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举重是一项很古老的运动。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利用举石头、用一根木棍在两头扎上石块等来锻炼体力和训练士兵。官家还把举重做为武考项目。现代举重运动更是为人们所热衷,在第一届奥运会上就有举重项目比赛,训练手段也是越来越丰富,运动成绩更是越来越高。少年举重运动员是举重事业的继承者,是举重事业发展的希望和未来,如何把他们培养成为举重事业的栋梁是举重教练员深思的问题。少年举重运动员由于生理特点的局限性,在举重运动的训练上要保护少年举重运动员健康的成长发育,要科学的把握少年举重运动员的成长规律,科学的安排训练强度和运动量。仅就少年举重运动员的骨骼和肌肉两方面浅谈少年举重运动员训练。  相似文献   

2.
关于女子举重科学训练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女子举重运动的发展 ,特别是女子举重进入奥运会后 ,女子举重科学训练的问题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因此 ,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是非常重要的。鉴于男女举重训练在很多方面有所不同 ,结合我国女子举重训练多年来的经验教训 ,在回顾我国女子举重训练方法的演变过程的同时 ,重点分析和研究了女子举重训练有关强度与运动量的关系 ;技术与力量的关系 ;以及训练与恢复的关系。并就女子举重运动员经期训练和早期专项训练的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竞技体育水平不断的提高,举重运动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通过举重运动中主要辅助练习——"借力推"的训练价值和运用的简要分析,旨在更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发挥其促进抓举、挺举提高的积极作用,更好地提高举重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4.
如何尽快消除举重训练后的疲劳,是举重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间题.随着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体育科学的迅速发展,这个问题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明了。下面我们试就国内外特别是苏联和保加利亚举重训练中采用的恢复措施及其主要消除疲劳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本本试图通过100公斤全国纪录创造者马文平早期成长和训练,探讨我国重级别举重运动水平落后的原因:1.我国重级别运动员人选太少,身材较矮胖,身体素质太差;2.对重级别训练特点缺少研究,大小级别一个训练的方法。文章并从选材;运动成绩与体重的变化关系;技术、战术训练特点等方面探索提高我国重级别举重运动水平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根据生物力学、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训练学等学科从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运动素质的特点及儿童少年时期骨骼、肌肉生长发育的特点等方面论证女子举重早期专项化训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目前保加利亚举重运动得到了迅猛地发展,在奥运会和世界锦标赛中,已经逐渐显示了他的实力,形成了苏保两国鼎立举坛的局面,特别是近几年保队新手成长迅速,越来越多的青年选手取代成年的世界纪录,把举重运动推向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保加利亚举重运动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是由於科学地训练与训练结构的不断改革相联系的。因此分析研究保国的训练经验,对我国目前进行的训练改革,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观点认为,举重属典型的高能磷酸化供能的运动项目。运用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训练学的理论,随训练和比赛进行了跟踪测试与实验。结果表明,举重运动并非典型的高能磷酸化供能为主的运动项目,而是以无氧代谢为主混合供能的运动项目。根据实验结果,结合现代举重训练的特点,该研究提出了运用能量代谢规律指导举重训练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根据近年来举重运动获得的结果显示,大多数级别都在飞快地进步,并有不断增长的趋势。同时我们注意到获得冠军者他们的平均年龄在减小,因为青少年开始练习举重的时间要比过去早得多。然而近十年的举重专门文献中,很多作者通过长期以来的研究主张开始从事举重训练的最佳年龄大约为十岁。在最近欧洲及世界三大赛举重统计资料显示,获得冠军的年龄约在18—19岁,他们从事举重训练的周期为6—8年,这证明了举重运动员是由早期训练开始的。训练阶段青少年参加举重训练是从选材的最初阶段开始到在国际比赛中获得名次,有以下几种结构:  相似文献   

