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更要净化心灵、滋养入文、提升境界。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通过“听读”“自读”“品读”“说读”,实施四步朗读教学法,从而把语文的朗读和学生的思维紧密地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2.
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要有浓浓的“语文味”。课堂上要充满“语文味”,那执教者在引领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时就必须要注意对文本的细细品读,即“文本品读”。何谓“文本品读”?笔者认为,“文本品读”就是要求执教者引领学生对文本重点之处进行反复推敲,对文本的重要语段进行潜心会读,对文本细节之处进行品词析句。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所说:“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味’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对关键词句理解后的朗读里,即文本品读里。”那“文本品读”品读什么?又应该如何品读?品读中还应注意什么?笔者就小学高段语文的有关课堂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文本品读”教学策略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什么是语感?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是一个人语言素质的直接反映。语文教学如何紧扣课堂教学,依托教材,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呢?一、“读”占鳌头,让语感在充分朗读中积累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学科,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朗读是最重要的。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农村不少学生的语感比较薄弱,特别是边远山区的孩子。而语感的培养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朗读,学生需要通过充分朗读才能感知语言,习得能力。教师如何紧扣教材特点,创设条件让学生爱上朗读,并在朗读中感悟语言,积累语感呢?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这是一篇色彩明丽,富有童话色彩的文章,描写了“我”在祖父的园子中的快乐童年,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我”在园中的自由快乐,感受“我”深深地被疼爱。如何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深层次地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可以说,本文蕴含着作者眷恋童年美好生活和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它需要学生经过细细品读才能读出韵味,而基于这样的文本,要培养语感也必须让学生深入朗读,才能逐渐感受到蕴含在朴实语言中的情感。在研读“自由之事”时,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品读,培养语感。以下是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什么要朗读 王庆华:朗读,毫无疑问,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大家会看到教师一遍又一遍地要求、引领、指导学生朗读,朗读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什么要朗读?答案有:“朗读可以使小学生学习普通话”“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手段之一”“朗读的过程是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的过程,在朗读时,眼看,心想,嘴念,耳听,对提高记忆力有很大帮助”……我认为,对学生而言,朗读的作用在于:通过朗读使学生学习普通话,用课文中规范的书面语言规范自己不规范的口头语言;通过朗读使学生识记生字,理解新词、句子,加大积累。  相似文献   

5.
五磨教学法用“听读、朗读、品读、抄写、仿写”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在一周品读名家经典的时间里,在持续深入的语言实践中,汲取名家经典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秘妙,从而“酿就一坛好酒”——学生的作文。这一教学法让学生经历了从读到写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杨永 《教师》2015,(10):27-28
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适切发挥“导读”作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文本特点,在朗读、品读、解读、研读等阶段采取有效的策略,引领学生“得意、得言、得法”,入得其内、出乎其外,较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熟读精思、合理想象的思路过程是:初读明义——细读探微——品读体味——想象升华。这中间,教师也朗读,也点拨,也提问,但教师的这些活动只起“铺路搭桥”的作用,学生始终是这一活动过程的主体。用这样的方法品读淡近的文学作品是较合适的。例如,学生熟读深思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就可以想象出“巴陵胜状”图;学生熟读深思巴尔扎克的《守财奴》,就可以想象出“老葛朗台形象”。这里,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的这种合理想象具有一定的深度。比如朱自  相似文献   

8.
1.做好朗读示范。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听老师读”,能激起学生朗读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因此,备课一定要“备读”,教师首先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凡是要让学生“看”的部分,最好背下来,反复琢磨手势和表情,做到声情并茂,朗读才有感染力。2.保证朗读时间。教师要有计划地做好朗读安排,  相似文献   

9.
朗读教学法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着其他教学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五年制高职教育的重技能、轻人文现象,五年制高职学生不高的语文素养和五年制高职语文课时较少的现状都决定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和文本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坚持朗读教学,灵活应用教师范读,学生反复朗读、重点品读等方法,让学生开口读书,爱上朗读,进而提升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在一个南方城市的新课程观摩课上,一位年轻的女教师给近百名教师做课,执教语文课《安塞腰鼓》。课堂安排在学校科技报告厅。课从安塞腰鼓的视频欣赏开始:黄土高原,飞扬的尘土,茂腾腾的后生,激奋的腰鼓,变幻的光与影……鼓声消失,在学生简要概括观后感受后,教师要求学生:找更能体现安塞腰鼓特点的语句或语段,并加以品读。此后学生找、说、评、读,教师引导学生个读、齐读,开朗诵会、说朗读方法、谈朗读体会。整堂课里教师对“读”毫不放松,永不满足于学生已经找到的句子。课堂搬进了多媒体,黑板成了大屏幕,但除了课的开始处,其余时候多媒体只相当于幻灯机。教室很大,教师戴着扩音器所以声音响亮;学生没有扩音设备,所以声音小,坐在报告厅后边的教师有时听不清。但表情朗读时,学生读得铿锵,所以还是声声入耳。多人、小组或全班齐读时,学生读得气势磅礴,颇能让看课教师热血沸腾。  相似文献   

