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少数民族地方性文化不仅是少数民族社区和谐的重要保障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生存基础的精神动力,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社会治理、犯罪防控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以地方性文化研究为视角,探讨普米族韩规文化中蕴含的民族精神、民族智慧以及代际间的教育方式,揭示其对构建普米族和谐稳定社会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赵雪 《文化学刊》2015,(1):165-167
义理作为日本社会文化生活中一项不言自明的准则,在人际关系交往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人情则是对别人感情的自然流露。义理与人情是日本民族心理中矛盾的典型代表,反映出日本民族的双重性格。本文通过对日本民族双重性格中"义理"和"人情"的探讨和对"义理""人情"的分析,发觉日本民族性格中神秘的"美"。  相似文献   

3.
一个民族的文明是这个民族的精神家园,而文化则是一个民族文明的外在体现。贵州布依族"招魂"习俗,既体现了布依族"二元论"的生死哲学思想,在实际生活中也闪耀着增强家庭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具有精神慰藉的心理保健作用、有效增强社会凝聚力和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等现代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民俗作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载体,其形态和功能始终处于不断地变迁之中,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环境的变更始终适应并引导着人们的生活需要。对于都市化所带来的文化变迁,本文着眼于明代移民的"走桥"到"走城头"习俗的都市化研究,从社会转型和社会思潮中考察民俗的流变,把握民俗的变迁规律,并加以理论的阐述,以实现当代城市化进程中传统民俗的平稳过渡和转型。  相似文献   

5.
卮议“五个鲁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的社会文化视野与社会生活中,之所以存在有文学家、思想家、民族魂的鲁迅,世俗生活中常人的自我鲁迅,被神化绑架劫持了的圣贤鲁迅,骂与论辩漩涡中的鲁迅,以及屡遭贬损诽谤被妖魔化的"五个鲁迅",既是历史的必然,同时也是由于不同视点、不同取向、不同的主旨目的进行过度诠释的结果。"旗手与民族魂"是一个民族精神之所在,是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之所在。无论是谁,一当被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誉为"旗手与民族魂",他就已经不单纯是一个个体的现实生活中的普通常人,而是一个凝结着民族智慧、民族正义与民族精神的伟人,一个不应神化、不可污损和诽谤的特定的文化符号。作为常人鲁迅无需捍卫,也捍卫不了,但是作为"旗手与民族魂"的鲁迅,还是要捍卫的。  相似文献   

6.
鲁迅之所以被称为"民族魂",主要的并不在于他对本民族的歌功颂德,而是恰恰在于他对民族文化、民族性格的自省与挞伐,代表华夏民族作出了民族忏悔。然而自鲁迅以后,对于民族所遭受的种种苦难,我们至今少有从整个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高度进行反思,实施民族自我批判。一个民族的苦难,总不会是无根之水,无本之木,总有历史基因和民族文化基因在发生作用。实施民族自我批判的任务,政治家、历史家责无旁贷,但只有文学家才能将自己的眼光投向"草根",才能从众多个体命运看历史的走向和成败,才能将历史错误置于整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和文化性格上评析。我们民族有十分广大的人众曾陷于因拒绝思考而沦为安娜·阿伦特所说的"平庸的恶"中,所以我们需要民族整体性忏悔,如同德意志民族那样。  相似文献   

7.
民族传统文化是一种鲜活的、特色的、感性的和共享的文化,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文化的表现形式、内容、涉及面、涵义等都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可以说,文化反映并存在于人类生产、生活、学习等方方面面活动中。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要避免民族传统文化受到西化的"类同"或是"国际化"的冲击,就必须充分挖掘和发挥民族传统文化的社会功能,使之成为新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健康发展的屏障与基石。  相似文献   

8.
王永庆为台湾著名的企业家、台塑集团创办人,被誉为台湾的"经营之神"。他通过50年的企业实践不仅缔造了一个石化王国,更总结出了一套对中国企业有益的管理思想。企业管理之魂:中华民族的信仰和文化。就是要靠中华民族的"勤劳朴实""止于至善"的精神来办好企业,这也是民族精神的精髓。只要以这个民族精神为"根",经过不断实践和思考,再实践再思考,没有企业办不好的。什么时候企业经营偏离了民族信仰和文化,什么时候我  相似文献   

