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三线军工企业的一名党委书记,业余时间也爱爬格子写我的“豆腐块”,主要为中国振华电子集团主办的企业报——《振华报》撰稿。199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一本《新闻三昧》杂志,随手翻开一看,便被她那丰富的内容,独特的风格所吸引,真有相见恨晚之感。从1993年起,我便订阅了《新闻三昧》,每期一到手,我都认真阅读,尤其对“评头品足”、“采写经验谈”、“咬文嚼字”、“通讯员园地”和“新闻夜大学,新闻自修辅导”等专栏更是爱不释手。年底又把12本《三昧》精心地装订成册,便于保存,便于时时翻阅。久而久之,我便深深地爱上了《新闻三  相似文献   

2.
提起《新闻三昧》,首先感谢中铁五局五处党委,他们自1994年起为全处各单位通讯员订了一份。每期我必细细品读,7年来真是受益不浅。刚开始学习写新闻时,只能在内部报刊上发表一些小“豆腐块”,有时甚至埋怨编辑不识才。读了《新闻三昧》后,我如遇良师。上面刊登的文章,内容丰富充实,篇幅简练精彩,举例典型有力。我们单位长期在外流动施工,先后从重庆、四川到甘肃,搬迁途中许多书刊都“割爱”了,但《新闻三昧》自1994年  相似文献   

3.
我是军工企业的工会干部。过去虽然也写过一些稿子,但那只是凭着老三届的文化底子,什么是新闻?什么是由头?行话术语全然不清楚,自从去年订了《新闻三昧》后,就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每当我如期收到后,非得一口气阅读完才行。因为我太需要它了,把它当成自己写作中的字典,那里边有浅明易懂贴近我们通讯员的经验介绍,也有较深层次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名初学写稿的通讯员,由于不得要领,致使我所写的“小方块”总是石沉大海。一位有写作经验的好友给我拿了几本《新闻三昧》告诉我:“这就是老师,能帮你入写作之门,好好学吧!”从此,我只要一有空余时间就仔细阅读,而且是边读、边想、边琢磨,从中领悟写作技巧。《三昧》中的“佳作赏析”、“践行篇”、“充电乐园”、“灵犀一点”、“笔者自助餐”等  相似文献   

5.
嘿您可别笑我孤陋寡闻。我是天津大港油田井下公司的一名业余通讯员。1995年元月.公司领导为了鼓励我们多写稿、写好稿,特地为我们10名骨干通讯员每人订了一份全年的《新闻三昧》,领导的用心可谓良苦;每年公司的报刊订阅费就那么一点,全国的报刊又那么多,为什么领导独钟情于《新闻三昧》?这足以证明,领导的慧眼不凡,《新闻三昧》的品味不俗。遗憾的是,当时偏偏碰上了我这个不识货的“刺儿头”。我不但不领情,反而说风凉话:“喊,什么‘新闻三味’。八成你们是看中  相似文献   

6.
看到贵刊《2000年第1期<新闻三昧>读者意见调查表》后,我不由得产生了想与《新闻三昧》交流并向《新闻三昧》问好的想法及念头。我是贵刊的一名忠实读者,我为《新闻三昧》这种做法叫好!《新闻三昧》从栏目设置到文章内容,都办得很好。总的来看,它内容丰富、新鲜、活泼,时效性和可读性  相似文献   

7.
她是良师。我自1991年进入报社以来,她确确实实教会了我许多东西。每月一期的《新闻三昧》发下来,我像小学生学课文一样,从头至尾认真地读完,几乎每一页上都用红笔划上杠杠,有的文章旁还写满了评语和简短的分析,对个别重要文章大段大段地抄录。天长日久,对新闻方面的事儿摸着边了,专业名词也渐渐熟悉了,多多少少地掌握了一些业务技巧。未进报社之前,我连新闻的概念也模糊不清,写篇消息稿也掌握不住要领,文章拿出来不伦不类,乱糟糟的四不像。现  相似文献   

8.
有缘结识《新闻三昧》,那是一年前的事。那时我所在单位刚组建不久,适逢第一个综采工作面安装,全队职工高涨的士气,生龙活虎的干劲和大伙对综采倾注的极大热情,深深地感染了我。于是平素喜爱胡乱涂鸦而对通讯报道还相当生疏的我,就尝试着给矿广播站写稿,最初简直就是事实堆砌、杂乱无章,而其他通讯员写得简洁、明快且生动,我这个在写作上蹒珊学步的门外汉时常感到心  相似文献   

9.
在众多的新闻专业刊物中,我为什么单单青睐《新闻三昧》?说来话也不长。记得前年刚入伍时,部队成立新闻报道组。团里见我入伍前是县中学生文学社社长,又在报刊上发表过几十篇文学稿件,就任命我当报道组组长。我满口答应下来,并立下了到年终改变团新闻工作落后面貌的军令状。我自信发表过文学稿件,认为写新闻是小菜一碟,所以不注重新闻理论的学习,见到素材就写,结果往往是“瞎子点灯——白  相似文献   

