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3世纪至14世纪,是西方初识蒙古的阶段,传教士及旅行者从族称、地理、人群形象三个角度逐渐加深对蒙古的认识,他们以各自视角的见闻为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勾勒出了蒙古地区与蒙古人的形象。  相似文献   

2.
李晓标  解程姬 《兰台世界》2016,(19):149-151
19世纪40年代,法国遣使会士古伯察游历了蒙古地区,并留下游记即《鞑靼西藏旅行纪》。古伯察眼中的蒙古形象在西方影响巨大,是近代西方了解蒙古地区、蒙古人群的重要来源。他尽量以客观镜像的方式,呈现出蒙古男人、女人的性别形象,蒙古贵族、平民的社会阶层形象,使同一时期西方社会对边疆中国的蒙古地区有所了解。他不仅要达到简单呈现镜像的目的,而且要通过重现蒙古人群各色形象来进行分析判断,以证明映衬西方宗教、文明的进步、合理性。依据古伯察的行纪展开边疆地区蒙古人群形象研究,将有利于解决西方"中国形象"中边疆中国的缺失。  相似文献   

3.
在16世纪初至17世纪中后期,耶稣会士促成了中学西渐及西学中渐两股潮流,又为西方重新"发现"了蒙古。耶稣会士通过各种渠道间接地获得关于蒙古的各种信息,留下了相关著述及地图,促进了西方人对蒙古的地理和族群认知。  相似文献   

4.
虹岳 《山东档案》2000,(1):46-47
蒙古,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据记载,公元10世纪左右,蒙古语采用的字母是维吾尔字母,其字母表中只有14个基本符号,故往往只得采用一个符号来表示不同的音.在公元10-13世纪期间,上述文字有较大的局限性,只限于作为当时蒙古部族之一的奈曼族内使用.  相似文献   

5.
黄伟星 《兰台世界》2017,(6):126-128
16世纪末17世纪前半叶,卫拉特蒙古各部落内讧不已、混乱不堪,外部又面临沙俄政府的军事侵略和清朝贵族势力的威胁,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蒙古各部落首领于1640年在丘尔干会议上制定了《蒙古—卫拉特大法典》。大法典以具有强大民族凝聚力的黄教为立法宗旨,建立政主教辅的统治模式,以团结蒙古各部,抵御外敌入侵。  相似文献   

6.
正1578年,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会见西藏格鲁派(藏传佛教教派之一,又称黄教)领袖索朗嘉措,互赠封号。格鲁派由此在漠南蒙古地区迅速传播,并借助于蒙古势力,在西藏的教派斗争中渐处上风。1616年,漠西蒙古卫拉特各部正式接受藏传佛教格鲁派。1634年,蒙古末代大汗察哈尔林丹汗败亡。1644年,崛起于东北的满洲入关,占据中原。17世纪中后期,是一个混乱的时代,各  相似文献   

7.
十九世纪初,沙皇俄国势力不断南侵。而中国却积贫积弱,对沙俄的扩张无能为力。终于在1945年,外蒙古被外国势力肢解,从中国分裂出去独立了。然而,因为种种原因,这一段历史却鲜为人知……历史的沿革和沙俄的凯觎早在元太祖——成吉思汗率领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并入主中原建立元朝帝国的时候,整个蒙古就是他的根据地、元朝帝国的一部分。清朝初年,曾把蒙古分为三部分:即漠南、漠西、漠北蒙古。其中漠南蒙古又称内蒙古,漠西、漠北蒙古又称外蒙古,外蒙古享有较大的自主权。为防止外蒙古王公贵族搞地方武装割据,清王朝在库伦(今乌兰巴托)派驻大臣和…  相似文献   

8.
蒙古是一个文明古国,保存着国家行政事务与民间私人交往方面的系统档案。由于几个世纪以来,蒙古是一个典型的游牧民族,加之蒙古国王多次侵略他国的战争,首都搬迁被占领国等原因,致使许多古老档案珍藏档案佚失不存。直到19世纪20年代末期,蒙古仍末建立中央档案馆,档案文件分散保存在各政府机构、寺庙和其它组织。但令人惊奇的是。自古以来蒙古就制定了有关不同类别公务文书(诸如请示、命令、函等)统一的管理标准。这些标准包括用纸大小、用线色彩、字墨行间距离、特殊书写格式、署名、用印等方面,以及关于文件统筹的要求。其中…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初,清政府在蒙古地区强制推行的放垦蒙地政策以及民国时期在内蒙古盟旗的大规模开垦,对蒙古民族传统的自主权益、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带来严重的剥夺和破坏性影响。因此,放垦蒙地从一开始就不断遭到蒙古族各阶层的普遍抵制和反抗。  相似文献   

