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不久,我观看了特级教师林莘执教的《古诗两首》视频.在这堂课上,林老师做了大胆尝试,让六年级学生重新学习四年级的古诗.为了适应高年级学生,林老师在教学目标上重新调整,凸显了以表达为本位的教学理念. 一探究景语,感悟情语 (古筝音乐响起,师深情朗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这首古诗最感动你的是什么? 生:我认为是作者和故人离别时的情感. 生:我认为是作者和故人分别时悲伤的心情. 师:两位同学不约而同地讲到他们之间深深的"情"字.(板书:情)可是有一点我不明白,这两首诗中有"情"字吗?  相似文献   

2.
彭昕 《湖南教育》2013,(1):38-39
在湖湘语文教师方阵风采大赛中,长沙市开福方阵的罗湘其老师和雨花方阵的李莎老师都选择了"送别"主题的古诗教学。罗湘其老师教学的是《别董大》和《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而李莎老师上的是《送元二使安西》,使用人教版四年级教材。古诗教学历来是显示教师文学底蕴的"试金石",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文学储备,就难有课堂的精彩。课堂上,两位老师都显示出良好的文学素养。传承文化、提升人文素养是古典诗词教学的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我观看了特级教师林莘执教的《古诗两首》视频。在这堂课上,林老师做了大胆尝试,让六年级学生重新学习四年级的古诗。为了适应高年级学生,林老师在教学目标上重新调整,凸显了以表达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古筝音乐响起,师深情朗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师:这首古诗最感动你的是什么?生:我认为是作者和故人离别时的情感。生:我认为是作者和故人分别时悲伤的心情。师:两位同学不约而同地讲到他们之间深深的"情"字。(板书:情)可是有一点我不明白,这两首诗中一探究景语,感悟情语  相似文献   

4.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这两首诗歌很相似。我们先轻声读读题目,你觉得这两个题目哪里相像?  相似文献   

5.
<正>在三年级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有一篇课文《古诗两首》,这两首古诗都是七言绝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和想象意境的形式把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语言朗朗上口,全诗重在写景,诗的意境优美,是描绘山光水色的名篇佳作。这两首诗的题目为《望庐山瀑布》和《绝句》。我立足教材,深入文本,多角度地解读。一、立足文本,分析单元主题思想这篇课文编排在本册教材的第四单元,本单元课文的主题皆为写景篇目,抒  相似文献   

6.
正苏教版第十册第23课是两首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两首诗都是描写西湖美景的,编者把这两首诗放在一起,真是匠心独运。把这两首诗放在一起审视、比较,会发现别样的精彩。一、文本解读——同中求异,精彩别样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虽然描写的都是西  相似文献   

7.
《古诗两首》中的《夜宿山寺》和《登鹤雀楼》,都通过对登楼所见景物的描绘,表达诗人的感情。两首诗都语句精练,用词准确,意义深刻,令人回味无穷。因此,教学时,既要进行理解词语的基本功训练,又要着眼于学法指导,使学生真正学懂古诗,会学古诗,从而达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一、回忆己读过的古诗,议一议忆一亿。同学们,我们在二年级时学过两首古诗,能背出来吗?(学生背诵《春晓》和《静夜思》)这两首诗的共同之处是什么呢?(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议一议。我们是怎样读懂这两首古诗的呢?(教师引导学生回顾《…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4年级上册——古诗两首《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相似文献   

9.
张军 《现代语文》2014,(11):128-129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材(苏州大学版)第四册有这样两首古诗:一首是选自《诗经·卫风》的《氓》,一首是《孔雀东南飞》(以下皆用《孔》代替)。这两首古诗都成功塑造了古代弃妇形象,让读者认识到当时社会的罪恶和古代女性所承受的种种苦难,值得学习者好好比较研究一番。一、《氓》与《孔》弃妇形象之比较《氓》和《孔》两首诗的主人公都是弃妇。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第六册三十九课《古诗二首》,一首是唐诗《登鹳鹊楼》,一首是宋诗《江上渔者》。这两首诗的格式相同,都是五言绝句。从内容上看,它们也是相连相通的:第一首是“热爱祖国山河”,第二首是“关切劳动人民”。编辑同志把这两首绝句编选在一起,是有一定道理的。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两首古诗出词现“疑”字.如: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第七册李白《望庐山瀑布》)②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第四册李白《静夜思》)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古诗词都没有在字词上作解释,一些老师把这两首古诗中的“疑”,解释为“怀疑”,教学参考书也持这种观点.《小学语文古诗释解》这本书则把这两首的诗句分别译为:③瀑布从三千尺高的地方飞一样直泻下来,简直疑心它是从九天上落下来的银河.  相似文献   

12.
<正>《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人间真情》专题中的两首古诗,描写了送别好友时依依惜别之情。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古诗的特点,我请学生做了以下准备:第一,通过上网和课外书籍收集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简介,在理解诗句以及重点词语含义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3.
正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的写作内容、表现方法、意境创设呢?一、仿写作内容,景物与情感同在三年级的第一篇习作要求学生写自己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人或事,而且安排在《山行》《枫桥夜泊》这两首古诗之后。这两首古诗也正好写诗人听到的和看到的,学完了古诗再来教习作,便是水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第一首。教学过程一、导入,理解诗题1.导入:友谊是什么?在李白的心中,友谊不仅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朋友间深厚之情,也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对朋友远去的久久凝望之情。现在,我们来学习第20课的第一首古诗冥冥《黄鹤楼送孟浩  相似文献   

15.
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艺术奇葩,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9课安排了《古诗两首》,分别是南宋江湖派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和唐代田园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下面,结合两次执教这两首古诗的教学片断,谈一谈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2012年下半年崇左市左江源特级教师工作坊大新站学科带头人送教下乡活动已经结束。回味此次活动中执教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古诗《送元二使安西》的整个备课、上课过程,期间的思想跃动依然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7.
语文六册第35课《古诗二首》,一为清诗《所见》,一为宋诗《小池》。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夏景的,字里行间,洋溢着生活的乐趣,适合儿童们阅读。 (一) 所见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意欲捉鸣蝉, 忽然闭口立。  相似文献   

18.
古诗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这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含蓄,注重意境,生活阅历与文化积淀成为理解、掌握与运用传统文化的重要条件。而让小学生参悟意境深远、含传统文化于其中的古代诗词,确实有难度。朱增明老师与张志奇老师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两首古诗的教学设计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也带给我们许多思考。探究两位教师的设计理念,可以看出,朱增明老师的设计以掌握学习方法作为重点,意图借助这两首诗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这一类诗的方法,并懂得归类学习的策略,从而完成由"教课文"到"教语文"的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堂青年教师教学评优课。听课老师有五十多人,学生有些一些不安和紧张。本节课的主讲教师是杨凤银,讲授《古诗二首》中的《涉江采芙蓉》和《短歌行》。我一直觉得这两首诗难讲,特别是《短歌行》,我讲过多次,每次感觉都很难教,费了多少口舌,学生还不能准确理解诗句的含义,更不能准确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杨凤银老师今天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两首诗呢?  相似文献   

20.
选入初中语文第三册教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以下简称《送》)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以下简称《黄》)这两首诗都是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名篇。它们既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各有千秋。一、虽都表现“送别”的主题,但表达感情不同《送》诗是作者王维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送别亲友到一个僻远的地方去;表达的是那种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