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晚清戏曲改良是在资产阶级民主思潮影响下发生的,以爱国、民主为主导思想,以时装新戏为特色,戏曲的内容和形式都体现了时代脉搏,迈出了传统戏曲走向现代化的第一步,产生了重大的政治和社会影响,是我国戏曲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2.
从晚清中华民族为了救亡与生存的不断抗争,到如今迈向伟大复兴之路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先后掀起了数次带有民众启蒙性质的"阅读革命"。北京因其独特的地理、文化、历史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在历次"阅读革命"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了解北京在中国晚清"阅读革命"中所扮演的角色与表现,对于促进当今北京地区的阅读文化发展,提高人们阅读能力,增强居民文化素质,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爱读书勤学习的良好风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最早具备支撑阅读革命技术条件(造纸与印刷术)的国家,但真正的阅读革命到晚清时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下才发生。迟到的阅读革命不仅使阅读西学成为国人的偏好,而且刺激了晚清政治抗争的高涨,并促进王朝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的转型。阅读革命与政治抗争的高度耦合,是由于现代政治运动呈现的四个特性(集体挑战、共同目标、社会团结和持续互动)均离不开现代大众传媒的支持。另一方面,由于阅读革命的深度与广度不够,使得公众在重大政治议题上难以形成有效的政治共识,致使鼎革后的民国政治长期动荡与无序。  相似文献   

4.
赵永丽 《华章》2007,(11):59-60
晚清监狱极端黑暗,鸦片战争后,随着治外法权的丧失、国际监狱改良运动的发展以及中西文化的碰撞,以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为代表的近代狱政改良思想兴起,并在清末新政时期形成初步体系,这些改良思想为清末狱政改革和北洋政府及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狱政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和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晚清诗界革命深受日本启蒙诗歌影响:一是走日本启蒙诗歌学习西方诗歌的道路,由是晚清诗歌创作获取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性视野;然而,诗人接受域外学资源时特殊的民族化心理,使晚清“欧洲意境”诗歌与日本启蒙诗歌相比,质地迥异。二是以日本启蒙诗歌通俗化特征为取向,日本启蒙诗歌有助于晚清诗界开启大众化序幕以获取大众化启蒙形式。  相似文献   

6.
章太炎与梁启超是晚清学术界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章是经古文学的殿军,梁则属今文学派,并倡导学界革命,具有非凡的思想启蒙意义。章、梁间的交往分分合合,最终成为挚友。另外,二人间还有一段鲜为提及的学术合作史实,对于认识二人的学术史研究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7.
晚清的戏曲创作,文人再一次成为主角,但随者社会的动荡,此时期的戏曲新作与以往的文人戏曲创作呈现出迥然不同的艺术特征。就此时期文人戏曲创作的形成原因、表现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法国大革命作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世界性的事件直到晚清"小说界革命"时才真正广为国人所知。其形象在进入当时最为流行的文体小说的过程中,经过了复杂的中西方文化角力的过程,受到提倡政治小说和历史小说思想影响的中国小说传统向法国大革命这一异国事件开放了主题,而融入中国小说的法国大革命形象又受到中国传统的题材和叙事模式的制约,并改变了传统模式的内涵,从中亦反映出晚清文学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9.
晚清清流派在思想观念、政争方式等多方面与守旧派相似,其以保守的政治态度和传统的价值观念活跃在清朝政府统治机构中,牵制着其他开新的政治派别.随着局势的发展,清流派实现了派系分流,其中一部分守旧分子最终成为了顽固守旧派.  相似文献   

