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而课程评价在整个课程改革中又具有突出的作用,构建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是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保证。构建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应关注以下几个问题:(1)课程评价的历史发展;(2)现行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3)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特征及其构建的原则与方法;(4)在综合评价基础上,关注个体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从素质教育和实施普通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角度出发,对高校体育公共选修课程评价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主体、评价趋势、评价目标、评价空间和评价内容等几方面进行了构建与探讨。认为体育公共选修课程评价体系的这些要素是一个统一的、完整的组合,只有构建既反映时代的特点,又尊重学生基础差距的现实,体现全面实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高校体育公共选修课程评价体系,才能推进高校体育公共选修课程改革不断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3.
改革小学生素质评价机制,是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我们应从革新评价内容、完善评价体系、优化评价方法、规范操作程序等方面入手改革现行评价机制,实施小学生素质等级评价,提高评价机制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建立面向21世纪全方位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学生评价作为基础教育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必须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基本需求,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传统学生评价的弊端日益突显。为此,素质教育理念下对学生评价的问题,已成为现今教育界探讨的焦点之一。本文作者旨在通过对传统学生评价的弊端进行剖析,运用国内外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尝试性地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以期为我国新课程评价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构建起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评价的目的功能、评价的目标体系和评价的方式方法等各方面都直接影响着课程功能的转向与落实。因此,构建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机制,从而促使课程改革,成为中学教育要研究的课题。一、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机制的时代要求1.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与机制是新课程改革的切实需要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改革传统学业评价方法,构建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是基础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核心任务之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然而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教师对学业评价的一般原则、功能和作用认识模糊,往往过分注重书本知识的评价,忽视技能、能力、情感等其他目标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改革和完善评价体系是贯彻落实基础教育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完善的评价体系应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教学评价对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和促推作用。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传统的评价模式已不能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必须进行全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构建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已成为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环节之一。2001年6月,教育部公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将“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列入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学生心理素质评价,建立学生心理素质的评价体系,探求科学地评价学生心理素质的方法,是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课程评价置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枢纽位置,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课程改进的评价体系。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全面贯彻了这一评价理念,指出:“音乐课程的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音乐学习课程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按照新课程、新标准、新理念、新视角的要求,本文就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积极的、全面的课程评价,浅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姚继荣 《快乐阅读》2012,(34):54-5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要"建立村级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这是构建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三项核心任务。这既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对课程评价的基本要求,也符合国际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当前,我国的教育评价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现行的学生评价往往过分强调评价的选拔功能,而忽视了评价的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课程改革呼唤新评价理念指引下的新的评价方式——发展性评价。而在发展性评价中有一个小环节,它容易被我们忽略,但是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那就是评语评价。  相似文献   

12.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学生评价制度很难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我国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教育改革已深入到课程与教学领域。 2 0世纪末 ,我国在课程与教学的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对课程与教学的评价问题也有了相当的认识。但若深入探讨我国课程与教学评价研究的理论 ,全面考察我国课程与教学评价的现状 ,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是不容乐观的。 2 0 0 1年 6月 8日 ,教育部经过国务院同意 ,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标志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展。评价是保证改革有效实施的必要手段。改革的顺利进行、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 ,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和研究已有的课程与教学评价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评价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关注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有效的课堂评价,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调控功能,使学生学有动力、学有方向;使教师教有指向、教有成效。改革和完善评价体系是贯彻落实基础教育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完善的评价体系应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就建立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上进和推动课程不断完善的评价体系,体现评价内容,主体扣方法的多元化,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立足过程,尊重差异,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部情况纳入评价范围,采取形式多样的评价方法,用不同层次的标准去评价不同的个体,让多元主体参与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要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职教育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改变传统高职课程评价观,改革现有的课程评价体制.从五个方面比较了传统高职课程评价观和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高职课程评价观,揭示了素质教育理念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高职课程评价体系的发展趋势和内涵.  相似文献   

16.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形式的变化及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的评价由于目标单一、方法唯一,使其已成为束缚素质教育获得新突破的一个瓶颈。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过程评价体系,这就需要拓展对学生评价的范畴,需要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重视对学生成长过程的评价,需要对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等进行变革,建立体现课程改革理念的、评价制度,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发展潜能,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本课题旨在:了解课程改革中倡导的评价方式;探索适应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的方式;各种评价方式的评价工具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从2001年秋季开始,在全国实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次课改的深度、广度较之以往的教育改革是空前的,包括:教育目标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课程结构的改革、课程实施及教学的改革、课程评价的改革以及课程管理的改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强烈地冲击着现有的教学教育体系,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改革课堂教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者永恒的主题。课堂教学评价是按照一定的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进行综合、全面、客观的价值判断过程。课程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课程实施的导航器。  相似文献   

19.
对高校“两课”学生多元评价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学生评价改革的重要性。但是,在目前的高校“两课”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仍然存在着一些误区,笔者从学生全面发展出发,倡导在教学中构建一种重过程、重发展、重创新的多元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素质教育观念的重要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涉及到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改革、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课程资源的开发、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师资培训以及保障支撑系统等,是一个由课程改革所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决不是换一套教科书,也不是课程内容的调整,而是一场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素质教育观念的重要实践,必将对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