9.
《文化学刊》2011,(3):4
引言一部中国古近代社会发展史,几乎就是一部"动乱衰亡"的历史。在当代中国史上,实际上革了"文化"的命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肆意践踏民主和法制,致使整个国家和民族处于失范和无序状态,使国家陷入政治和社会危机。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王福明译,江苏人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文科"建设的进一步深入,民族地区高校应发挥区域优势,深入推进"以多学科协同及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为理念的英语教育改革,聚焦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服务地方发展。民族节日是传承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和价值观念的重要载体,在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育中适当融入优秀民族文化和打造"少数民族文化(英)"在线"金课",能够提升民族地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译介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和"面向未来"的思想。在培育文化自信的过程中,"不忘本来"是最为根本的一环,为探究"不忘本来"思想,需要明确"本来"不仅仅指优秀传统文化,也包括党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文化自信视域下,"不忘本来"的实现不仅在于强调"本来"文化的主导作用,也在于顺应时代发展,创新文化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12.
毋庸置疑,一个民族和国家构建确立何种文化战略格局观,必将决定着"文化强国"发展道路的战略支撑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一个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的社会建设过程,"文化强国"建设也一定是全方位的具有战略格局的宏伟建设。在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特殊历史阶段,党中央确立的"文化强国"战略,其科学"格局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前瞻性、开创性、针对性和实践性,有力推动着当前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实践,成为新世纪中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纲领性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3.
民族语言的文化语义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由于各民族所处自然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不同,而以其特定的社会文化心理赋予颜色词特殊的民族文化语义,致使相同的颜色词,在不同民族的文化语义中呈现出多彩的内容。本文对语言中最基本的颜色词之一"白色"的一些民族文化语义进行诠释、探讨、分析、比较,主要涉及满语、女真语、蒙古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朝鲜语以及汉语中"白色"的民族文化语义,从而揭示出这些民族语言、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同时了解到"白色"一词所反映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与民族文化心理,揭示出民族语言与社会历史文化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努尔哈赤是清帝业的缔造者,在其统治时期,由于与汉人接触日渐加深,民族融合的趋势得到发展。作为汉人传统节日的"新年",即成为努尔哈赤积极参与的重要节日。努尔哈赤在继承汉人"新年"文化活动的同时,利用节日提供的良机来化解"亲人"之间的矛盾,并将本民族的文娱活动注入"新年"节日中,从而丰富了传统佳节的节日内涵。努尔哈赤对"新年"的继承与发展,即是对民族文化认同的彰显。  相似文献   

15.
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乃至人类文明史上,有两个最为复杂的概念。一是"文化",因为文化是多元的,多视点审视、界定"文化",难免"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再即"人",因为人类是文化的、社会的高级动物,"文化"是"人的文化"。到底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什么?一向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民族振兴、国家强盛呼唤文化学的建设,经济全球化的形势需要文化学的面对。  相似文献   

16.
以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为代表的"汉写民"小说,试图以汉族作者身份虚拟少数民族视角,构建故事话语层和内容层的整体圆满。然而,迟子建无意识带入的汉族文化视角已然将少数民族故事"景观化"。纠正浮躁,促进民族文化天然融合,才是"汉写民"文学的题中正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自古是一个多梦的国家。反映在电影中有表现老子的"无为梦"、孔子的"大同梦",还有表现百余年来的"强国梦",这些影像显示着人们面对个人、集体、国家时寻求和谐发展的渴望与追求。但当前中国电影在表现"中国梦"中,尤其是在具体阐释"中国梦"的文化内涵方面,如在对待民族文化经典、社会现实问题和国家形象等理解与表达上,中国电影整体上有着令人期待的上升空间,与国际电影接轨尚存在着一  相似文献   

18.
正"雅"与"俗"是一对相互对应而又密切关联的概念。作为一般的社会概念,高尚、文明、美好为"雅",反之,庸鄙、俚恶、粗陋则为"俗"。作为一种文化形态,"雅"与"俗"分别指正统的主流文化和非主流的下层文化。所谓"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堪称是对这两大文化层面分野对比的鲜明写照。将上述意识来看待人群,歌《阳春》《白  相似文献   

19.
正"建设文化强国,需多渠道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不能让民族的文化瑰宝养在深闺。"自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国一直强调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提出要以多种途径促进我国文化走出去。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智慧和结晶,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天取经,鉴真东渡日本,郑和下西洋这些壮举谱写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壮丽篇章,为中华文  相似文献   

20.
正本刊讯2014年1月10日,由西藏自治区"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办,西藏文化对外传播平台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的"西藏文化对外传播"平台建设专家咨询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20余名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咨询会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保卫教授主持,他介绍了近年来在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