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孔维峰 《辅导员》2009,(17):19-19
一、选好“点”定下“序” 即看图时,先选好观察点,定下观察顺序。 观察点即观察的立足点,可以分为定点观察和动点观察。定点观察即视察者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进行观察,可有好几种不同的视角,如平视、俯视、仰视、环视等。动点观察就是不断改变观察点,从高低、远近、前后、左右等不同角度去观察描写同一对象。苏轼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就是由于观察点的不断变换,所观之景色也不断变化。没有较好的观察点,观察便观不出特点,落笔也就无物可谈了。  相似文献   

2.
描写,是把某一对象(人物、景物或场面)的状貌、情态,具体、形象、生动地再现给读者。它是记叙类文体,尤其是文学作品中的主要表现法,就是在以抒情、议论、说明为主的文章中,它也常常作为一种辅助的表达手段,下文以文学作品为例,着重谈谈景物描写的技巧和方法。一、确立观察点,顺序要清晰观察点的确立决定景物描写的层次和顺序,所以处理好景物(景点)与观察点的关系,是写好写景作品的关键。苏轼在《题西林壁》诗中写道:“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对同一景物,观察点不同,获得的印象就不一样。同是庐…  相似文献   

3.
秋天的色彩     
<正>七年级(上册·苏教版)第四单元: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不管选择什么内容来写,都必须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即合理安排描写景物的顺序。初学写景的文章,宜运用"移步换景"法,就是在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在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再次,要围绕一个中心精  相似文献   

4.
游鸡公山     
<正>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第六单元:"学写游记"写游记,首先要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声响等特征进行描写。其次,在描写景物时,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让读者清楚地知道游览的路线,有条不紊地把观察到的景物描绘出来。最后,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进文章的字里行间,做到既有所见所闻,又有所思所感。这样才能打动人,写出的景才有灵气,并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今年五一黄金周,作为对我学习成绩提高的奖励,妈妈特意带我随旅行团去  相似文献   

5.
描写景物,应从不同的观察点和观察角度去着笔,充分展示景物的全貌和变化,使所描写的景物构成一幅生动的立体画。  相似文献   

6.
阅读和写作写景状物的记叙文,要学会抓住观察点,新编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单元知识和训练”里对此有三段文字专门论述,《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实施手册》(第一册)亦把写景状物的观察点列为单元的教学重点目标。那么,什么是观察点呢?“单元知识和训练”第四节(第83页)指出:“看同一景物,观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正视、侧视、斜视、平视,人们的视觉形象会呈现  相似文献   

7.
习作要求:这次习作是选择学校周围或郊外的景物写一篇作文。要求详见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积累·运用六。习作指导:这是一次写景物的习作训练。目的是把我们家乡的美景、校园的美景,或者是我们在假期出去旅游时看到的美景写下来。描写景物,必须要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一、选好观察点观察点就是你站立观察景物的地方。观察点最好选择在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方,这样既可以看到近处景物,也可以放眼观看远处的景物;还要注意选择在风景秀丽的地方,如公园、纪念碑、雕像、湖边、效外等。二、确定观察顺序观察应该先浏…  相似文献   

8.
写景,通常有两种写法:定点描写和动点描写。定点描写是先确定一个立足点,然后从这个立足点出发。按一定顺序把看到的景物依次描写下来:动点描写与定点描写相反,作者的立足点不断改变,随着这种改变,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景物进行描绘。  相似文献   

9.
<正>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在日常写作中经常要对景物进行描写,这也是同学们比较头疼的问题之一。想把景物写得有特色确实需要下一番苦功夫,接下来,我就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把景物写好。一、为何写景除了写景散文之外,一般不会过多地对景物进行描写,但是一篇作文缺少景物描写的点缀,往往会缺少一些生气和味道。其实,景物描写在文章中无外乎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渲染氛围、烘托情感,很多诗文都是由景入情,  相似文献   

10.
景物描写,大体上有两种情况,一种由作者或叙述者直接描写景物,另一种是从作品里的某个人物的观察中写出景物。前一种情况,由于作者(或叙述者)是全知的,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他的观察点比较灵活,既可以从俯视角度,鸟瞰全景;也可以平视、仰视,从不同角度写出景物的各个细部。后一种情况,由于观察者是作品里的一个人物,他们的视角和视界(目力  相似文献   

