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为普通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活动、教学制度与教学思想。其知识旨趣为描述课程与教学现象,检讨课程与教学价值,指导课程与教学实践,变革课程与教学现实,建设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如何处理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编写出系统、简明而富有弹性的课程与教学论教材,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课程与教学论学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与整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与教学是两个有争议的概念。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主要有三种:教学包含了课程;教学与课程并列;课程包含了教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倡要整合课程与教学,也就是要把课程与教学作为一个看机的整体来看待。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把教学作为课程的开发过程;其次,要把教学作为课程的体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融为一体,课程与教学不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整合为一体。  相似文献   

3.
课程与教学是在谈论教学问题时不可规避的两个基础性概念。随着研究的深入,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他们基于不同的学术立场加以分析,由此展开了课程与教学关系的争论。本文从课程与教学的定义出发,阐述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及本人对其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合唱与指挥课程既是音乐学院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军校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军校不同于其他高校,较之文化课,军校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在团结合作方面能力的培养与综合素质的提升。而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作为军校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与协调组织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军校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高校开展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和高校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实践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当前关于课程与教学关系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大教学”观、课程与教学并列观、“大课程”观以及课程与教学整合观.不同的课程与教学观影响着课程和教学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与地位.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的课程与教学之新型关系——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课程与教学是教育活动的两个不同方面,二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课程源于教学但高于教学,是教学的起点和方向;教学是课程的源泉、动力和最终目的;课程与教学之间存在不平衡性;课程与教学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既相适应、又相矛盾,是对立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6.
课程与教学论体系结构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课程与教学论体系结构的重构已成为迫切需要。重构课程与教学论体系结构应该遵循如下基本思路:确立恰当的逻辑起点;立足于学习;认识到课程与教学之间关系的复杂性;抓住基本问题。基于此,本文认为,课程与教学论的体系结构包括课程实体与教学前提、课程规划与实施、教学策略、评价四个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7.
课程与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两个有争议的概念,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也由分离到关联再到整合.探寻新课改背景下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必须要从同一角度理解课程与教学的内涵,保证课程与教学的对等地位,让课程与教学指向同一目标.课程与教学在实践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断转化,不断循环,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代课程与教学论:新内容体系与教材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文化哲学观的视角看,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作为特殊精神文化,实质上是人们进行课程与教学研究的特殊生命存在及其优化活动的知识与经验形态。当代课程与教学论的新内容体系,包括“课程与教学概论”“课程与教学系统”“课程与教学过程”“课程与教学管理及领导”以及“课程与教学美学”等五个相互联系的领域。基于“学习为本”价值观.当代课程与教学论需建构“学程式”新教材结构.以强化其实作性并促进有效教学。新教材的章节组织和结构特征,遵循教育心理学规律和教学法原则并依托互联网,应当从“激发学习动机”“丰富教学环境”“提供练习机会”以及“开发网络资源”等方面设计出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刘志华 《时代教育》2014,(7):177+187
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课程与教学之间、课程与课程之间、教学与教学之间存在的问题,基于存在的问题,阐释了改善策略:培养实践型课程编制者和专家型教师、搭建课程编制者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发展教师教学沟通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10.
视觉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是视觉技术资源的教学应用,而且是视觉文化背景下课程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视觉文化背景下的视觉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有助于丰富视觉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认识,拓展视觉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研究,面向视觉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问题。根据文化包括器物、行为和制度三个层面,视觉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在教学资源、教学行为和教学理论三个层面展开分析:在器物层面,需要构建课程教学的视觉资源;在行为层面,应该开展课程的视觉教学行为;在制度层面,必须形成课程的视觉教学理论。视觉技术必须适应课程教学需求,并在具体的课程教学环境中被重新塑造改善,才能逐步发展成为课程教学的构成要素。视觉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性评价需要分析是否立足课程问题探讨视觉技术的教学功能;是否基于教学关系反思视觉技术的应用方法;是否应用教学理论开展视觉技术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1.
课程与教学是教育科学中最基本的两个概念。长期以来,人们对课程与教学的关系问题一直争论不休,而课程研究与教学研究一直处于分离状态。要从整体上使它们由分离走向融合来促进课程与教学的共同发展。同时,课程与教学的整合观念也对当前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全新要求。  相似文献   

