技术的革新,粤港澳区域文化信息的传播方式也必须进行调整,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传播成为提升粤港澳区域文化传播影响力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0.
在"乡愁中国"的问题意识下,梳理社树及其崇拜习俗的历史发展,分析文化管理对当下留住活态乡愁的文化意义。古代立树为社,社树最初与社神同体,并且蕴含了家国、祖先、乡土等多重文化内涵。对中国的社树崇拜风俗进行解读与剖析,能为记住乡愁提供活态的文化样本。  相似文献   

11.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写入十九大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电视作为主流媒体,其民生新闻报道反馈人民生活的变化,反映着时代变迁,塑造着城市形象,传递新时代价值观。通过研究粤港澳大湾区的电视民生新闻报道,探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当下,其话语形象的建构与表达,能够进一步阐释电视民生新闻报道未来发展对服务于大湾区人民的责任与担当。  相似文献   

12.
祁建 《北京档案》2014,(4):46-48
正最近热播的神话电视连续剧《土地公土地婆》讲述了"土地爷"与"土地婆"这对神仙夫妻档在人间帮助百姓、点化众生的故事,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德与智慧娓娓道来。说到土地神,他源于农业社会人们对土地的崇拜。中国神话故事中土地爷可能是玉皇大帝册封的最小的官了。在《西游记》中,孙悟空遇到来历不明的妖怪,往往都是唤  相似文献   

13.
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面对这一国家级的战略定位和部署,诸多媒体或前瞻或适时地进行了布局,全面关注大湾区、报道大湾区。5月19日,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媒体峰会在广州举行,三地媒体共同吹响声势浩大的大湾区新闻报道"号角"。在媒体融合发展仍然任重道远的实际背景下,全国媒体尤其是大湾区区域内相关主流媒体,如何从舆论立场,服务并积极推动这一国家战略的发展,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以此为切入口,浅析相关机遇与现实性挑战,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选取粤港澳大湾区九市两特区12个省市(特区)级公共图书馆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调查法从共享机制、共享平台、数字资源建设、推广服务等方面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现状与问题,提出了完善共享合作交流机制,做好顶层设计与规划;统一平台规范与标准,促进共享平台的多途径多维度无差别服务;加强整合和共享,打造岭南公共数字文化品牌;培养用户对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使用习惯,增强用户黏度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金花夫人,又称"金花娘娘""金华夫人",是珠三角地区颇为流行的掌管生育的神袛。金花夫人的传说最早在元大德年间已经出现,最初的故事形态简洁;明清两代传说情节内容逐渐丰富,金花夫人的神职从水神转变为生育神,职能越发明确,期间形成金花夫人信仰,受到岭南地区人民的崇拜。第一座金花庙建于广州仙湖旁,继而有河南金花庙;迄今粤港澳各地依然建有金花庙供奉金花夫人和奶娘们。民间还把农历四月十七日金花夫人的生辰定为"金花诞"加以庆祝,并有由参加诞日的女性组成的特殊组织"金花会"。粤港澳三地同属岭南文化圈,以金花夫人信仰为联结,可以表现三地共同的生育观念与生育理想,构成粤港澳之间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6.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我国具有深远意义的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湾区内各地市均是推进湾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文献调研和实地调研的研究方法,分析东莞市在推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优势和定位,并结合调研,分析东莞市在湾区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挑战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大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印证,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囿于保护制度的碎片化以及保护方式的僵硬化,当前的大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塑造湾区人文精神的愿景存在一定的差距。行政资助契合大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需求,最大程度地彰显公权力的授益性,实现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和谐共生。粤港澳三地政府可从建立法律基础出发,通过共建保护部门、拓宽行政资助途径、设立行政资助标准与退出制度等方式系统建构大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政资助机制。  相似文献   

18.
黄燕 《图书馆》2023,(3):47-53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高地是国家发展战略,而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活动是建设文化高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调查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社区图书馆的建设状况及阅读推广开展现状,剖析了该地区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合作基础、合作意义、合作路径等方面探讨了粤港澳大湾区阅读推广融合发展新模式,由此提出图书馆阅读推广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构建图书馆阅读推广融合发展的管理机构(管理动力);形成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绩效评价的激励机制(行为动力);谋划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主题内容的资源共享(内生动力);建设图书馆阅读推广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动力),以期推动全国图书馆阅读推广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周丽  杨露露 《传媒》2021,(17):94-96
通过罗兰·巴特"两个层次"的符号意义分析,宣传片《大道之行》在宏观层面,以"古丝绸之路"传承和对当今世界大变局思考两个主题单元,建构了"一带一路"倡议是对历史的传承和超越的意义空间,提供了解决当今世界问题的方案;在微观层面,选用骆驼、孩子等具有共通象征意义的符号,形成了"一带一路"是合作共赢之路、和平友谊之路的意义空间.建构意义空间的关键要素是符号、主题单元与核心主旨,构建共通的意义空间需要寻找具有共通象征意义的符号,并且尊重不同文化的受众、了解并接近受众.  相似文献   

20.
杨铮 《新闻前哨》2010,(4):34-36
传播学研究表明,共通的符号、经验范围与畅通的媒介渠道、丰富的传播形式是传播得以顺利进行的要素。我国的古代诗歌具有字数结构整齐、讲求韵律平仄、对仗的特点.加之以物言志等特有的文学手法,以及与西方相差甚远的文化传统,都加大了我国古代诗歌跨文化传播的难度。本文以襄阳诗人孟浩然的诗歌为例.分析我国古代诗歌的跨文化传播应营造共通的语言符号、共通的文化内涵同时打造畅通的传播渠道与丰富多样的传播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