10.
1989年,我们公司成立宣传科,让我去当宣传科长。说是科长,其实就我这个“光杆司令”。23年的军人生活使我养成了服从命令的习惯。虽然脱掉军装已有10年之久,但在对待工作调动上,仍然没说过一个“不”字。我因家贫,入伍前没有上过学,在部队靠自学搞了个中专。凭经验写个总结,作个工作计划还可以,写新闻则是一窍不通。不通也得写,任务压在身上没有办法。前两年我是按照写总结的路子写新闻的,一篇稿一  相似文献   

11.
我是学统计专业、成天价与“0、1、2、3、4、5、6、7、8、9、10”个阿拉伯数字打交道的,却鬼使神差地爱上新闻,并成为今天一名基层党报职业编采人员,是《新闻三昧》给了我极大帮助。刚从四川统计学校毕业时,我分到一个国营企业小厂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名性格内向的协议工。我喜欢写作,经常在工作之余提笔写写画画。但不善于去向那些有写作经验的通讯员请教,因为担心别人嘲笑。只顾自己埋头写,虽然频频投稿,但那份见报后的特殊喜悦却难以实现。这样持续了近半年,在毫无收获的情况下已有了停笔的念头。书记知道我写作一事后,有  相似文献   

13.
14.
2000年10月份,我在工人日报社参加了“工人日报第十届优秀特约通讯员表彰大会”。老友新朋欢聚一堂,大家满载改革、创新的丰硕成果。向报社领导老师汇报,同时看到了工人日报社新班子、新人、新气象。而最大的收获是初识良师益友《新闻三昧》。颇有相见恨  相似文献   

15.
芜湖发电厂为每个通讯员订了一份《新闻三昧》。每期我必细细阅读。上面有很多文章对我们初学写作的人来说具有指导意义。我写厂内新闻虽有十年之久.但从未“冲”出厂门。走向社会。在我厂今年3月份召开的“1994年度先进表彰会”上,我偶然看到了有一家三兄妹都被评为先进个人之事,倒觉得是一条好新闻,大有跃跃欲试对外投稿之意。《三昧》今年第一期李明伟写的《灵感是心灵的感应》一文壮了我的胆,于是我冒昧向《华东电力报》试投一稿。不久便在该报3月23日头版  相似文献   

16.
与《新闻三昧》结识并没有多长时间,但她给我的帮助,使我终身受益,令我感动。凡了解情况的,我的家人、亲朋好友、同事也都为我庆幸。感动之一:作为热心读者,我接到每期杂志都感到  相似文献   

17.
我们单位地处于离城市25华里的山区,平时购书不方便,而且新闻报刊、书籍也不会见到很多。因此提高自己写作水平,大多是靠读《新闻三昧》这本杂志。从1988年来,我坚持阅读《新闻三昧》,仔细琢磨,写作年年有长劲。1993年前,我写稿因缺乏题材,经常做“缺米之炊”。造成稿源少的原因是新闻来源少、品种少,写作手法单一,除了消息外,其它题材便无能为力了。于是在《新闻三昧》栏目里,我选中了“通讯员园地”、“新闻语丝”为主攻方向,结合我石油企  相似文献   

18.
和《新闻三昧》相识两年多了,从看第一本就被它深深吸引,直到现在月月期盼新期刊的到来。那是2000年初参加单位的通讯员学习班,学习结束,老师发给我们每人12本九九年度的《新闻三昧》一套,以示对我们的鼓励。拿着书  相似文献   

19.
我很想像许多人一样,能在报刊上发表一些通讯报道,可开始时,稿子投出去后,都是音讯全无,于是乎,人也就开始消沉了,对写通讯报道毫无兴趣。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一位朋友处发现了一位好老师——《新闻三昧》。于是,我迷上了它里面的“采写经验谈”、“新闻夜大学”等栏目,试着开始按上面介绍的经验去采访、写作,并根据不同报纸需要投不同的稿件。很快,我便开始在《铁道开发报》、《盘县特区报》、《六盘水时报》、《大众卫生报》上都有拙作发表,我终于偿到了成功的滋味! 我真的应该好好感谢《新闻三昧》这位老师。我怎样来表达谢意呢?还是让汪国真来替我说吧: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相似文献   

20.
我是《新闻三昧》的一名虔诚的读者、忠诚的作者、忠实的订户,也是一名读着《新闻三昧》走进新闻战线和跨入新世纪的新闻新兵。蛇年是新世纪开局年,也是我的第二个本命年。在百“喜”交集之际,对咱们的娘家(我习惯这么称呼)——《新闻三昧》,我想表达的敬意太多,想说的话语太多……一、对通讯员厚爱有加请看笔者自己制作和“卖弄”的一则“标题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