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解读图腾存在的生命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图腾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原始宗教形式。在一定的化图中,同一图腾信仰也就意味着同源共祖。图腾也是最早的社会组织的标志和象征,它对于氏族内部的团结和实行氏族以外的婚制具有重要意义。图腾演变的轨迹可从服饰等物品中迫寻,图腾崇拜的本质含义在于原始初民对其现世幸福生活的祈盼与向往,对自己传统部落势力的珍重与维护。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北狄以“狄”命名,并非华夏族对他们的贬称,而是“北狄对自己的自称,这种自称的深层文化结构是源于对犬种动物图腾的崇拜。作者并就相关问题从图腾文化视角进行了开释。  相似文献   

3.
图腾化是一种产生于原始时代的十分奇特复杂的化现象,图腾观念、图腾禁忌及图腾艺术等构成图腾化的主要元素。本试阐述这些元素在氏族这一最早的社会组织中所发挥的氏族维系功能。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综述国内外图腾制研究后认为图腾制是一种理论假设,图腾制表现为一种分类倾向,这种分类倾向的两个外在表现是外婚制和文化标志系统;进一步通过蒙古族是否有图腾这一事例来分析和验证以上结论;最后,通过分析草原文化的定义和特征,肯定了应用图腾制这一理论范式研究草原文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南永前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朝鲜族诗人,其图腾诗以原始文化意象——图腾入诗,实现了个体情感与集体情感的交融,体现了诗人对民族历史命运和现代文明的反思。南永前图腾诗通过对一系列图腾意象的营构,在思想内涵和表现形式上突破了咏物诗的传统书写,凸显了图腾诗作为一种诗歌题材的独特精神内涵及审美形式,而这也正是少数民族诗歌中"南永前现象"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6.
西南少数民族的图腾文化极为丰富,从新石器时代的图腾遗迹,直至近代的各种图腾文化类型,似乎均有发现。早在西汉初年,滇池和邛都地区的彝族各部落,已进入耕田、有邑聚的社会;至公元二世纪,已发展成为两个较大的部落联盟,生产力已发展到一定水平。这是图腾文化最为发达的两个区域……迄于近代,滇池东岸的彝族的某些家族尚保留有较为完整的图腾禁忌和与此相关的神话……。  相似文献   

7.
禹乐<九歌>之九本非数字,而是禹族龙蛇图腾.<九歌>本是龙歌--禹族祭祀图腾、宗神之歌;夏后禹时升格为"天帝乐",夏启"窃以下用".夏<九歌>南辕北辙周<九歌>--托古隆礼之赝品;楚<九歌>--原始巫歌之余韵.  相似文献   

8.
蚕族考     
蚕丛氏是由蚕族与丛族复合而成的,从生物分类的观点来说,蚕是蝎的一个分支,蝎本作蜀,因此蚕也可以说就是蜀。古代的蜀族以蚕为图腾,伏羲、少典、大典、五典、女登为蚕族先祖。嫘祖为蚕神,嫘祖始居地在晋南,盐亭嫘祖景观为嫘祖后裔之迹。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熊虎之子的视角考察花山崖壁画中的熊或虎图腾,及以图腾作族名,充当自己氏族祖神门神等,并对之忌讳、禁杀和禁食所显现的标志,把图腾学术语义和它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反映放到“活化石”──今壮人的语言与习俗的广阔背景上取证分析,从而揭示骆越先民宗教生活的原初形态,还通过对周边荆楚、巴蜀部族的比较,找出了三者之间的共同点和产生根源,而这些作为一种联系纽带正是他们在文明史上所具有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0.
植物生人神话是描绘某人或某民族来源于某种植物的神话故事,从现存资料记载来看,夏、商的起源神话中都留存有植物生人之说.植物生人神话展现了远古时期的植物图腾信仰.  相似文献   