10.
晚清时期新的儿童文艺形态开始萌芽。儿童诗首先以其简单明快,童趣盎然,韵律感强,易于歌咏和背诵等优点跃入启蒙者的视野。晚清儿童诗得以广泛倡导,离不开报纸的宣传,当然,“诗界革命”口号的提出,也推动了儿童诗歌在近代的发展。晚清儿童诗的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它在唤醒民众,重铸国魂的努力方面起到了作用,不过它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光绪初年,“丁戊奇荒”发生.江南绅士募集巨款,跨境赴华北赈灾,是为晚清义赈.李金镛是这批绅士中的代表性人物.他先后在苏北、山东和直隶主持赈务,对晚清义赈的兴起与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晚清重商思想是晚清重要的思潮之一,是中西方军事、经济、文化发生碰撞时产生的。这一思潮影响广泛,引起了社会变局。洋务派、早期维新派、维新派都提出了自己的重商主张,虽言论不一,但主要商业思想较为一致,他们都从各自的角度阐述了商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庚子之变尚未结束,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就开始推行"新政",希望借此挽救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中的清廷。这次"新政"包括对官制,兵制,工商业等方面的改革。新政困难重重,在资金,人才等方面都有严重困难,所以并没有取得显著的成果。而整个"新政"中成绩最好的无疑是袁世凯的"北洋新政"。从1901年11月袁世凯接任直隶总督到1907年升任外务部尚书兼北洋大臣,前后六年间,直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农业,教育,金融,军事等都走在全国前列。这也是袁世凯日后权势日重,声望日隆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两次新政同时进行,所采取的政策,指导思想等也均相同或相似,但是结果却差距很大。因此希望通过对二者的比较,更清晰地了解当时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日俄战争后,清政府"新政"在奉天地区渐次展开,奉天地区的女学得以兴办。清末奉天女学参照学部章程有序发展,其过程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本文通过梳理史料,介绍奉天地区女学的发展背景及概况,探究奉天地区女学的发展特点及对东北社会近代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晚清翻译与"翻译的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选取对晚清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严复、梁启超、林纾等三人的翻译,探讨其翻译活动中所体现出的各种权力关系和操纵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深化对晚清翻译思想和实践的理解与阐释,也为"翻译的政治"理论提供近代中国语境下的例证。  相似文献   

16.
在清末法制改革的进程中,提法使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推进审判改良,在审级制度、审判程序的制度设计和律师制度的引入等方面做些努力,但收效甚微,遭受挫折。提法使在推动审判改革方面遭遇的挫折,折射了在清廷式微的政治生态下,整个国家宪政改革的曲折与艰难。但是,提法使的努力毕竟推进了中国传统法制向近代转型,促进了中国的法制化进程,迈出了从宣传鼓吹到走向实践的关键一步,也推进了中国法制与国际化的接轨,是中国法制改革的先声,同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7.
明末清初的实践礼学思潮,主要是针对明末空疏的学风而兴起的,其代表人物有孙奇逢、陆世仪等人。他们针对当时动荡不安、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重倡儒学经世致用的宗旨,身体力行,实践礼学,重建儒家礼秩。实践礼学思潮在改良风俗、改造理学、保存与发扬传统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经过他们的努力,传统理学最终成为清王朝的官方主流意识形态,获得了正统、合法的主导地位,从而彰显了儒家文化,奠定了清廷稳定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清末演说的主体既包含有政府官员、教育界与教会人士、专业的演说员以及新女性这些个体,也有以各类演说会为主的社会团体。演说的内容主要包括宣传军政改革与时事;改良经济、发展实业;改良社会风俗;革新教育等四个方面。相对于宣讲等其他社会教育方式而言,演说具有形式灵活,贴近听众;开展时间较早;数量大,内容丰富;煽动性强,影响多集中于演说前后等特征。在蓬勃发展的同时,演说的主体和内容也受到了政府的限制。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70年代,在外力刺激和内部需求的双重作用下,中国近代电报业顺势而生。从举步维艰到缓慢发展,电报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迈出了自己的步伐。它促进了通信的近代化,推动了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相似文献   

20.
教科书审定是晚清政府控制国民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清政府规定了教科书的审定范围,确定了教科书的审定程序,采取了多种保障措施。清廷希望以此来规范意识形态,有效控制各种思想,强固思想文化秩序。晚清政府的教科书审定政策尽管遭到了不少非议,但客观上为当时的从教者和受教者提供了较好的教学用书和知识课本,并促进了我国近代新式教育的规范发展和体制建设,在清末的新式教育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