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教育"之本质与核心是"生命教育",作为通识教育的"生命教育"教学实务上常遭遇的两项障碍:第一是"言"与"意"的断裂问题;第二是因时空条件不同,而导致之生命经验难以传递之问题.这两个问题都使"生命教育"难以经由课堂讲说而完成."生命教育"之教学目标在于摄智归仁,学习方法在于穷智见德,也就是将价值理念纳入学习者的身心之中,以持守"心"之清明与贞定.作为通识教育的"生命教育"的切入点在于经典教育,以经典之活化、深化与内化,唤醒学生生命之主体性.从朱子读书法中,提出"亲切"与"敬"作为21世纪经典阅读的两个关键词.  相似文献   

2.
曹玉英 《中国德育》2013,(10):51-52
龙源学校以"经典"来"养德",创设富有浓郁经典文化的环境氛围,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心、上进心,使学生在"经典"的沃土中道德得以提升。编写《经典养德》校本教材学校组织优秀教师编写了《经典养德》校本教材。一年十二个月,月月有主题。九月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十月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针对教育主题筛选与之相关  相似文献   

3.
道家经典《道德经》集中体现了老子的治国、为人、处事等思想,言简意赅,隽永非凡,其中蕴含的许多哲理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借鉴《道德经》思"道法自然"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应在教育理念上注重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在教学目标上"以百姓心为心",培养爱国济世情怀;在教学方法上行"不言之教",坚持以身作则;在教学态度上"大者宜为下",注重教学相长;在教学时机把握上"为之于未有",重视前瞻性。  相似文献   

4.
自中西会通之后中国教育发生了古今之变,传统的蒙学教育逐渐被小学教育所取代,"儿童读经"也逐渐废除。近年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传统文化重新受到了关注和重视。"儿童读经"也得到了提倡,那么在现代教育下,儿童读经有必要吗?儿童如何读经?基于历史学和教育学的跨学科方法,认为无论是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角度还是从人类教育本身,儿童读经都值得我们提倡。"儿童读经"即是"经典阅读",区别于"读经"等于"背经"模式。"儿童读经"由"识字"而"读经",儿童在"识字"基础上精读和背诵经典,且教学一体。  相似文献   

5.
国学经典在当代发光发热,是当代教育的新潮流。无论是国学还是经典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意义重大。然而对"国学经典"之理解千差万别,对国学之重要性解读也是良莠不齐,对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的四种范式进行分析:感知教学方式,咏美式教学,吸收式教学,阅读式教学,提出三个策略:"言传身教"为教学提供保障,"取其精华"为教所用,"搭建平台"为国学与语文教学创造机会。  相似文献   

6.
中国教育的历史车轮驶入新世纪前后,人们不再讲"目标教学",不再讲"学习汩罗",而开始关注一个新的话题——"洋思教学"。一时间"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成为人们口中的教育经典。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课堂",是提高"三进入"质量效果的关键环节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为此,必须创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设计,注重科学理论的拓展和运用,使之成为高校办学育人之"魂"和大学生成长进步之"本".  相似文献   

8.
民办高校大学生对国学经典呈现出"认知度低"与"求知欲强"的矛盾状态,但受功利化与实用化教育潮流的"裹挟",国学经典教育被民办高校"放逐",导致所培养的大学生被"物化"。探讨民办高校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有效路径,有利于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必须突出本课程的"主题"、"重点"和"主线".而要突出这个"主题"、"重点"和"主线", 应处理好三种关系:世界观与知识点的关系,理论教育与思想教育的关系,经典与现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传统文言文教学基本上走的是"熟读、背诵、翻译"三部曲,这种流程如同教学之"八股",束缚住了课堂本应有的活泼和灵气,充斥着呆板、凝滞、僵硬、枯燥的浊气。就教材选文而言,任何一篇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文章从一定程度来讲都堪称"经典"。可是面对绵延数千年而不息的"经典",文言的课堂教学却是如此干瘪而毫无生气,没有激发起学生对"经典"的爱意,反而使其对"经典"敬而远之;没有让"经典"熠熠闪光,反而使其蒙受尘垢,失去了原有的润泽。枯燥的教学犹如把一朵朵娇艳的玫瑰  相似文献   