10.
刘淑红 《精武》2013,(35):16-16,18
近年来,作为奥运会必备项目之一的举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举重是一项以力量为主的竞技体育活动,在训练中会受到诗多因素的影响,而力量绝对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在当前的举重教育中必须要强化运动最的举重力量训练,从当前的训练情况来看,很多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受到一定的损伤,不仅影响训练效果,而且对运动员的健康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此,必须要引起重视,加强力量训练的准确性,保证训练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运动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残疾人举重比赛竞争日益激烈,对运动员技术稳定性和合理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服务训练实践,选取我国优秀残疾人举重运动员12名(女6、男6)作为研究对象,用两台松夏M9500型摄像机对运动员的比赛进行现场平面定点、定机技术拍摄,拍摄所得录像带用爱捷运动图像快速反馈系统进行采样分析,得出相关数据,通过对所得数据的研究分析,发现我国残疾人举重运动员的技术现状及特点,同时运用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的相关知识对我国运动员的技术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找出优势与不足,总结规律,为充实和完善技术训练理论,改善我国优秀残疾人举重运动员的整体技术水平,进而提高运动成绩提供科学训练依据.  相似文献   

12.
身体素质是各运动项目的基础;而力量素质为身体素质之首。力量素质在竞技举重中更为重要,因为决定比赛成绩的力量比重在各运动项目中竞技举重为最大。举重运动的力量训练,尤其专项力量的训练水平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就决定了运动成绩的高低。故此,本文在总结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对举重力量训练中涉及的一些理论和实践进行阐述和探讨。 一、举重力量训练的特  相似文献   

13.
自75年始,增加了每年一度的世界青年举重锦标赛。青少年早期从事举重运动,已引起各国专家及教练员的重视,今天的一些青年世界举重冠军,也闯进成人的行列,刷新了一批成人的世界纪录。因此,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谁重视了少年的举重训练,谁就赢得了时间。举重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项目,在六十年代,我国举重运动水平曾一度进入世界团体前三名。但十年动乱,使举重运动大伤元气,虽然我们在某些小级别取得一些成就,但离世界总的水平还相差很远。当今世界举重力量雄厚的国家在东  相似文献   

14.
举重运动训练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文献检索、现场跟踪调查、系统分析、软件工程等方法,构建了举重运动训练系统结构模型,设计了举重运动训练辅助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把举重训练的信息管理方法和数据处理模型结合起来,实现了统计、预测、评价、运动训练人机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朱龙法 《精武》2012,(35):34-35
本文根据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和身体素质的发展规律,针对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生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对青少年举重运动受快速力量的训练意义、训练方珐手段以及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冀在为业余青少年举重运动训练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女子各种运动项目中,采用举重过重,以免受伤。训练方法的已越来越普遍。排球教练发现,举重训练对运动员掌握排球基本技术有很大的好处。排球最主要的三种动作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举重腰带的使用已从竞技运动延伸到娱乐、休闲性运动中,其他进行举重和力量训练的运动员以及各种水平的健美、健身运动员和业余爱好者批在使用举重腰带。因此,必须明确举重腰带在举重和力量训练中的作用,不正确的使用方法会导致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举重运动的迅速发展,对少年举重运动员的选材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它是攀登世界运动高峰的先决条件之一。二十年来我对250多名运动员的选材和早期训练的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与分析。选材问题涉及面很广,不仅要从外部形态,  相似文献   

19.
对世界举重运动发展过程及其现状进行系统分析,指出了世界举重发展的一些主要特点:竞技举重的影响日益扩大;举重水平不断提高;女子举重成为发展热点;举重研究日益深入,研究水平不断提高。揭示了举重发展的主要趋势;运动水平将继续提高;选材年龄进一步稳定下来,注重内在发展潜力;突出专项训练,加大训练强度;举重技术进一步完善,更加重视比赛成功率;注重心理训练和恢复训练;多学科综合利用.训练日趋科学化。  相似文献   

20.
吕仙桃 《健与美》2023,(1):117-119
在我国的体育项目中,举重运动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竞技体育中的传统优势项目之一,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当前,举重运动员的培养和训练重点朝着青少年方向发展,通过开展举重运动的启蒙训练,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基于此,文章对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诸多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训练对策,希望能够为青少年举重运动带来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