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卫鞅即商鞅,又称公孙鞅,他是卫国国君的后代,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两千多年前的卫鞅,通过"立木为信"解决了"商鞅变法"的"诚信"立本问题,这对中国营销具有十分重要的警示价值和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2.
彭新立 《兰台世界》2013,(12):40-41
法家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商鞅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其在管仲、子产等人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自己的“法治”思想,推动了法家流派思想的发展,并且促成了在泰国的变法.  相似文献   

3.
西汉人笔下有关商君的“开塞”一词,或指“商君之术”,或指《开塞篇》。《开塞篇》中的“开塞”意指开辟新的“兴王之道”;“上世、中世、下世”分别对应于西周、春秋至战国中期、战国晚期三个历史阶段,反映了商鞅学派的历史观和建立君主集权的官僚制帝国的政治目标。《开塞篇》一般认为非商鞅手著,但所谓商鞅本人的刑赏观与《商君书》中刑赏观的矛盾还不足以支持这个观点。  相似文献   

4.
"重农抑商"思想最早体现在商鞅变法中,商鞅主张耕战,后来的汉文帝则提出了各种重农措施。本文以秦汉时期的"重农抑商"为研究对象,对其产生的历史原因及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商鞅、王安石、张居正、谭嗣同这几个人的传记,此前史学界都曾有一些版本面世。例如关于张居正的书,就有《张居正大传》、《张居正评传》、《张居正传奇》等数种,关于王安石的专著也不少,写商鞅、谭嗣同的少些,却亦有小册子补苴罅漏,张皇幽眇。所以,当代人对他们并不陌生。改革开放以来,这些历史人物作为改革家,就更为世人所瞩目,反映他们生平、业绩、趣事、逸闻的著述亦屡见于市。然而,从史学与文学的双重视角,浓墨重彩地描绘其改革生涯的文学传记,却并不多见。百花文艺出版社推出的“中国历代改革家文学传记丛书”(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6.
公元前359年——商鞅变法。 458年——北魏规定贪赃绢帛两丈以上者皆斩,以严刑整肃官场。 938年——8月31日,五代后晋高祖石敬塘向契丹称“儿皇帝”,卑屈受辱。 962年——6月12日,宋太祖因天旱到相国寺祷雨。 1838年——12月31日,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1850年——8月13日,沙俄强占我国黑龙江口庙街,改名尼古拉也夫斯克。 1850年——11月22日,林则徐被人毒死。 1862年——7月30日,徐寿和华蘅芳合作制造了中国第一台蒸气机,二人都获“奇才异能”之名。  相似文献   

7.
<商君书>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商鞅及其同派思想家的重要著作,初称<商君>.据考证,<商君书>并不是商鞅所做,是商鞅死后,由其同派及弟子编纂的记述商鞅言行和反映商鞅思想的书,如书中<徕民>篇说:“自魏襄以来,野战不胜,守城必拔,小大之战,三晋所亡于秦者,不可胜也.“……  相似文献   

8.
商鞅变法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是依靠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在档案管理制度的完善下,商鞅可以顺利地推行各种变法。本文中对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分析,了解商鞅变法对档案管理制度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法家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商鞅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其在管仲、子产等人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自己的"法治"思想,推动了法家流派思想的发展,并且促成了在秦国的变法。  相似文献   

10.
“与”,“及”是从文言釆的,口语里很少说;“同”流行于华中一带,带一点方言色彩。在普通话里,“跟”用得最多,但是文章里最常见的是“和”. “和、跟、同、与”都有两种作用。比较:(1)水仙和腊梅都开了。(2)他和我说话呢!在前一句里,“水仙”和“腊梅”的地位是平等的,“和”字的作用在于把这两个并列的成分连接起来,这个“和”是连词。在后一句里,“他”和“我”的地位不平等,“他”是“主”,是说话的人,  相似文献   

11.
始于公元前356年,终于公元前338年的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各国一系列变法中规模巨大、影响深远,也最为彻底的一次封建化改革活动.宋代改革家王安石在<咏商鞅诗>中就热情讴歌:"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相似文献   

12.
商鞅变法在作用于秦朝的经济社会的时候,同时也对秦国礼制的发展以及演变带来了影响,史学界始终坚持商鞅变法背离秦国礼制这么一个观点。现笔者将通过参考相关的历史文献以及考古资料,探究商鞅变法给秦礼制的发展与演变带来了哪些影响。  相似文献   

13.
顾梁莎 《兰台世界》2012,(36):79-80
本文结合当时社会现实,从法制维度探析了商鞅变法的法制理念和具体律令。笔者认为,商鞅变法总体来说,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要求,律令施行后,也取得了较好的法制效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商鞅变法是比较成功的,理应予以肯定。  相似文献   

14.
“两”和“二”在表示数目时,意思基本一样,但读音不同,“两”读 Liǎng,“二”读ěr.其用法也有区别:1.与量词结合,组成数量词时.在量词前面用“两”不用“二”。如“两匹马”、“两群羊”、“两头牛”、“两块砖”、“两个人”等,不能说成“二匹马”、“二群羊”、“二头牛”、“二块砖”、“二个人”。这样既拗口,又不符合口语习惯。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斗、里、尺、寸、斤、升)前,“两”和“二”一般都可用,不过用“二”为多,如“二里路”、“:二尺布”、“二斤米”,  相似文献   

15.
“嬴”、“赢”、“羸”三个字的字形极为相似,只有下半部分中间的部件不同,分别是“女”、“贝”、“羊”。因为相异部分较少,如果不加分辨,很容易互相弄混。    相似文献   

16.
“档案化”与“档案化管理”及“归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档案化”、“档案化管理”、“归档”这样三个术语的关系作出解释。认为,“档案化”、“档案化管理”、“归档”并不矛盾。同时说明,电子政务的发展并不会影响到对档案“归档”的认识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新闻前哨》2011,(2):7-7
张忠民、阳欣哲、张国良在2010年第12期《新闻记者》上撰文说,“媒介”、“媒体”、“传媒”三词在使用中常常混淆不清。但也有一定的区别。研究发现,随着我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媒介”、“媒体”、  相似文献   

18.
王敏 《大观周刊》2010,(41):30-31
汉字有语言流长的历史,很多发展至今看似无关的汉字,其实在早期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本文选取了“等”、“候”、“待”、“俟”、“徯”这几个字的进行字义分析。是因为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义项一一等候、等待。通过查阅许慎的《说文解字》、王力的《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以及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汉语小词典》等辞书,来粗略地探讨这一组字的字义。  相似文献   

19.
“止”的本义是“脚”,后来引申当“停止”讲,而另造个“趾”字,代替字义为“脚”的“止”。“止”又有“拦阻、使停止、仅”等义项。“至”字甲骨文的上部是一支箭的形状,下面的一横表示箭所射到的地方。“至”的本义是“到”,“至”又有“至于、极”等义项。    相似文献   

20.
记者有个传统的思维指向——趋向“热点”,漠视“冷点”。办事无恒心的人,被批评为犯“冷热病”。中国的记者,犯的不是“冷热病”,而是“常热病”。赶浪头,凑热闹之瘾不谓不大。写“气象新闻”、“意图新闻”、“证实新闻”,是拿手之戏。难怪有人说记者有“趋光性”、“向热性”,哪里有辉煌的灯火,哪里有冒气的“热点”,便蜂拥而至,异口同声地报道。去年,抢购风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