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钱学森手稿     
钱学森深厚的科学功底,令“两弹一星”系统的科技人员打心底里佩服。几度在发射现场发生重大疑难,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是钱学森作为主帅力排众议,作出果断而准确的决定。事实三番五次证明,钱学森的结论是正确的,是他带领科技人员走出困境,闯过难关。很多人除了敬佩  相似文献   

2.
王超明 《出版广角》2012,(10):84-85
正通过对《走近钱学森》和《钱学森》两本书的学习,既深层次透彻了解了钱学森伟大的一生,也再次见证了叶永烈力透纸背的创作精神。钱学森这个名字既平凡而又伟大,平凡得如同隔壁的大叔,伟大得又如顶天立地的圣人。这位在2009年驾鹤而去的历史老人,依然活在我们心中,并时常深深地感动着我们。钱学森被评选为2007年度"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时,组委会授予他的颁奖词是:"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  相似文献   

3.
4.
钱学森这位伟大:科学家历经劫波回归祖国的人生传奇,以及他倾其所学参与“两弹一星”研制的丰功伟绩,都成为人们缅怀和追忆的话题。除此之外,或许我们不应忘记,这位老人还是一位对国家爱之深、责之切的谏言者和批评者。  相似文献   

5.
每一颗巨星的陨落,都会让我们伤感一番,都会让我们头顶的星空暗淡些许。然而,似乎很少有一颗巨星之殇,会如钱学森的离去一样,引起从上至下的深切关注。在中国,很少有一位科学家能取得如此卓越的专业成就,同时其命运与政治、民族、时代有如此紧密的联系,更鲜有一位科学家,如此广泛地涉猎如此广泛的领域。在中国,钱学森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什么是科学家,什么是科学精神,那就是对这个世界永远充满好奇与探索,不为自己设置任何禁区。钱学森身后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而只有完整全面地理解钱学森,才能体味他对中国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6.
许力红 《中国档案》2012,(10):80-81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九号,代表中华民族叩访天宫的,不过8位航天员。而为这些飞天英雄搭建天梯的人,又何止万千。中国,正在以令世界惊诧的中国速度飞向太空,问天之旅不断开启新的征程。本季,我们将聚焦中国航天事业及其背后的英雄们。  相似文献   

7.
在“神舟五号”一举发射升空并按计划完成飞行任务顺利返回地面.我国首次载人航天成功不久.神州大地仍然沉浸在一派欢乐、喜庆的氛围中的时候.某报曾经刊出配图新闻:《2003国家科技周全国巡展返京5位华人宇航员集体“亮相”》。消息题中标明的是“5位华人宇航员”.而导语中又称“展览中首次为观众详细介绍了5位华裔宇航员:杨立(应为‘利’)伟、王赣骏、张福林、焦立中、卢杰”,接着又引本次科技周组委会的一位负责人的话说:“这5位太空勇士是中国人的骄傲”。  相似文献   

8.
雷雨 《军事记者》2010,(3):33-33
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的离去。引起无数人的唏嘘和伤感。一代科学巨擘留给中国人民的物质遗产和精神财富,让我们的父辈以及我们已经受益,而且,我们的后人也将长久地受益。  相似文献   

9.
在上海,有一所享誉中外,具有113年历史的高等学府,她就是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生主要负责并设计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上的诸多"第一":中国最早的内燃机、最早的电机、最早的中文打字机;新中国第一艘万吨轮、第一艘核潜艇、第一艘气垫船、第一艘水翼艇;自主设计的第一代战斗机、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例心脏二尖瓣分离术、第一例成功移植同种原位肝手术、第一例成功救治大面积烧伤病人手术等.一百多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培养了20多万优秀人才,而钱学森就是其中最杰出的学子之一.  相似文献   

10.
今年1月5号,我国"神舟"四号飞船成功着陆,对于这一举世瞩目的事件,我们的记者有幸采写到许多有价值的幕后新闻。在本期"记者亲历"中,我们集中选发了3篇文章,《"神舟"飞天记》是专讲发射的,而《茫茫雪野追神舟》是专讲回收经过的,在《"神舟"飞船发射报道背后的新闻》中,记者披露了"神舟"4次发射过程中的鲜为人知的新闻。  相似文献   

11.
《军事记者》2009,(1):70-70
本刊讯 魏锦文报道:总装驻京某研究所在以载人航天工程为代表的重大科研试验中,注重宣传我国航天事业突飞猛进的伟大成就和先进典型人物的感人事迹,以及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为科研试验任务的圆满完成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撑,发挥了励志和鼓劲作用。去年,该所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的中国,国民经济建设中不断出现新成就、新亮点。仅“十五”期间和“十一五”的开局年,一项项新成就让国人为之振奋,世界为之喝彩。以神舟五号、神舟六  相似文献   

13.
《全国新书目》2008,(19):26-26
在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成功翱翔太空的两年后,又有两位航天员乘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飞上太空,三年之后又有三位航天员乘神舟七号飞船进入太空并有一人实现太空行走。本书以我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为主线,全面介绍了相关知识和最新进展。本文系该书前言。"神箭"嘴飞,"神舟"远航。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从单人升空遨游,到双人五天联袂飞行,再到三人上天一人出舱太空行走,不断取得突破性成就,创造了一个一个新的纪录。中国连续三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成为屹立于世界高科技之林的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14.
15.
在“神舟五号”一举发射升空并按计划完成飞行任务顺利返回地面,我国首次载人航天成功不久,神州大地仍然沉浸在一派欢乐、喜庆的氛围中的时候,北京某报曾经刊出配图新闻:《2003国家科技周全国巡展返京5位华人宇航员集体“亮相”》。消息题中标明的是“5位华人宇航员”,而导语中又称“展览中首次为观众详细介绍了5位华裔宇航员:杨立(应为‘利’)伟、王赣骏、张福林、焦立中、卢杰”,接着又引本次科技周组委会的一位负责人的话说:“这5位太空勇士是中国人的骄傲”。上述文字中,对“华人”、“华裔”和“中国人”的使用存在着概念方面的原则性错误。  相似文献   

16.
《新闻前哨》2003,(12):12-14
2003年10月15日至17日,《湖北日报》以12个整版的篇幅,全方位报道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这次报道组织到位、策划周密、编排精美,是一次非常成功的重大成就报道,得到社内外报人和读者一致好评。总结这次报道,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18.
去年10月12日到17日,我国航天科学研究和探索领域再传振奋人心的喜讯,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驾驶神舟六号飞船,经过110多个小时、700余万公里的飞行,圆满完成了任务。这是继两年前“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后的又一壮举。“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全体中华儿女都为此感到骄傲和荣耀。”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再一次向世人昭示,“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攀登现代科技高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今年1月5号,我国"神舟"四号飞船成功着陆,对于这一举世瞩目的事件,我们的记者有幸采写到许多有价值的幕后新闻。在本期"记者亲历"中,我们集中选发了3篇文章,《"神舟"飞天记》是专讲发射的,而《茫茫雪野追神舟》是专讲回收经过的,在《"神舟"飞船发射报道背后的新闻》中,记者披露了"神舟"4次发射过程中的鲜为人知的新闻。  相似文献   

20.
叶介甫 《湖北档案》2011,(11):42-42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在开展“两弹一星”研制的同时.毛泽东就曾说,我们也要搞载人飞船。1968年,中国组建了507所(现在的航空医学研究所),专门研究宇航员的“生命保障系统。”同时,508所负责研制宇航员的救生保障,国防部第五研究院负责载人飞船的总体设计,七机部负责飞船运载火箭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