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配价语法理论,是从国外借鉴、比较时新的语法理论之一。现在配价语法理论不仅已深入到语言研究之中,而且还深入到语法教学领域。本文根据汉语配价语法的有关理论,基于语义、句法、语用和从词汇意义等方面,对在教学和研究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动态地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对保定方言“揍”的语义以及语法化演变路径进行分析,讨论其进入“X了”结构的动因。研究发现,“揍”具有明显的语法化路径,主要与注意力视窗的开启与变化有关。“揍”的语义经历了“打(人)”义—“做”义—“打碎”义—“把事情办砸了”(结果义凸显)—不如意语义特征。相对应的句法环境也发生了变化:用作动词,后跟指人宾语—用作动词,后跟指人、物宾语—用作动词,语义成分含有结果义—用作补语成分,凸显结果义—脱离述补结构,能产性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3.
微山方言有一种特殊的"动词 着"结构,它有着特殊的语义和语法功能."动词 着"和普通话的"动词 伤"表达的语义大致相同,表示动作的结果是使人处于某种消极状态;它相当于动补结构,是个动词性短语类型,具有动词性短语的语法特征.  相似文献   

4.
“得”字的本义是“获得、得到”。它在先秦的意义和语法功能主要有:1.作为词。它的意义有得到、获得。在句子中充当谓语,带宾语,词性为及物动词;当它表“能够、可以”义时,词性为助动词,属于一种半实半虚的词,在句中充当状语。2.作为语素,它表“能、能够”在语法功能上相当于一个词,还表“适合、适应”义。这些功能和用法都是从“得到、获得”义引申而来。3.它还可与“微、无”组成凝固结构;还通“贪”,通“德”。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收入的动词为考查范围,确定出254个使动义动词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三个平面"的语法原理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对现代汉语使动义动词进行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以“王冕死了父亲”“张三追累了李四”等汉语特殊动宾结构为研究对象,以Parsons新戴维森理论为研究基础,运用逻辑表达式来表征不同句式的语义结构,为这类汉语特殊句式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研究的意义在于,如果我们从事件语义学入手对句子表达的时间进行分解的话,逻辑表达式就能清晰地展现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使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不同动词之间的意义差别以及它们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7.
论语义配价     
语义配价理论在语言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俄语中的实词都有一定的语义配价,但它们的语义价结构并不相同.因而,对语义价的研究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向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因此对语法教学的研究自然很丰富。本文试以语法教学理论出现的时间为顺序对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理论进行大致梳理,包括语境理论、普遍语法理论、配价语法理论、三个平面理论以及构式语法理论等。  相似文献   

9.
语法界普遍认为,能带程度补语的只限于形容词和表心理活动的动词。本文认为,除上述两类外,一般动作动词也能带程度补语。如果一般动词的补语由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充当,补语为结果补语。补语由形容词或形容词性词组充当时,则有两种可能:如果补语前用结构助词“得”,是程度补语;否则,是结果补语。结果补语的语义是指向主语宾语的,程度补语的语义是指向中心语的。  相似文献   

10.
中动词是语言学中的“特殊”现象,学界不乏中动词的研究,被动乎?转喻乎?至今对中动词仍无明确定位。有的语言学家认为中动词与“被动”语态相联系,是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也有的学者试图用认知语言学的构式语法及其转喻理论对中动结构予以全新解释。对中动词的定位究竟应从结构(形式)视角,还是语义视角呢,本文试图对中动词现象的定位作进一步的思考,并提出中动词词汇化假说和同形词假设,以期对中动词以合理定位。  相似文献   

11.
根据Langacker的“词汇隐喻与语法隐喻构成了符号系统的连续统”观点,以语法符号隐喻为认知工具,从认知的角度重新解释了“主动语态表达被动意义”之说,并探究了英语动词主动语态的语义特征,即英语动词主动形式表示主动意义,且呈多义性:主语自主意义,主语致使意义,主动潜质意义,主动存现意义,主观意向意义等.  相似文献   

