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合理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国家有责任为每一个适龄儿童提供免费的义务教育。但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却放弃了国家提供的就近入学的权利,在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学区以外花额外的钱择校学习,并且这种在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愈演愈烈。据《北京商报》报道:北京791所中学有200多所靠收择校生增收,择校费高达10亿元以上。另据新华网报道:著名的北京景山小学已明码标价,小学6年加初中3年,赞助费7.7万元,每年的寄宿费9000元;而在北京小有名气的中关村一小,除电脑派位范围内招收的本市户口学生外,其他学生无论是本市户口,还是外地户口,想上…  相似文献   

2.
所谓择校,就是指在义务教育阶段家长基于某种特殊需要为子女在官方所定就学区域以外选择学校的现象。中国自1993年取消小学升初中考试以后,择校现象愈演愈烈,备受各界关注。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资源配置面临的困惑沙麟这里的基础教育指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教育,即九年制义务教育。近年来在小学和初中入学中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择校现象,许多家长违背就近入学的原则,让孩子到离家很远的学校读书,有的甚至不惜付出极高的择校费、赞助费。这种现象引起了人...  相似文献   

4.
择校现象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择校现象透视呼和浩特市第三职业高中李西庚近几年来,在全国各地特别是一些大中城市,择校现象已形成一种气候,与择校生相伴而行的是学校收取高额“赞助费”,少则几千元,多则数万元。社会各界对此反响极大。国家有关部门三令五申,明确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不许择校,更不...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查禁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行为,而择校事实却在我国愈演愈烈,并引起了一系列危害教育公正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争议。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出现有国内和国际原因。分析原因之后,笔者提出自己的观点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合理择校是教育机会均等在“质”上的体现,是较高层次的教育公平。基于客观的视野,笔者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存在的利弊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解决择校问题的对策,关键是看政府如何应对,从而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和更加规范择校,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义务教育资源分配和学生需求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分析"择校"现象出现的原因、和利弊,缓解"就近入学"和"择校"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从根本意义上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进而解决"择校"问题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潘丹婧 《文教资料》2012,(34):161-163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门和社会舆论界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象进行了严厉抵制和批评,但现实生活中的变相择校行为却愈演愈烈,呈普遍化趋势。面对这一矛盾现象,本文分析了"择校"的原因、弊端与合理性,从公平与质量的二重维度指出择校行为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对立统一的,并提出几点改革建议措施,以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公平、高效、质量地和谐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城市调查队对3000户城市居民家庭作抽样问卷调查,发现居民储蓄目的头两位是养老与教育消费。如今,培养一个大学生投资多少?按照上海教育部门规定的标准,算一算这样一笔学费账:幼儿园3年学费1.4万元,小学5年1.5万元,中学7年3万元,大学4年4.6万元,中学7年3万元,大学4年4.6万元。19年培养一个大学生,家庭需支付教育费10.5万元,这还不包括日常的其他生活消费。从上海居民收入现状来分析,低收入家庭只能应付基本的教育项目;中等收入家庭择校愿望最为强烈,支付的赞助费所占比重最高;高收入家庭更愿为子女开“小灶”,聘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择校行为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无法回避的问题。从教育公平角度分析,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象有:分择校,钱择校,权择校。  相似文献   

10.
进城务工人员因担心孩子“长大后你就成了我”,千方百计把孩子送到城市学校;某些家长期望孩子“拥有体面的人生”,宁愿多掏几万甚至几十万不等的“赞助费”把孩子送进公认的优质学校;更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名校而设法购买学区房。这些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  相似文献   