11.
编辑叔叔:我感到写景的习作不会写,写不出“风景如画”的文章来。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县泾河镇西安高新泾河小学四年级马文韬景物描写一般指的是对自然景致的描写,但也有把所有的环境描写称做景物描写的。景物描写的作用,在于交代人物活动、事件发生的自然环境,而使作者或习作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得到抒发。这样,文章的真实感增强了,中心思想也会更加鲜明。任何景物描写,都是为人物和文章思想服务的,但是“为写景而写景”却是我们大家常常爱犯的“通病”。请看下面《快乐的一天》这篇习作中的一段:天灰蒙蒙的,又是一个阴冷的一天。路上,行人都缩着…  相似文献   

12.
写景作文如同一幅优美的风景画,不同的是画家用的是色彩,而我们用的是文字。要想写景作文美如画,就要靠观察来实现。观察是写作的第一要素,我们观察景物,除了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每一部分观察到,还需要对每一部分的景物进行细致观察。写景时,把你的情感渗透到字里行间,你的喜怒哀乐同景物结合在一起,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表现你的感情。学会从观察入手,就不会"谈文色变"。  相似文献   

13.
[作文指导] 题目精析:秋景,就是秋天的景色。本次作文主要有三个要求:1.在观察的基础上写一处你喜欢的秋天的景色;2.要抓住景物的特点;3.要表达出自己喜爱的感情。重点指导:1.选好一处景色。题目限制了“秋天”这一季节,所以选择的景色必须是秋天里的。除了题目中列举的以外,其他的秋景也可以写,但必须是你喜欢的。2.确定观察角度。同一景物,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呈现的情形也不同,因此,选出最佳的观察角度,就能把景物的特点观察清楚。观察角度有远、近、前、后、左、右、上、中、下等。  相似文献   

14.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观察随着视角转换,所看到的景物也就不同。观察与描写景物时视角的变化大致有这样三种方法:一、以不同的视角描写相同的景物例1名家观察描写片段:“高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描写景物时,要注重语言的“包装”,让景物鲜活起来给习作增添一丝亮色。那么,如何进行语言“包装”呢?着色。景物离不开色彩。要把景物描写得真切传神、生动形象,就必须细致入微地观察和体验所写的景物,具有敏锐的色彩感,从而准确地把握景物的色彩特征,进行着色“包装”,使习作语言增色。例: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白。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火烧云》)这段话中作者运用一连串不同形式的表示色彩的语言,描绘了不同时间所见到的不同色彩的火烧云,将色…  相似文献   

16.
茅盾先生说:“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和活动。”可见,人物的活动离不开环境。记叙文中恰如其分地描写景物,可以使人物和事件更加生动,更有真实感,可以更好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文的特点,讲清景物描写的作用,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一、以描写景物交代时代背景任何作品都是反映一定的时代现实的,作者若能把握好要描写的景物,就能使读者从景物的描写中看出时代背景来。如《粜米》开篇写道:“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填没了这只船和那只船之间的空隙。”这段文字既显示了农民粮食丰收的景象,又交代了江南水乡  相似文献   

17.
写人叙事,总少不了要对人物生活的环境和事件发生地周围的景物进行必要的描写。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景物描写具有其特有的重要作用。那么,景物描写具有怎样的作用呢?让我们结合实例作简要说明。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请看下面这段文字:“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这是鲁迅先生《故乡》一文中的一段话,这段话所交代的正是《故乡》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时代背景,即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农村。与此同时,这段话也给鲁迅先生此次回去“…  相似文献   

18.
[小引] 在写人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中常常要运用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一 般用来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起到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抒发 感情、突出中心的作用。如果没有景物描写,结果会怎样呢?先请看下面的 例文。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周围,可供写作的景物很多。要写自然风光,首先要仔细观察,动用眼、耳、鼻及身体各部分去观察自然风光,了解自然风光。对自然风光,不仅要观察景物的静态特征,还要观察景物的动态特征,尤其要观察景物的发展变化。我们不仅要定点观察,也要善于变换观察点对自然风光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  相似文献   

20.
一、观察为基础 ,积累写作素材  鲁迅曾说 :“作文第一须观察”。这就明确指出了观察对写作的决定性作用。而小学生习作的共性问题恰恰是言之无物。因而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就成了作文训练的基础。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指导 :1.观察要有顺序。顺序观察可分四种。一是按空间转换的顺序。从远到近 ,从上到下 ,取一个观察点观察 ,有时也可变化立足点。如观察景物时的仰瞻俯视 ,远望近看都不同。二是按内容顺序。如从整体到局部 ,景物到人物 ,主要到次要等。三是按时间顺序。四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比如指导写一种植物 ,我在教学中除了重视句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