12.
课程与教学是教育科学中最基本的两个概念。长期以来,人们对课程与教学的关系问题一直争论不休,而课程研究与教学研究一直处于分离状态。要从整体上使它们由分离走向融合来促进课程与教学的共同发展。同时,课程与教学的整合观念也对当前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全新要求。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教学和课程概念来解析,理解什么是教学,什么是课程。明白了教学与课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同时根据教学与课程理论的不同观点,解读了教学与课程的关系这一重要教育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被系统运用到课程与教学中去的过程、是教学手段改革带动课程与教学整体性变革的过程、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课程与教学创新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大学教师课程与教学发展现状调查分析为主要任务,通过教师问卷调查、教师笔谈与教师教学观察三个角度实证了教师课程与教学发展现状。调查表明:目前教师的自我发展认同度较高,能理性认识课程与教学中的相关问题,说明教师课程与教学发展正在从自在走向自觉;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能秉持现代与后现代相融合的课程与教学理念;国家与高校应进一步重视大学教师在课程与教学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世界范围的课程与教学变革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生,其动因源于信息革命带来的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知识爆炸等一系列挑战.这意味着持续近四百年的现代教育课程和教学体系将被超越,未来课程与教学时代已经到来.未来课程超越现代课程的本质是超越知识本位的哲学基础,建立基于人的发展、素养发展为本的课程哲学体系.进入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启动了面向未来的课程与教学政策重构,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文化、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方面形成了实践创新案例.中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变革正在以实战的状态迎接未来教育的到来.  相似文献   

17.
一、课程与教学整合的意义与价值课程与教学整合的研究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包括 2 0世纪 90年代美国“核心知识课程”的实施、人本主义的课程教学思想等都为我们进行课程教学整合的探讨明确了方向 ,积累了可供借鉴的经验。近几年来 ,国内学者对国外有关课程教学整合的理论多有介绍 ,并据此对我国的课程实践进行了认真地检讨和反思。但总的来说 ,基于我国文化传统和教育现状的深入研究还太少 ,尤其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刚刚起步的时候 ,深入具体地开展课程教学一体化的研究 ,无论是对促进新课程的实施还是对课程教学理论的创新都具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张传燧  石雷 《教育研究》2012,(3):82-86,91
课程与教学论本土化,既指外来课程与教学论思想理论体系中国化,也指中国传统课程与教学论的现代适切性改造与转化。课程与教学论本土化包括传统的现代化、外来的中国化、实践的理论化和范式的本土化。课程与教学论本土化的策略主要有:继承与创造性转化传统(原有)课程与教学论思想;借鉴与创造性转化国外课程与教学论思想;积极开展课程与教学实验并对其经验进行理论概括与提升;推进和实现中国当代课程与教学论从理论基础、概念范畴、理论体系到建构方法的整体创新和原创性探索。  相似文献   

19.
课程与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两个有争议的概念,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也由分离到关联再到整合。探寻新课改背景下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必须要从同一角度理解课程与教学的内涵,保证课程与教学的对等地位,让课程与教学指向同一目标。课程与教学在实践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断转化,不断循环,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的课程建设是当前高师小学科学教育人才培养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根据课程名称与研究层次的变化,把“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划分为小学理科教授法孕育于教育学之中时期、小学自然教学法研究的独立起步时期、小学自然教材与教法研究受到冲击的时期、小学科学教育研究的重要发展期、当前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研究的深化改革期。对“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充分考虑学术性与师范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关系,加强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的编写,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改变对师范生的评价,积极开发与利用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的课程资源,以推动“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规范化建设,使之逐渐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