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环节之一是列车运行图的编制。列车运行图质量反映着轨道交通企业行车组织工作的水平,是实现高效运输的前提和保证。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编制创新实验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计算机编制系统,设计了开放式、综合性、研究性的创新实验,提供了学生的实践平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手段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能更好地服务于轨道交通行业。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对接的行车相关岗位情况,根据对接岗位所需工作技能,在城市轨道交通实训中心实训平台上,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三段式"实训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轨道交通建设相关人才需求日益提高,促进了高校交通土建类专业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和运输秩序的保障依靠设备,土建设计需要配合各种设备的安装和布设,因此需要让土建专业的学生充分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的组成、功能和工作原理,《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课程因而产生并在全国高校推广。本文对《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的课程特点、作用和教学难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提出了该课程教学改进设想。  相似文献   

4.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一线岗位必须掌握的核心课程,教学内容多、实践要求高。该课程基于“素质与技能层层递进、工作与学习反复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教学内容,探索了“大班授课、小班研讨、项目训练”的工学交替、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并广泛使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从而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5.
《电机基础与机车车辆电机》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直流电机、变压器、三相交流电动机构造原理与维护的工艺过程,它是进一步学习《轨道交通构造与维修》、《轨道交通车辆电气故障分析与处理》、《列车牵引计算》、《城市轨道交通运用与规章》等课程的基础。因此,本课程的改革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科普模式的内涵和不同机构主导的轨道交通科普模式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新常态"科普模式,并提出了创新机制、营造氛围、激励多元参与等城市轨道交通科普模式的实施路径,有助于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科普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7.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基于驱动创新能力培养,进行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研究,实现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体现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8.
“轨道交通专用通信系统维护”课程是高职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核心课程。为培养实用性人才,该课程的开发从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出发,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描述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境,选取课程内容。以“系统终端设备维护”学习情境为例,就“电话放号与开通方法”进行组织实施,结果表明,学生各项能力均得到了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快速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增加了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为整合专业优势与特色资源,带动轨道交通相关专业发展,提升专业建设内涵,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建设交通分院立足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与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就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三四二八"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探索和研究。实践表明,创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可取得良好的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混合式教学也在不断深化和发展。鉴于此,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课程采用传统讲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发展趋势,对该门课程进行基于智慧树平台学习资源的有效整合,使各类资源优势互补,采用课前探究、课中实施、课后提升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从而使课程更好地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现场实际紧密联系,以适应高校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进而促进新型学习模式的设计与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师生教学互动,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1.
铁路运输人身损害之限额赔偿,是指在铁路运输过程中发生了铁路行车事故及其他铁路运营事故造成的人身损害时,铁路运输企业应赔偿的最高数额。适用该制度具有合理性,亦符合铁路运输行业的公共利益属性和高危性。不少国家和地区已经在立法中明确规定了这一制度。我国未来立法时,应以铁路运输企业的过错程度决定是否适用限额赔偿,同时明确限额赔偿的具体标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此外还应建立健全相应的保险机制。  相似文献   

12.
行车指挥系统实训基地是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训练的重要平台,是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率的重要途径。高职行车指挥系统实训基地要立足于在校内实训的环境,在实训基地的规模选择、适用范围、设计原则、设计方案研究中,要充分考虑铁路运输、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特点,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3.
《高级选线技术》是石家庄铁道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研究生一门重要的学位课程。课程涉及的内容多,而现有的以课堂基础理论为主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和科研的基础上,进行《高级选线技术》课程案例化教学改革,期望通过设计案例完善现有教学方法,激发研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研究生综合素质和科研创新能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在铁路选线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经济发展形态,正在与传统交通运输业融合发展,并有效提升了交通运输效率。但"互联网+交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发展模式研究缺乏有效的指导方案和参考标准,导致二者融合的效率低且方向难以控制。通过研究"互联网+交通"的发展模式可知,在促进"互联网+交通"有效融合的过程中,需要推进各类系统的大数据共享整合,将大数据用于交通管理中以提供更好的服务,重视政府与产业联盟共同促进车联网的发展,扶持本土汽车产业崛起,增强本土厂商的竞争力,构建针对软件租、约车等新模式的监管体系,平衡各方利益,保障行业发展,从而引导"互联网+交通"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5.
对《食品理化检验》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丹  刘达玉 《高教论坛》2006,(5):108-109,7
《食品理化检验》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一门实验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但目前的实验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实验内容孤立、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训练、样品分析中只重视测定环节等。为此,提出了进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参与实验前期准备工作,有利于加强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让学生自己进行样品制备,加强学生在样品的采集、制备与预处理、样品的保存等方面能力的训练;重视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的撰写。  相似文献   

16.
车联网、无人驾驶等交通领域的科技创新大量涌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交通运输专业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培养提出一定的挑战,也创造了一定的机遇。文章以提升学生专业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对学生创新情况的抽样调查和分析,以“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课程为例,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以期为新时代背景下的交通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行车安全是铁路运输质量的首要特征,又是铁路运输管理的综合反映。铁路运输企业既是物质生产部门、又是社会服务部门这一特性决定了安全必须占据第一的位置。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安全是铁路运输的生命线,也是铁路行车运输工作永恒的主题。没有安全就没有运输的效用,更没有任何的经济效益可谈。  相似文献   

18.
台州学院土木工程实施“三明治”教学模式,交通土建作为大土木的专业方向,存在学生专业学习时间过短的问题。为了发挥“三明治”教学模式的优势和促进学生专业学习,以加强专业教学和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目的,制定并实施了“专业导师制”教学方案,同时形成了一整套评价体系,通过效果评价表明“专业导师制”实施,使交通土建学生专业学习得到有效的加强,保证了三明治教学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9.
交通用地的高效利用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交通用地的高效利用,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新时期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日渐加快,同时,城市交通用地和城市交通道路状况也有所改善。但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仍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二是道路建设的规划和设计被动保守,道路体系结构和空间布局不尽合理;三是不完善的城市交通系统导致道路利用效率低下。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宏观上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贯彻交通负荷最小化的原则以外,强化交通规划的重要作用,积极推进交通需求管理,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和政策引导,完善交通法律法规建设以及加强遵章守法宣传教育,是实现交通用地高效利用的根本途径。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为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株萍铁路和粤汉铁路相继建成通车。株洲作为两条铁路的交汇点,在抗战时又由此向西展筑湘黔铁路,遂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铁路对株洲城市的兴起有着巨大推动作用:铁路枢纽地位带来了运输业的迅猛发展,使株洲迅速成为货物转运中心和商品集散地;促进了株洲近代工商业的起步、发展与繁荣;导致了株洲人口的聚集和街市的扩张。在50年间,株洲由一个小集市迅速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