11.
文明的冲突与差异是当今学术前沿问题,也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当代文化建设正面临从"中国西方化"到"西方中国化"的重要转折,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存在着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与传统文化缺失的严重矛盾,建构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模式应当加强对传统文化经典的阅读与学习,阅读中华文化经典是重建民族文化之"根",诵读文化经典是有效的教育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本真课堂"教学关注着教育理念层面,与传统的教学和新课改后的课堂教学相比,教学效果更加显著,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初中语文教学既要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又不能曲解新课改的精神实质,既要真正抓住课堂之"本",又要讲究教学之"真",从而回归本真课堂。  相似文献   

13.
"中国梦"是爱国之梦、责任之梦、公平之梦、理想之梦、感恩之梦、诚信之梦。"中国梦"视域下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要求教师围绕"责任意识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感恩回馈教育"、"诚信道德教育"、"公平正义教育"五大主题,融入"中国梦"因素,以专题教学彰显"中国梦",以体验教学凝聚"中国梦"。  相似文献   

14.
文化经典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当前"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中重视与加强文化经典教育有利于防止高职教育过分功利化的价值取向,同时也是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举措.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改革,对增强文化经典教育教学的实效性至关重要;要真正使文化经典教育进入高职教育课堂,还需要院校管理者自上而下的推动和完善其他支撑条件.  相似文献   

15.
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中有若干经典语句,而经典中的经典莫过于那个颇具诗性的表达——"教育学就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迷恋他人成长",短短的六个字,却丰满而瑰丽,豁然直抵教育的种种特质,特别是其崇高的专业存在方式,以及人与人之间那种神圣而持久的关联。记得江苏汾湖的张菊荣校长写过一篇与本文同名的博  相似文献   

16.
当代教育知识已身陷"迷宫",教师教育事业被拖入教育知识过度、超容的困境.教师教育语境中的"教育知识"是行动之知、动力之知与规则之知的合成物,它具有四重属性:表里性、事理性、多态性和过渡性.创造有效教师教育,教育知识的授受应该实现从"学术中心""学理优先""理论教学""语言教学"向"实践中心""教理优先""立体教学""行动教学"的适时转变.  相似文献   

17.
西方传统中身体与灵魂的二分造成了对于身体的忽视,以及由灵魂来引领和压制身体的教育,而在中国传统中,虽然身体是一种基础性的存在,但在教育中却一直处于"隐而不发"的遮蔽状态之中。"身体"的缺失深刻影响了当今的儿童教育,也呼唤我们以一种"身体美学"的姿态来"疗治"和改善儿童及其教育。由此,培育健全而又健康,具有丰富感知能力,能够认识到自我与外部世界相统一、具有整体意识的儿童,也就有了根本性的教育意义。在与自然、与经典接触中培养儿童健康丰富的身体"体认",在教学过程中培育儿童与天地万物移情性的"通感",并通过家庭劳动和学校、社会中的实践活动来"践形",以此培育儿童的身体之美以及美的儿童。  相似文献   

18.
大学通识教育中经典教育的挑战与因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通识教育中的经典教育,在理论上必须面对许多挑战。因为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多半是经典作者亲身体验的心路历程的表述。对于21世纪大学生的心灵而言,对经典的理解就出现以下问题:一是当今大学生与历史上经典作者之身体的社会文化特质而导致的"体知"经验难以沟通或传承。二是经典作者经由"体知"所得的"分殊"如何提炼而为"理一"。本人认为,首先是经典教育的教学应"入乎其内"而又"出乎其外"。其次是以戏剧的方式,重现经典的思想世界与人物的行谊,使大学生经由读经而"神入"经典人物的心路历程,再进而经由表演而"体知"经典人物的苦与乐。  相似文献   

19.
文化经典教学有效性研究,提倡"吸取古人的深思、反省生活的智慧",落实在日常生活上;配合现代的新思潮,以达到传承与创新并驾齐驱之目的。贯彻"文道统一"的教学模式,形成经典系列教材,通过虚心涵咏、示范引领、有效评价,涵养中华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20.
自古语文教学崇尚"文道结合",心理素质教育其实仍可归类于"道"之教育,就当今社会发展来看,这是"道"之教育新的延续和扩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