11.
移情,即“感情移入”。指想像自己处于他人境地,并理解他人的情感、欲望、思想和活动的能力。阅读活动指主体对文本思想、情感的审美认同和共鸣。而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移情能力的有效途径。一、从品读入手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是培养学生移情能力的重要途径。品读是体验课文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第一,品读文中的精彩片断。指导学生反复感情朗读课文精彩片断,能培养学生语感,提高移情能力。如《再见了,亲人》一课中,“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这样…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听一位青年教师上《鸟的天堂》一课,当朗读完第八自然段后,教师提问:“为什么作者会觉得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此时,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有的说:“因为作者出神地盯着绿叶看,看久了,眼睛都看花了。”有的说:“叶子的颜色绿得太耀眼了,所以觉得?..  相似文献   

13.
一、始终坚持“熟读成诵”的原则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每一篇课文.我都会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练读。有时是自由放声读.有时是同桌对读.有时是默渎.有时是齐读……特别是放声朗读.对于记忆有很大的作用.我一般会采用小组齐读、男女生分开读、点名分任务读等朗读方式。学生练读时,教师也要积极参与。教师可以是泛读.可以是引读。也可以和学生对读.以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教师甚至可以与学生比赛,看谁读得准确、流利。  相似文献   

14.
朗读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朗读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头戏”,历来是语文学习的“法宝”。它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帮助学生积累词句,提高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对此, 广大语文教师都深有感触,课堂中书声朗朗的场景也时有所见。然而,在我们的朗读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盲点,暴露出一些问题。请看以下几个教学场景:  相似文献   

15.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参加全国名师洪镇涛先生主持的本体改革实验以来,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第一,还课堂以琅琅书声。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并非是机械的朗读或简单的声音重复,而是在揣摩透作者思想感情基础上的品读,尽力读出作品的原汁原味。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宜根据文章体裁特点选择适宜的朗读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式。不论是现在的“新课标”,还是过去的“教学大纲”,也不管是何种体裁的课文,都涉及到朗读。通过朗读,教师不仅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词句篇章的理解程度、感情倾向和认识水平,还可以检查学生语文的实际运用能力。教师搞好了朗读,课会上得轻松愉快;同时,还会给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书声朗朗是一堂好的语文课的重要特征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教学是否有效,教师的评价语至关重要。从目前的朗读现状看,许多教师虽然能意识到评价的重要作用,但评价的语言单调、重复、低效,过分关注结果,忽视过程,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8.
读 ,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十分重要。通过读 ,会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 ,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通过读 ,可以加强学生对文章词句、篇章的记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道出了“读”的重要性。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一、要教给学生朗读技巧教师在讲授课文时 ,要教给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技巧。“正确”即要求学生读时字音要准确、清晰 ,不丢字 ,不添字。“流利”即要求教师先讲高低快慢、断连疏密的朗读技巧 ,让学生动笔做适当记号 ,以便引起对本文朗读停顿语气的注意 ,然后再反复练读比较…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来“英语朗读”被贴上了“机械操练”的标签,被许多教师和学生所不屑一顾。其实,书声朗朗是一种读书的境界。一段优美的英语朗读不但带来了口语上的收获,更带来了无尽的精神愉悦。如果英语教师能在课堂上发挥朗读的积极作用,就会使整个英语课堂充满乐趣和活力。学生的学习热情会被这种情感激活,使他们在朗读中陶冶自己的情感,使他们更加热爱英语学习、热爱生活,热爱身边的一切美好事物。为此,我在教学中适时、适度地开展朗读活动,让学生在朗读中更好地体会课文,从而获得作品中人物心灵深处情感的真切体验,为下一步写作积累情感与语言…  相似文献   

20.
苏轼曾说:"三分诗,七分读"."读"是语文学科的主要特色.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品读中提升理解力,在美读中提升表现力,在诵读中提升创造力,在品读中提升评价力,在研读中提升想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