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华进 《现代视听》2012,(10):15-18
文章通过对中国之声特约评论员队伍三年内变化趋势的分析,为新形式下广播媒体新闻评论员的培养提出建议:提高评论员的"即时评论力";培养记者型评论员;培养本媒体专属评论员;改变评论员队伍良莠不齐的状况,提高评论员队伍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2.
在发展融媒体的思路之下,包括广播在内的各类传统媒体也在发展短视频.以听觉为主的广播如何在短视频,特别是在抖音上走出一条不寻常的创新路,其背后的融媒体思路、互联网思维如何作用和发展,本文通过对浙江城市之声的案例调查,梳理其发展融媒体、短视频的思路、做法和经验教训,以期为媒体转型以及融媒体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刘婷 《现代传播》2006,(4):74-77
中国电视剧影像叙事应该自觉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具有高尚文化品格、创新品格和诗意品格三者合一的美学品格。文化品格是指影像叙事的精神内涵和道德规范,具体体现为电视剧影像叙事的理性精神和悲悯情怀;创新品格表现为语言形式的创新和创作观念的创新;诗意品格是影像叙事的最高层次,是建立在影像叙事的文化品格、创新品格基础之上,又融叙事形式、叙事内容、叙事观念、叙事伦理等为一体后到达的审美状态,是一种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陈星 《视听》2021,(7):14-15
广播自诞生以来,就因其制作、传播技术简单,且具备伴随性,使用场景不受限制等特点,拥有广泛的受众基础.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广播节目也逐渐淡化对固有渠道的依赖和好声音标签,转而积极生产融媒体产品,面向全媒体平台传播.本文通过对经济之声《那些年》节目的观察研究,分析其媒体融合状况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助力广播节目提升全...  相似文献   

5.
在新媒体时代,载体、需求、力量是影响媒体传播的三个因素,中国之声要运用好微博工具,必须实现媒体运作理念、媒体资源理念和媒体经营理念的变革。本文对此提出两点建议:中国之声应该更组织化地管理官方微博,更有规律地更新关键内容。  相似文献   

6.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是史无前例的:这是Nature的一个增刊,是专为中国的研究人员撰写的,而且采用中文发表。  相似文献   

7.
新技术日新月异,媒介融合已成趋势。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对于新媒体的动态观察、梳理、整合、盘点,日渐成为广播节目中的新型内容样态。电台职能部门成立了多媒体(新媒体)编辑部(工作室),从传统采编队伍中分化出"新媒体观察员",并逐步专业化、职能化。新媒体的即时、海量、交互性特点,与广播媒体的灵活、便捷、亲和力优势相结合,共同塑造了传统广播"新媒体观察员"的职能特点。作为国内第一大新闻综合频率,中国之声的"新媒体观察员"是颇具研究价值的典型样本。目前,对于其系统的研究论述,还处于相对空白阶段,中国之声官方资料中也尚未发布系统的介绍。作者以中国之声为例,对"新媒体观察员"业务工作的职能界定、内容样态、插播时段及风格特点作一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8.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频率经过改版.在新年伊始正式推出了新闻综合频道中国之声.其传播理念,内容定位等均有明显突破。笔者从1月1日以来经近一个月的跟踪收听.认为.彰显人文关怀是中国之声的鲜明特点。下面就这方面的主要表现予以评述。  相似文献   

9.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到2019年的今天,中国的世界地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凭借着经济建设实力和先进的科研技术,中国逐渐成为一个经济大国。长期以来,外媒对中国存在的偏见观影响了我国优良文化、核心价值观在世界的传播。今天,经过改革开放和传媒建设,中国媒体国际竞争力已经有了很大发展。本文结合当代我国国际媒体建设传播现状,对我国国际传媒建设实力、核心竞争力等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近年来国媒发声,阐述我国媒体建设正确途径,希望能为打造世界眼中的"真实中国"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作为传统媒体的校园广播台受到极大的冲击和挑战,发展状况不容乐观.本文以武汉大学广播台珞珈之声为例,采用了参与式观察和半结构式访谈的研究方法,通过3年来在珞珈之声的工作实践观察体悟和部分台内成员半结构式访谈,试图寻找珞珈之声的发展优劣势、机遇以及挑战,分析成因并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陈伟  柳芳 《新闻前哨》2010,(5):34-36
2009年2月,在一份来自央视索福瑞提供的收听数据报表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格外显眼。2008年12月与2009年1月.“中国之声”的收听市场份额在武汉、成都等25个城市不是占据第一名就是第二名.北京市场份额也由第五位上升到第三位。当年3月,“中国之声”广告合同签约率比2008年同期增加了30%。  相似文献   

12.
陈怡 《中国广播》2011,(4):17-19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在高效率、快节奏的信息时代,新闻报道在时效性和真实性方面是否存在两难的抉择?答案是否定的。本文以中国之声为例,论述了近年来中国之声通过建立严格、规范、科学的采编播机制与流程,确保资讯传播即时、快捷、真实,在提高媒体传播力的同时,提高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对社会舆论的引导力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3.
中国之声是中国广播界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且惟一覆盖全国的广播节目,其节目内容、形式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可资借鉴之处,本文从节目内涵、选题、音响使用等方面,分析了中国之声特别策划的"家书里的中国"的节目特色.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媒体影响力五个要素的解析,阐述了中国之声从资源、节目定位到传播方式,都为中国之声影响力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之声在2008年的几大事件中得到了受众的高度认可,影响力空前提升。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广播电台受到自媒体及网络电台的冲击越来越大。从去年开始,全国各大广播电台纷纷转型,在视频直播平台开通直播通道,通过广播可视化的创新形式迎接挑战。本文通过对中国之声两会特别节目《直通北上广》的分析,探讨视频直播在广播节目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吴冬梅 《东南传播》2012,(9):193-195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背景下,被推向市场的传媒既要争取自己的话语影响力,也要整体做大并争取自己的市场份额。单就媒体而言,如何在社会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及整合力量打造自身标识是至关重要的,标识打造主要包括相对固定的节目总体框架的打造,也包括灵活机变、时效性强的情感标识和活动标识。  相似文献   

17.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联合全国多家广播电台及新媒体平台,共同策划推出系列历史文化节目《声音里的中国》,从2022年7月11日起在各大平台推出,共播出100集。以下是4位作者讲述的创作经历,用他们的“声音”还原《声音里的中国》。  相似文献   

18.
王雷 《新闻前哨》2008,(6):44-45
电视媒体以其特有优势,对公众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有浓厚的大众文化色彩,在成本压力下,有向商业化靠拢的趋势,而忽视其应具有的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我们应该呼唤电视媒体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塑造优秀的电视媒体形象。  相似文献   

19.
发展粤港澳广播节目是国家推进大湾区建设、地区增强国家民族认同以及媒体实现专业化提升的现实需要。融媒背景下,节目定位更加差异化、语态更加青春化、传播更加多元化、内容更加情感化。为满足现实需求、应对时代变化,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粤港澳大湾区之声立足湾区、服务大局,从节目定位、话语风格、传播形式、价值导向等方面凸显地域特色,并紧跟媒体发展趋势,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推动了广播区域传播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20.
王林 《大观周刊》2013,(5):36-36,45
中国书法是具有生命意义的线条美的艺术,书法线条之气质美的构成主要表现在线条的方圆、粗细轻重、中侧藏露等方式来抒发情感,把具有生命的活体注入单纯的线条中,从而体现中国书法线条富有生命之气质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