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周王权统治背景下的礼乐制度对西周乐舞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促进了我国音乐舞蹈文化的发展。本文主要从西周礼乐制度的背景和内容入手,对礼乐制度对西周乐舞文化创作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宫廷乐舞的正式确立源自西周礼乐制度的形成。唐朝宫廷乐舞在种类、式样、分类、技巧等各方面都远远超越了以往历代王朝,宫廷乐舞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随着阶级的分化及民间乐舞的不断发展,夏商时代的礼乐制度初具雏形,为礼乐制度的完善奠定了基础。礼乐制度的出现不仅促进了乐舞文化的繁荣,也使得"乐"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礼"的附庸。  相似文献   

4.
西周礼乐文明昌盛,乐官制度内容丰富,乐官听音知律、祭祀登歌,既主持礼乐活动,又负责音乐的声教传播,对西周礼乐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周代的礼乐制度从周公"制礼作乐"开始,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直到西周中期的穆王时代才逐渐完备成熟起来。本文重点探讨《诗经》保存西周时期的颂公之歌,以期为西周穆王时代的仪式之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德艺并构是西周古乐文化的核心,周代礼乐体系中的人文精神,由天命观反思引发的时代道德构建,都对西周古乐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而使其带有中和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7.
德艺并构是西周古乐文化的核心,周代礼乐体系中的人文精神,由天命观反思引发的时代道德构建,都对西周古乐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而使其带有中和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8.
西周是中国文化的制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尤其是礼文化的发展对中华影响最深。笔者通过对西周的婚姻制度和继承制度的内容和发展进行分析,认为西周的婚姻和等级制度是政治统治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9.
随着西周取代夏商的社会变革,人们的思想和意识也随之发生了转变,以宗教形式包裹着的鬼神观念逐渐趋于暗淡,人的主体意识开始苏醒。周人取得统治政权的艰辛历程,使西周的统治者认识到人为的重要性,开始觉得"天命非常",并且通过对夏商灭亡的分析和反思,萌发了强烈的忧患意识,提出了"敬德保民"的思想。同时,西周统治者为了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形成了独有的礼乐文化,用来规范人们的思想和社会行为,缓和社会存在的矛盾。周人的忧患意识和礼乐思想都是西周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我国第一部真正的导读书目产生于唐代,但唐代以前已经出现了导读活动和导读思想萌芽.回顾导读书目和导读活动的发展历程,唐代以前主要是推行西周开创的礼乐制度,唐至清代主要以指导科举考试为目的,近代以来受西学东渐的影响,导读书目突显出文化竞争的作用.进入信息时代,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使导读书目的编制更加科学合理,出版环境与阅读环境的改变也使导读书目在内容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参考文献31.  相似文献   

11.
赵相美 《兰台世界》2014,(12):98-99
朝鲜乐舞在完善和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原乐舞的影响。随着大量中华音乐、舞蹈、乐器的不断引进,在丰富朝鲜音乐文化同时,对朝鲜文化进步和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朝鲜乐舞在完善和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原乐舞的影响。随着大量中华音乐、舞蹈、乐器的不断引进,在丰富朝鲜音乐文化同时,对朝鲜文化进步和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礼乐制度是中华文明区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特色之一。陶唐氏部落从东方迁入晋南后,实现了东方文化因素与中原文化因素之间的初步整合,基本形成了大体齐备的礼乐制度原型,也标志着晋南地区跨入了早期文明的门槛。  相似文献   

14.
陈艳 《兰台世界》2015,(9):110-111
青铜编钟是春秋礼乐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以许公墓编钟出土为个案,对春秋初期、中期的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碰撞与交融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也对春秋时期礼乐制度由盛转衰有一个清晰的演变脉络,至今仍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5.
礼乐制度是中华文明区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特色之一.陶唐氏部落从东方迁入晋南后,实现了东方文化因素与中原文化因素之间的初步整合,基本形成了大体齐备的礼乐制度原型,也标志着晋南地区跨入了早期文明的门槛.  相似文献   

16.
叶晓庆 《兰台世界》2016,(2):152-154
西周初期,周公制礼作乐,开启了西周社会的文化制度建设事业,初步的文献编纂活动开始出现,部分文献于此时生成,并逐渐获得了经典的地位。本文拟从历史背景、具体路径及文化动因三个方面对周初经典文献的生成进行系统考察。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讲述了隋唐乐舞的特点和发展形势以及对我国民间艺体演进形态影响,逐步由典雅大方的宫廷乐舞,向民间娱乐的发展,融合了民间的世俗娱乐的情感,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讲述了隋唐乐舞的特点和发展形势以及对我国民间艺体演进形态影响,逐步由典雅大方的宫廷乐舞,向民间娱乐的发展,融合了民间的世俗娱乐的情感,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元朝乐舞具有浓厚的多民族文化融合特征和丰富的宗教内容,本文从元朝的宫廷乐舞、民间杂剧中的乐舞两视角对元朝乐舞的上述特征进行探讨,以有助于认识元朝的乐舞和当时社会文化的状况。  相似文献   

20.
礼乐制度最根本的目的便是维护宗法制度和君权、族权以及夫权、神权。史料记载,东周统治后期"礼崩乐坏",周公在平定动乱,建立起新的国家——西周之后,为了确保周王朝的千秋统治,积极地开展了"制礼作乐"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