11.
鄢维新 《鄂州大学学报》2005,12(4):22-25,49
吴楚文化,即指从古到今存在于吴、楚交错地段的人类学文化。其中心区域是指鄂东、皖南、赣北等史称“吴头楚尾”之地。就广义的吴楚文化而言亦可指源自先秦、历代不绝而延续至今的故吴楚之地的文化,或日长江中下游文化。该文从历史和地域性的文化视野,梳理、点评吴、楚文化及其后续文化之间因撞击、融合而成的吴中有楚、楚中有吴的吴楚文化之源起、流变,撮举其要,略述吴楚文化的特色及成因,揭示其在中华历史文化中所具有的举足轻重地位。  相似文献   

12.
图腾信仰与族群认同--以广西壮族族群蛙图腾信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族群是一个具有自身文化特征的群体,共同的文化特征体现了族群认同。不同族群的图腾信仰常常包含着该族群丰富的民族记忆和族群的身份认同,因为图腾信仰构成了族群整体性的纪念活动。文章以广西壮族族群中对蛙图腾的崇拜为例,结合文本分析和田野描述来说明图腾信仰和族群认同的密切关系,并进一步论证图腾信仰强化了族群成员的认同功能,加强了族群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3.
清华简《楚居》为楚人始居地的研究提供了新线索,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楚人来自中原的说法,与楚文化“西来说”也存在一定呼应。但由于相关考古资料的缺乏,楚人始居地尚难论定。楚人来源“东方说”存在时代局限性,难以成立,但它指明了楚文化与商文化的密切联系,值得我们重视。《楚居》记叙了季连娶“盘庚之子”妣隹,实际上说的是楚商联姻的情形。而楚人之所以叫“楚”,与先为殷商大臣后为大神的巫咸有关。虽然《楚居》的记述多神话色彩,但其中楚商联姻及巫咸助产的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楚文化与商文化的密切关联。楚文化与商文化的关系,在楚文字、《楚辞》等方面也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14.
廖序东先生的《楚辞语法研究》,是我国第一部对《楚辞》进行系统语法研究的专著。该书对《楚辞》中的虚词和特殊句式作了深入细致的描写,揭示了许多新的语言事实,对汉语语法史研究乃至文学鉴赏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史载禹封皋陶后裔于英、六.到战国秦汉年间,皋陶文化逐渐形成.历史人类学研究表明,在这个过程中,皋陶的身份经历了华夏英雄祖先之一、儒家化及神化的演变.此间,主要生活于皖西境内的群舒,曾十分活跃,其独特的文化面貌曾形成一定的影响.战国晚期,楚都寿春18年,寿春成为晚楚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寿县被认为是楚文化考古研究的起点,寿县境内发现的楚国晚期铜器,是最早被认识和受到注目的出土楚器.  相似文献   

16.
以"胡吴(徐)之争"与《逻辑与语言学习》为阵地的论争是语言学上两次"除非"之争,此外,还有其他学者从词义、词性和逻辑关系角度进行的"除非"论争。如果想对除非句的逻辑语义特征、语法意义、句式分类等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不应忽视历时角度的研究,应注重语料调查与分析,并充分借鉴外国语言学的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17.
文章首先指出以往对"除非"句的研究长期无法得出确论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未从语体角度对"除非"语料进行全面考察。我们根据功能域理论将语体分为四类,揭示出"除非"句语料的语体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语体中"除非"句的P型和Q型语序。其次以法律语体中"除非"语料的分布情况证实了"除非"不止表示一种语法意义。最后,从"伪条件式"除非句的衍生环境来揭示了语体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先秦楚地养生文化的特色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秦楚地养生总体表现为:养生名哲众多;养生实践形式多样;养生文化底蕴深厚。先秦楚地养生经过了一定时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和具备了独特的哲学理论系统,对我国传统养生学特别是道教养生产生颇为重要的影响。它是构建我国传统养生文化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19.
楚简遣策车类字词繁多,且多与传世文献不合,对这些车名、车器加以考释,对于识读战国楚文字、探究楚国名物、文化、颇具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楚辞学界先后涌现出不少学术成就突出的大家,他们大多提倡采用新的方法来进行学术研究,包括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思路,其中采用文化人类学方法进行研究的学者代不乏人,硕果累累。试对这一历史过程做简要的梳理,以期对新世纪楚辞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