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敏 《档案时空》2001,(5):39-42
从湘西南一隅的安江农校健步走上国际领奖台的袁隆平,由于他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国际同行誉之为“杂交水稻之父”。老百姓将他的名字与邓小平相提并论:发家致富靠邓小平,解决吃饭问题靠袁隆平。赞誉之高无以复加。有人甚至将他的杂交水稻发明誉为中国继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袁隆平因此获得了国内迄今为止独一无二的特等发明奖,并获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发的“拯救饥饿奖等8项顶尖级国际大奖。2000年一家知识产权机构评估袁隆平的无形资产总值高达一千多亿元人民币,在国际上与名声显赫的美国电脑大王盖茨齐名。  相似文献   

2.
柴选 《新闻与写作》2006,(3):I0001-I0001
这是一张具有鲜明特色的新闻人物摄影作品,拍摄于2004年3月间。当时,被称作“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著名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在海南某研究中心基地大院里观看助手们的象棋大战,他并不是像人们直觉中那样“观棋不语”,而是有些着急,“反客为主”,替其中一位挪动棋子。这样饶有情趣的一瞬,表现了从事科研事业之外的袁隆平本色的一面。  相似文献   

3.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参加人民网的访谈时,一位网友说,他看过一篇报道,说袁院士累倒在稻田里还不放弃研究.非常敬仰。袁隆平连忙澄清:“我也从来没有累倒在田里,那是耍笔杆子的人杜撰,一定别受误导,累到还工作不值得提倡,身体才是最重要的。”另一位网友说.听说院士喜欢打牌.输了还钻桌子,袁隆平说是的.晚上有空时经常打。  相似文献   

4.
美国科学院院长: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几千万人的吃饭问题  相似文献   

5.
伊人 《编辑学刊》2011,(6):22-24
2011年9月20日,各大报头版刊出新华社记者的报道: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指导的超级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高产攻关获得成功,其隆回县百亩试验田亩产达到926.6公斤。该报道还说,即使在袁隆平的眼中,亩产900公斤的目标也是一个极为艰难的任务。受温光条件、土壤环境、栽培技术的制约,杂交水稻单产的每一次大幅度提高都意味着技术上的重大  相似文献   

6.
《新闻天地》2005,(1):11-11
1、袁隆平: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获得2004年度国际农业最高奖——世界粮食奖。  相似文献   

7.
以“杂交水稻之父”名扬天下的袁隆平,已经拿遍了除“诺贝尔和平奖”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外几乎所有中外的重要相关奖项名誉。然而76岁的袁依然保持着“中国最著名农民”的本色[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这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经典之言,是他作为一名院士的成功之道. 什么是大地?对科学家来说,人民就是大地,实践就是大地.对新闻工作者来说,什么是大地?群众就是大地,生活就是大地.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基层,才不会坐井观天;只有走进基层,才能妙笔生花;只有扎根基层,新闻作品才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相似文献   

9.
我国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是世界一大奇迹.这个奇迹的创始人名字叫:袁隆平. 阳春三月,我来到湖南安江农校档案室,一边查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进行杂交水稻研究及其成果的档案记录,一边听他们讲述人类饥饿之救星袁隆平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70年代,我在农村采访时就与袁隆平先生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八百里洞庭到湘西山区,从长沙东郊的试验田到海南岛育种基地,都留下了我的足迹。袁隆平先生从安江农校一个普通教师成长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的“功勋科学家”,在杂交水稻研究工作中走过了30多年的风雨历程。他先后获得国务院特等发明奖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及多项国际大奖,几乎每年都有新品种或研究新成果出现,在他和他的周围经常有新闻发生。我对袁先生身边发生的重大新闻及时采写,前后发稿数百篇。多年来,我因为报道袁隆平,曾多次获得新华社和省里以及…  相似文献   

11.
数字     
《报林求索》2012,(3):58-58
<正>13万亿元1999年至2011年,这十三年是中国土地资产化最为迅猛的年代,全国土地出让收入总额约13万亿元,几乎年均1万亿元。1000公斤中国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日前称,在完成超级杂交稻大面积亩产900公斤后,将争取在其90岁前实现亩产  相似文献   

12.
罗燕 《民生周刊》2022,(13):41-42
<正>“老师,您守望的这一片稻田,我们会耕种好。”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年了,赵炳然时常还会想起跟老师在一起的日子。“老师,您守望的这一片稻田,我们会耕种好。”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年了,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水稻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赵炳然时常还会想起跟老师在一起的日子。自1987年来到袁隆平身边,赵炳然便一直追随着他,在他的带领下进行水稻科研攻关,  相似文献   

13.
在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召开了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向 200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获奖人员和集体颁奖。江泽民总书记亲自签署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并向首次获奖的吴文俊、袁隆平同志颁奖。 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经多年研究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而成为闻名遐尔的“杂交水稻之父”。而今,他的“优势杂交”又向新的领域延伸——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以研究水稻的优势杂交为毕生事业,历来与资本市场井水不犯河水。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足迹1 一位全国劳模的生日,每年都收到国家领导人的贺信. 他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2010年9月7日,袁隆平80华诞.就在前一天,温家宝和贾庆林分别发来贺信,祝贺他80岁生日快乐. 温家宝在贺信中说:"隆平先生:您好!许久未见面了,甚念……"贺信最后祝愿他健康、快乐.  相似文献   

15.
1998年10月10日,农业部和财政部在长沙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持召开了总理基金项目超级杂交水稻选育论证会。与会专家们对袁隆平牵头的这一协作攻关项目一致认为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他们预言我国可望在3—5年内育成超级杂交稻。 会上,袁隆平提出超级杂交稻的指标是:培育生产100公斤/公顷的中晚稻杂交稻组合或日产90公斤/公顷的双季杂交早稻组合,且米质达到部颁二级优质米标准,抗两种以上主要病虫害。这个标准不低于国际上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功勋科学家袁隆平》一书的三个特色。  相似文献   

17.
袁隆平,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目前,我国每年收获的水稻,有60%源于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每年增产的稻谷可养活6000多万人口,相当于整整三个澳大利亚。  相似文献   

18.
秦文 《新闻三昧》2007,(7):52-53
首都主流报纸,都在5月23日、24日这两天,登载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突出事迹,而新华社播发的记者朱玉、丁文杰合写的通讯  相似文献   

19.
2月19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荣获了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在袁先生获奖前后,我有幸于1月16日、2月19日和22日三次采访了他。 记者和院士交朋友 曾有人说,袁隆平很难采访。然而,作为一位与他相交30年的朋友,我却知道平易近人的袁隆平院士无论是对记者、对干部、还是对农民都很友好,只要抽得出时间,他都会热情接待。 作为新华社湖南分社长期从事农业报道的记者,我长期把农科院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作为采访基点,从70年代开始,就在  相似文献   

20.
袁隆平院士利用科技档案找数据,成功地把作物杂交优势应用于水稻生产,大幅度地提高了水稻产量,取得水稻育种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从1976年至今,全国累计推广杂交稻38亿亩,增产粮食4000亿公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