12.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富于表现力的叠音词的大量使用也是《诗经》的显著特点。叠音词作为先秦复音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先秦汉语双音化的方式,也对理解《诗经》文意颇有益处。本文以《诗经》叠音词为研究对象,谨就叠音词产生的原因、叠音词的分类及叠音词的语法功能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3.
《墨子》一书中“以”字出现了1708次,而以字结构有860次,组成了一个庞大的以字句群.通过穷尽性地考察,本文总结出了以字结构的语法语义特点,以求能明了《墨子》语法一隅.  相似文献   

14.
日语中存在由成对自他动词为后项动词构成的复合动词。以语法性后项要素及与其对应的自他动词构成的复合动词,共有15组成对自他动词复合动词。即使是语法性后项要素构成的复合动词,也有部分表示词汇性意义。本文以此类复合动词为研究对象,重点围绕如何辨别此类复合动词的词汇性及语法性进行阐述,考察每组成对自他动词复合动词的构成特征和使用规则。通过4点标准分别对15组复合动词进行测试,确认每组复合动词的词汇语法性质。可以看出后项动词为自他成对的复合动词在词汇性和语法性上有一致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句法分布和语义两个方面解释汉语中双音节名词、形容词加后缀“化”构成动词这种语法现象。第一,对“N/A 化”进行句法分析,指出“N/A 化”具有动词的句法特征,同时又体现了不同于一般动词的语法特征。第二,对“N/A 化”作进一步的语义解释,并指出后缀“化”可以激活“N/A”的描述性语义特征。最后简单总结“N/A 化”动词数量增多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说文》不仅仅是一部字书,更是一部语言学的专著,它不只停留在对字形的说解上,其本质上更是对字这一书面符号所代表的语词进行语义的甚至语法的说明。《说文》在释义中的语法说解,包括对虚词和实词的说解,其形式多样,既是中国古代缺少清晰、成熟的语法学理论的反映,也是中国传统语文学集语义、语法和语用研究为一身的综合性特征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吃在广州”(“V +在 +N”)及其相关结构的比较分析来揭示“V +在 +N”自成句子的各种因素 :“在”为定位动词而非弱化 ,“N”宜为处所词而非名词性短语 ,“V”宜为事物化、文化性、俗语性的单音节动词 ;并力图从语法的三个平面来考察出“V +在 +N”成句的一般规则。  相似文献   

18.
宋代的ABB式重叠现象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宋代汉语语法代表文献《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宋代卷)[1]中的ABB式重叠现象进行考察,认为它们的内部结构和语义关系多样,最主要的附加意义是形象色彩义,感情色彩义和程度变化的意义存在于部分ABB式重叠中。它们的语法功能主要是作谓语和定语,“de”尚未发展为状态形容词的形态标志,宋代的ABB式重叠还处在由非固定形式的短语结构演变为凝固形式的状态的选择淘汰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陕北神木话中的助动词"敢"有多种用法,可表有胆量、允许、可能、要等,可分别称为"敢1""敢2""敢3""敢4"。这几种用法之间存在引申关系,其中主要涉及主语的范围,动词的语义特征、语义关系的扩展、句子语气的变化等因素。本文描写神木话"敢"的上述用法,并通过与周边方言及元代口语文献的比较,讨论助动词"敢"的语法化。  相似文献   

20.
随着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逐步成熟,计算语言学与理论语言学结合得日益密切,使计算机能够更好地读懂人类语言是计算语言学研究领域的重点。现有语义知识库WordNet、HowNet、CCD等都很好地实现了机读语义。然而,维吾尔语词汇语义研究大多集中在词汇处理方面,维吾尔语语义知识库的研究尚在初步阶段。本研究从基于规则的角度出发,选取较有代表性的手部动词为对象,运用自建语料库,首先分析了维吾尔语捆绑类手部动词语义框架及语义特征;其次分析了该类动词在维吾尔语句法中的配价及句模形式;最后,在句法语义分析的基础上,运用WordNet框架构建了该类动词的词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