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五一 《天中学刊》2003,18(6):46-48
从西汉以来,对屈原及其作品的思想内容多概言为忠君爱国、尊贤爱民、批判精神、峻洁人格等。近代学者开始关注屈原的“美政”理想问题,但多把其看作屈原众多思想内容的一个方面。从屈原所处的历史背景、思想基础及作品本身看,“美政”理想是屈原及其作品的核心思想,它的内容包括效法前贤、举贤授能、修明法度、关注民生、改革不良政治、实现“圣贤之治”下的统一等。而峻洁的人格是“美政”理想产生的坚实基础,忠君爱国是实现“美政”理想的必要条件,对昏君谗佞放言无惮的批判是实现“美政”理想受阻的丛然表现,九死未悔、愤而自沉是“美政”理想破灭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先生在他的发表于四十年代初叶的《屈原研究》中说,“屈原又根本是一位爱国者……他在怀王时遭了疏远,虽然放浪着而他不肯出国。他在襄王时受了放逐,虽然颠沛着而他也不肯出国……希望自己所怀抱着的美政能够实行”。在此,郭先生给我们指示了屈原爱国思想和美政理想之间的联系。五十年代初叶,陈思芩先生在他的《屈原的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一文中,也给我们指出了屈原爱国和美政之间的关系:“他为着一个政治理  相似文献   

3.
“美政”就是屈原理想中的完美政治,它包括诗人的一切政治主张,如振兴楚国、统一天下,以民为本、施行德政,斥逐奸佞、举贤授能,修明法度、依法治国等等。它是屈原毕生的追求,也是诗人爱国主义情感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4.
《离骚》作为伟大爱国诗人的抒情长诗 ,充满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朴素的辩证法因素 ,集中体现了屈原“内美”和“外美”的统一论的美学观点 ,并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爱美、崇美、追求美好事物 ;二是向往远大崇高的美政思想  相似文献   

5.
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其作品蕴涵丰富,隽永深邃,历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但由于时代社会状况、学术思潮,以及文人心态的差异,发掘的思想资源各有不同。李中华教授则从楚辞的文化内涵和传播方面入手,以创新思维揭示出屈原“美政”追求的思想根源,道出了“求索”的真谛。本文从其创新思维的起源、发展,以及内容和实施等方面进行评说,并提出了屈学研究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刘勰《文心雕龙·辨骚》曾言屈原之功“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屈原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辛弃疾亦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词人,他们都是具有实际政治才干的伟大时代歌手,相同的国难际遇,一致的爱国深情,以及同样的救亡图存奋斗之路,使他们都具有坚毅的自信心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器大者声必闰,志高者意必远”,辛弃疾受到屈原“爱故土、求美政、哀民生、修美德”精神品质的熏陶感染,其词具有浓郁而深刻的屈骚情结,对后代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爱国主义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邓小平同志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这是他爱国主义人生的深刻读白。爱国主义思想的深入人心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现实生存和未来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内在动力。因而,对全体国民尤其是青少年进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无比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主试就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中如何收到理想效果谈点浅见。 一要把握时代性 爱国主义是具有一定时代特性的。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战国时的屈原在列国纷争的时代为维护楚国的利益“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上下求索”、“九死未悔”;南宋文天祥冀“挽  相似文献   

8.
<正> 屈原是我国古代战国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天才诗人。在当时“风雅寝声,莫或抽绪”的寂静的诗坛上,他用那如椽巨笔,“奇文郁起”,驱使着一个个神奇优美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驰骋旖旎浪漫的想象,抒发自己热烈奔放的思想激情和伟大抱负,表达了自己对“美政”理想的神往,体现出一位为实现自己理想,不屈不挠,九死不悔的改革家气概。他那充满“美政”思想的诗篇,象茫茫夜幕的一颗明星,照亮了整个天宇,雄视千古文坛,  相似文献   

9.
《九歌·河伯》保存了美丽动人的上古神话;河伯或即冯夷,潜川殉道而死,是屈原的同调。作品神奇的描写展示作者幻想中与德者同游的和谐场景。建美政于人间、于郢都是作者深刻的政治诉求;美政失败后作者用决心水死以殉祖国的歌唱,在中国文学史上树立起诗人的崇高形象,奠定了诗歌爱国主义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10.
屈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这一点,是无庸置疑的。但是,诗人毕竟与政治家不同。该文从屈原内政、外交方面的业绩、作为政治家的知人之智、所谓美政理想及其个人性格方面的弱点诸方面,论证了屈原不是一个政治家。  相似文献   