10.
1937年9月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后,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大力争取各少数民族参加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由于陕甘宁边区所处的特殊位置,中国共产党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蒙古族人民的团结统战工作。根据民族文化、具体政策和实际需要,中国共产党相继开展了迎接成吉思汗灵柩、公祭成吉思汗、建立成吉思汗纪念堂等一系列纪念活动,将成吉思汗成功地塑造为反对外来侵略、抵御外辱的伟大爱国者形象。同时,中国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人亲自出席纪念活动,发表褒扬成吉思汗的演说,进一步展现了成吉思汗的民族英雄形象。中国共产党对成吉思汗形象的塑造及其事迹的纪念,为巩固陕甘宁根据地、团结蒙古族人民抗战、加强抗日民族一战线起到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外蒙古古称漠北蒙古或喀尔喀蒙古.自从公元647年唐朝中央政府在漠北设置六府七州进行管辖,外蒙就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世纪初开始,列强入侵外蒙,不断策划外蒙分裂.在外蒙问题上,中国经历了几十年的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  相似文献   

12.
陈献国 《出版科学》2000,(4):62-62,59
蒙古民族是祖国大家庭中的一个重要成员,以英勇勤劳著称于世,并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特别是从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汗国和忽必烈建立元朝以来,蒙古族对中国和世界历史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几百年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始终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同推动着祖国社会发展和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化。蒙占族在13世纪创制了本民族文字,运用这种文字和一些兄弟民族的文字记述了蒙古族的历史文化;还有一些外国学者、政治家、传教士和商人,也撰写了一些蒙古族的历史、游记等多方面的著作。  相似文献   

13.
蒙古文古籍出版始于13世纪。在长达七百年的出版活动中出现了官方出版、寺院印刷、私人刻书三足鼎立的文化现象,共同完成了《蒙古秘史》《甘珠尔》《丹珠尔》《青史演义》等几万种蒙古文古籍的出版工程,为蒙古族的文化创造、文化传播和文化积累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喇嘛教又称“藏传佛教”。13世纪后期,由于元朝统治阶级的扶植,传人内蒙古地区。后经明、清两朝得以逐步发展,清代则是喇嘛教最兴盛时期。清朝极力推崇喇嘛教,企图“以黄教柔顺蒙古”,用宗教神权来愚弄和削弱蒙古民族,在宗教迷信充斥整个民族与社会生活领域的情况下,蒙古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受到了沉重的压抑。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本美国人写的关于忽必烈的传记。本文摘自它的序言,有删节。不少历史学者认为,13、14世纪的世界可称为蒙古时代。成吉思汗征服颠覆了东、西方旧秩序,他缔造的大蒙古国囊括了多半个欧亚版图,首次形成近代以前长达100年的"世界体系"。"世界征服者"几乎被当作成吉思汗的代名  相似文献   

16.
<正>[展览时间]2009年12月至2010年4月[展厅面积]1000~1200平方米[展品时代]七八世纪至清代[展品数量]100余件[重点展品]科尔沁蒙古妇女头饰彩绘、雕饰龙首马头琴马鞍[策展理念]结合草原地区的优势使人们更进一步了解蒙古民族,了解草原文化的博大精深,认知中华民族文明的多元一体。  相似文献   

17.
外蒙古古称漠北蒙古或喀尔喀蒙古。自从公元647年唐朝中央政府在漠北设置六府七州进行管辖,外蒙就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世纪初开始,列强入侵外蒙,不断策划外蒙分裂。在外蒙问题上,中国经历了几十年的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由于俄日美等大国的操纵,外蒙最终于1946年1月正式从中国独立出去。  相似文献   

18.
常春梅 《今传媒》2009,(7):30-31
20世纪以来,随着消费社会的长足发展,消费文化以信息的极大丰富和形象的急速增长为基础,强调人们对形象的感知力、强调商品形象的观赏效果、强调视觉形象对受众的感官刺激.  相似文献   

19.
法律人类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兴起并发展起来的传统法学和传统人类学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结果。也有人说法律人类学是处于法学与人类学两大学科边缘地带的一门学问。早期对于习惯法的研究是基于地理大发现以来欧洲殖民主义的需要[1]8。中国法律人类学的研究始于传入20世纪80年代,但基本上是介绍性研究。随后出现了如高其才、张冠梓、梁治平等学者致力于法律人类学的本土化研究。但是关于蒙古族习惯法的法人类学研究比较滞后,可以说研究成果寥寥无几。而研究探讨蒙古族习惯法的渊源、属性和发展过程及其  相似文献   

20.
论文针对图书馆形象逐渐引起重视这一课题,首先总结了国内图书馆形象现状,然后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图书馆形象研究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探讨图书馆形象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