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维树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3):57-61
什么是教学?过去往往理解成“教师教-学生学”,现代教学论认为应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的学习固然需要教师的指导,但归根结蒂要靠自身的努力和能力。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主动的“学”才能起作用。离开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实现教学目的将是一句空话,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知识是有限的,大量的要靠离校后的体现,因此,掌握学习本领至关重要,教师“教”学生“学会了”学习(即掌握了学习本领)。并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那么,教学目标才以实现,教学的价值才得以真正的体现,本文从教师要教“学”的理由(转变观念)、如何教“学”(改革教法)、完成教学轨道转移的标志(达到效果)三个方面探讨教学的成功模式。 相似文献
2.
3.
全国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现在已经38年了。如果一个人从七岁并在建国那年上小学算起,现在该是45岁了。对于40至50岁的人,获得诺贝尔奖金那恐怕是极其正常的事,然而事实上自建国以来,我们国家竟连一个人也没有获得过这种奖励。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教育问题的深思。长期以来,我们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只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能力的培养,这是我国教育体制上存在的最大弊端。 相似文献
4.
5.
6.
正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着力构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品质,促进教学的内涵发展,实现教与学的无缝对接,不仅是课程改革的需要,还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 相似文献
7.
教学法归根到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外语教学法作为完成外语教学任务的手段,过去的研究多集中在“教”的方面,认为只要教师掌握了有效的方法,教学就会成功。往往是研究教师怎样组织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怎样考试评分等等。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在教学中的位置固然重要,但我们也不乏看到同一班级上课的学生成绩和能力各异。同一种方法对不同的学生却得出不同的效果。所以,英语教学重“教”同时不可忽视“学”的作用。众所周知,大学英语教学对象是些刚刚走出中学校门的18岁左右的学生,对自己今后的生活走向了解很少。教学大纲规…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适应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 ,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要完成这一任务 ,就要“转变观念、转变教育模式 ,改革那种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 ,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君不见在语文教学中 ,那种单一呆板的现象还屡屡出现。学生回答问题必顺按教师订的标准或教参上的现成答案。学生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即使学生回答的再好 ,很有见地 ,因为不是发言于书 ,老师也认为是错的。学生为了取得高分 ,不得不去背诵段落大意 ,课文的中… 相似文献
9.
宁鸿彬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1983,(8)
一九五五年,我中师毕业后走上了讲台,就象孩童学步,在教学的道路上歪歪扭扭地走着。二十八年来,我绕过弯,迷过路,但也使我从中吸取了经验教训,锻炼得步伐渐近平稳。回顾往事,我时常想起这段从学“教”到教“学”的里程。 相似文献
10.
汪治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3,(5)
20世纪 90年代掀起的人文精神大讨论不仅使发扬人文精神成为知识分子津津乐道的话语 ,也成为教育界人士的共识。几十年来 ,强调以工具理性为指导的教育忽视了价值理性 ,带来人文精神的长期缺失 ,从而培养出大量德智分离、有能无德的“人才” ,造成的负面影响有目共睹 ,不久前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烧碱泼熊便是典型。虽然现在人文精神已被重新定位 ,上升为与科学精神并列的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 ,但是在具体的学科教学 ,尤其是人文学科的教学中 ,人文精神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使得人文学科应有的培养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能把“教学生会学”;当作一项必不可少的任务来对待,坚持有要求、有落实,天长日久,我们的教学便会自觉摆脱传授知识的局限,向提高学生能力、素质转化。 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主观因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如果学生不愿学,甚至厌学,那就无法教学生“学会”,也就更谈不上“会学”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首先,我们可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其次,是融洽师生感情。我们应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尊其师,信其道, 相似文献
15.
应提倡教师写教后分析山东青州一中王兆军很多教师非常重视备课和课堂教学,却往往忽略了课后总结。其实,课后总结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每位教师上完一节课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体会,及时地把这些体会记下来,集中精力,深入思考,归纳写成教后分析,对教师的... 相似文献
16.
17.
博士研究生培养也应提倡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集旸:1935年生于江苏吴江,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水文与工程地质系。1962年7月在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获苏 联地质矿物学副博士学位。同年10月回国后一直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1999年后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 作。1979-1981年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及美国地质调查所任访问学者及高级客座研究员。1989年至今任国际地热协会 (1GA)主席团成员。1981-1995年任国际热流委员会(1HFC)委员。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1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 院院士。 1970年以来,汪集旸院士长期从事理论和应用地热研究,在大地热流、深部地热、矿山、油田地热和地热资源方面取得 创造性的成就并建立起颇具特色的中国地热研究体系。20世纪90年代在系统总结我国理论及应用地热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他 编制出《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分布图》和《中国温泉及放热量分布图》(1:600万),《中国莫氏面温度分布图》和《中国热 岩石圈厚度图》(1:1200万)等一系列图件。他还撰写出版了英文版《中国地热》(Geothermics in China)专著,对地球科学理论 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曾获中国科学院及其他部委自然科学及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4项,出版学术专著七部,发 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相似文献
18.
19.
20.
吴常德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6,(4)
长期以来,由于受形而上学和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大学的教学法研究中,往往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认为,大学教学只要精通教学内容,方法只是细微末节,不必专门研究;一种认为,大学教学和中学并无多大差别,都要精雕细刻,讲满讲透。显然,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