11.
对屈原《离骚》中所谓“求女”,即“求宓妃、见佚女、留二姚”的描写,历来意见纷呈,难有定论。本文从宗教风俗、爱情心理、民族思维方式等文化学角度对此进行全新的阐释,认为诗中的“神女”形象是屈原“美政”理想的寄托,屈原“求女” 的历程实际上是他不屈不挠追求“美政”理想的人生历程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12.
屈原对自己生命的根源、自己家世的积极美好意识,是屈原美好内心世界滋生壮大的动力源泉。屈原“美政”理想与“浊世”现实的碰撞生成无尽哀怨,因此,抒发此种哀怨以求得读者同情,以为“修名不立”之补偿,应为《离骚》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13.
《离骚》是屈原自叙生平的长篇政治抒情诗,他的情感和思想都熔铸在其中,因此,评价《离骚》与评价屈原是不能分开的。《离骚》中,屈原的峻洁人格与他的“美政”思想、爱国感情、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质,纠结一处,水乳交融。《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表现在:  相似文献   

14.
屈原在自述生平的抒情长诗《离骚》中,既纵横论政,又激扬“诗心”。品屈骚作品,体人品德行,足见其以“诗心”从政的特质。“政心”与“诗心”的水乳交融,是屈原“美政”理想破灭的根源之一,却亦正因如此,才成就了诗人永远的关名,并使《离骚》大音长在。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史学史上,爱国主义是一支永不熄灭的接力火炬。《国风》中的《载驰》、《无衣》,《左传》中的“曹刿论战”、“弦高犒师”,以《离骚》为代表的屈原的伟大诗篇,《史记》的《屈原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等等,都在它们各自的历史阶段发出过灿烂的光辉。而班固也是一个较早地提倡爱国主义,并且突出地把自己的爱国思想通过个人著作表现出来的历史家和文学家。我们认为,在我国爱国主义思想发展史上,应该有班固的一席位置。  相似文献   

16.
屈原是楚人熟悉、敬仰的人物。作为艺术形象,《离骚》中的屈原有着鲜明的个性:既有“内美”,外加“修能”,有耿介不随的性格,有崇高的“美政”理想以及对理想的热烈追求,有悲愤不平的情感体验,有以死保清白、殉理想的悲剧性人生实践。这些特征又由于与“党人”、“群小”的尖锐矛盾冲突而得到最大限度的凸现。同时在屈原内心,又有着进与退、去与留、生与死的矛盾冲突与决择。这一切使得屈原的艺术形象具有了巨大的精神感召力,形成文学史上解不开的“楚骚”情结。早在战国末期,就有一批以屈原生平遭遇为题材的作品,显示了当时人们对屈原内在品质与外在努力的理解与赞叹,对屈原悲剧命运的同情与叹惋。《卜居》和《渔父》即为其代表。  相似文献   

17.
屈原的“爱国主义”应是一种情感、一种精神状态。其内容虽与今天的“爱国主义”内容不同,但作为一种情感状态,却是古今同一的。这也就是两千多年来屈原之所以“光争日月”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8.
<正>新的时代,党的爱国主义教育提出“强国”目标的主题,这也为学校开展好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中小学要把培育少年儿童的“四个自信”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抓手,将其形象化、具体化、行动化,把爱国主义教育落细、落小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是指树立热爱祖国并为之献身的思想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新的时代,党的爱国主义教育以“强国”目标为主题,这也为学校开展好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9.
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人民诗人,他也是一个热烈的美的追求者.他赞美崇高的人格,他歌颂祖国美丽的山川草木、优美的音乐舞蹈,他渴望实现“美政”的理想.他对美的追求,和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追求真理一样强烈,一样坚贞不渝.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之心可惩1(《离骚》)既然追求美,屈原就必然有他的审美观点,有他的美学思想.我们要全面地了解屈原,就必须对他的美学思想作一番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屈原的“美政”理想只有依赖楚贤君才能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男女喻君臣”的心理定势,《离骚》中多次媒人的出现可进一步证明“求女”是“求君”;屈原“三求女”为求“楚贤君”而非“求九州贤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