11.
建国以来城市义务教育择校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教育部门,时至今日城市义务教育择校仍"高烧不退",并呈现愈演愈烈之势。下面以城市义务教育政策的文本变迁为切入点,以城市义务教育的发展阶段为划分标准,将择校政策划分为三大阶段,并进一步对城市义务教育择校政策的成效及成因进行分析,最后展望我国城市义务教育择校政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孙星 《文教资料》2014,(9):97-98
2009年初,正值“教育部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择校与义务教育公平是其中一个重要主题.义务教育择校的出现具有教育发展的必然性与合理性,但是择校现象对教育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公平有极大危害.本文基于“社会公平复合理论”及相关理论的支撑,利用现有资料对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择校”问题进行客观分析,提出积极措施,希望能对我国愈演愈烈的“择校”现象的缓和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许多国家规定,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但在北京某小学了解到,学生一学年的书本费在200-400元之间,除此以外,还要交纳数额不等的餐饮费、校服费、活动费、辅导班费用和赞助费等。作为与中国国情相似的发展中人口大国,印度政府也一直将全民普及义务教育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印度目前总计有88万所中小学在实施义务教育。印度法律规定,6到14岁为义务教育适龄儿童。2003年,印度用于教育方面的投入为整个财政支出的13.17%,在整个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为5%。2004年国大党执政后,明确提出力争在今后几年将公共教育支出提高到国民生产总…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择校现象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础教育择校现象析南京市六合县教师进修学校沙麟近年来在小学和初中入学中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择校现象,许多家长让孩子到离家很远的学校读书,有的甚至不借付出极高的择校费、赞助费。这种现象一方面表明,当今国民的教育意识不断增强,舍得在子女教育上投资。有位记者...  相似文献   

15.
1986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指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事实上,我国各大中城市从1985年起相继开始这项改革,到1993年已基本实行小学就近入学,初中入学也取消了区、县、市毕业统考,除少数学生经保送、推荐入学外,多数学生划片升入初中。然而,随着新政策的推行,由于一些措施不配套,特别是学校问差别的客观存在,择校就读现象愈演愈烈。中小学择校现象始于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后,最早出现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现在已逐步扩展到小城镇和部分经济发达的农村。从所择的学校来看,  相似文献   

16.
目前,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和教育公平的愿望,在义务教育阶段虽已基本实现,然而,由于我国基础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学校之间教学质量差异的客观存在,择校现象至今仍十分普遍,并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面对当前我国教育优质资源的缺乏而导致的愈演愈烈的择校行为,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17.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是他们争取向上流动的内在驱力和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外在驱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他们的择校行为带来了诸如使农民教育投资额增大、城市学校教育负担增重等诸多现实问题。义务教育是一项公共教育事业,应该为每个学生提供同等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缩小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育差距和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消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现象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8.
问: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哪些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文件?这些文件主要提及了哪几类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行为? 答:2010年,教育部相继印发了《关于2010年治理教育乱收费规范教育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教育部关于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问题的指导意见》两份文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择校乱收费的行为。但一些地方治理目标不明确,政策执行不到位,效果不明显,群众对择校乱收费问题的反映依然强烈。为此,今年1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审计署共同印发了《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八条措施》,今年4月,教育部等七部门又联合印发了《关于2012年治理教育乱收费规范教育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今年7月,教育部治理办又下发了《关于2012年上半年规范教育收费专项治理工作进展情况通报》,总结了前期的工作情况,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19.
张黎娜 《文教资料》2006,(27):27-28
就近入学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采取的一项小学升初中的入学政策,根本目的在于保护学生就学权利,而并非学生必须履行的义务。相应地,学生应该有权利进行择校。所以,择校现象和就近入学问题并非完全矛盾,进行有特色性的择校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和扶持薄弱学校是有利于推行社会公正性和顺利推进就近入学政策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许多国家规定,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但在北京某小学了解到,学生一学年的书本费在200-400元之间,除此以外,还要交纳数额不等的餐饮费、校服费、活动费、辅导班费用和赞助费等。作为与中国国情相似的发展中人口大国,印度政府也一直将全民普及义务教育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印度目前总计有88万所中小学在实施义务教育。印度法律规定,6到14岁为义务教育适龄儿童。2003年,印度用于教育方面的投入为整个财政支出的13.17%,在整个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为5%。2004年国大党执政后,明确提出力争在今后几年将公共教育支出提高到国民生产总值的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