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育过分强调语文智育、过分强调语文德育或过分强调语文美育都不利于语文教育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语文教育要做到健康发展,必须探求语文教育的"三味"统一,从而达到促进受教育者"探索品质的养成、道德意识的觉醒和自由心灵的建构"的理想目标。下面分别论述: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必须放到教育大环境中才能准确定位。过分强调语文课的知识性,会将语文教学庸俗化;过分强调语文课的思想性,同样会将语文教学庸俗化。语文教学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两者浑然一体,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3.
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课程改革,改变学校、教师、社会过分强调考试的甄别和选拔功能,使教育进人健康发展的轨道,我市实施了以“淡化考试、分项检测、综合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小学语文学业评价改革。现将整体思路和操作策略一并叙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王兵 《学周刊C版》2010,(12):125-125
对于渗透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生命意识”教育.是近年来新出现的内容,其存在和发展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同时也出现了过分强调“生命意识”教育.处处以“生命意识”教育为标准的片面性。本文从历史的观点与文学的观点来分析了这种现象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新课改”关于语文教育的标准是既要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又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以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中学语文教育的主要弊端是太忽略语文人文教育的作用,过分强调语文的技术性。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中学语文教育需要重新制定课程标准、编选教材、改革教学组织形式、改革评价学生的方法,以实现语文教育人文性和技术性的双重属性。  相似文献   

6.
语文美育有着独特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形成高尚的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有助于大幅度地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但长期以来,由于过分强调语文基础工具性、僵化的语文教学模式及审美主体研究的薄弱等原因导致语文美育被"悬置"。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2008,(7):128-128
《文学教育》2008年1月发表了郑新的《语文教学中的“点线面体”》一文。文章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应从“点”“线”“面”“体”等几个方面着手。“点”——语文知识。语文教学要通过语文知识的落实,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意识。过分强调“人文性”,脱离了语文知识,那么人文性也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方向,也奠定了审美教育的基础.曾经因为应试教育,而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忽略了语文的人文性.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必须放到教育大环境中才能准确定位。过分强调语文课的知识性,会将语文教学庸俗化;过分强调语文课的思想性,同样会将语文教学庸俗化。语文教学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两者浑然一体,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具有知识性,也具有教育性,把这两点有机地、紧密地接合起来,是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过去,“四人帮”过分地夸大了语文教学的教育性,不顾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致使语文教学成了“政治教育”的代名词。而如今,由于比较强调科学文化知识在四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于是有些同志便偏重了  相似文献   

11.
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课程改革,改变学校、教师、社会过分强调考试的甄别和选拔功能,使教育进入健康发展的轨道,我市实施了以"淡化考试、分项检测、综合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小学语文学业评价改革.  相似文献   

12.
一、文章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就像“语文”不同于“文学”一样,“文章写作”与“文学创作”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语文课上的写作是要培养学生准确熟练的汉语文字的表达能力(读说听写)。写作文章,其实是文学创作的初级阶段,是文学创作的准备。以往的语文教育,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其人文性,削减了语文教育本身的文化性和审美特质。近几年,这一教育理念遭到语文学界的普遍质疑。《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把语文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我刊1999年第三期发表了赤峰市敖汉旗教9币进修学校教师王从的《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局限性》一文。作为一家之言意在引起对教育前贤思想的反思,从而继承和发展老一辈教育家留下的珍贵遗产。王文认为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主要存在三个弊端:1.过分否定传统语文教育;2.过分强调了方法;3.未能结合与语文教学有关的边缘学科对语文做通盘考虑。文章发表后引起一定的反响,现将韩树培等人的商榷文章发表于此,供广大读者甄别。“百家论坛”,当是百家争鸣之地,学术研究无禁区,大凡古今名家思想、现行政策理论皆可商榷争辩。本刊欢迎有见地、有思想的一家之言。优稿优酬。  相似文献   

14.
一、辩证地理解语文课程标准 在我国语文教育发展史上,历次的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一直在“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摇摆。新世纪之初的课程改革,过分强调了教学形式、跨学科的特性,教师上课的花样很多,学生似乎很快乐,却忽略了语文学科自身的独特功能。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又可以看到对语文学科“下具性”的强调。  相似文献   

15.
崔小荣 《成才之路》2011,(14):27-27
语文新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有利于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康人格”。这表明,语文教学要突出人文教育,阅读教学要强化语文的审美性和情感性,强调语言因素潜移默化的感染和情感积淀,强调教学过程中的积累感悟、熏陶和习惯培养。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时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多元解凑”这一新课改理念的提出,转变了旧有的观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了学生的个性,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可是教学实践中,由于理念上理解的偏颇,对多元解读的过分推崇,导致部分教师对文本“多元解读”产生误解,漠视文本,用热闹的课堂讨论形式替代潜心的“读文悟道”;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7.
在世纪之交 ,韩寒现象无疑是投向教育界的一枚重量级的“炸弹”。透过韩寒现象 ,我们不难发现目前中学语文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一、语文教育方向严重背离学科宗旨什么是“语文”?叶圣陶先生的解释是 :“口头为语 ,书面为文 ,文本于语 ,不可偏指”,众所周知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是 :语文是工具 ,日常生活少不了它 ,学习以及交流各科知识也少不了它。这个核心抓住了语文的本质 ,对中学语文教育起着重要和积极的导向作用 ,但是过分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功能 ,忽视了语文文学教育及其它教育功能 ,从而把有灵有魂、有情有趣的人文色彩很浓的…  相似文献   

18.
即使在“工具性”占上风的昨天,语文也从来没有失去过它的人文功能,如诗如画、如舞如歌的文本世界,陶冶着学生的心性、丰富着学生的情感、引导着学生去追求真善美,潜移默化中外显为一种人文;即使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写进“课程标准”,强调体验和综合性学习的今天,语文仍然在听说读写中成为交流的工具,负载着本该负载和不该负载的太多的东西。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还能够谈得上什么人文吗?过分强调人文的语文或者过分强调语文的人文都是狭隘的学术主义,会把语文教育者引向歧途。水乳交融、互动式和谐发展@吴献新$河北唐山英才…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21,(20):23-24
当前,学科教育正由过分注重"双基"向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转变。强调认知、情感、态度的整合,学生的学科学习活动被认为是人格形成的过程。这和心理教育追求的目标十分吻合。因此,把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情感传递的过程,为此,情感的传递是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而文学的感情就是人和人的共鸣,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就是作者和教师、教师和学生、学生和作者、学生和学生这四维一体的“共鸣”。但当前在语文教学中,过分强调政治性和工具性并存,以工具性为主,思想性为辅,割裂了通过语文的学习达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