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汉语有许多由"吃"组成的词和短语。如"吃力"、"吃惊"等,早已成为日常用语,但在使用这些说法时,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其中的隐喻性表达。对具有隐喻意义的"吃+X"短语进行归纳,并对吃的不同义项进行概念隐喻分析,拟刻画出"吃"的隐喻意义关系图,探索汉语"吃"的隐喻。  相似文献   

2.
“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位置。如果以古汉语为起源依据,以《水浒传》《金瓶梅词话》和《红楼梦》为语料来源,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考察早期白话中“吃”的隐喻用法,可以将“吃”的用法整合于一个统一的认知框架中。受事“吃”是一个被动标记词,但“吃”的被动含义起源于受事“吃”这一行为可能伴随某些负面结果。这一用法不利于交际,因此“吃”这一隐喻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这个过程和人类的认知过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多义词在汉语学习中很普遍。它既是语言经济性原则的产物,又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密切相关。在隐喻理论指导下分析吃的义项,可对吃的多义性深入理解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自古以来,"吃"作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经超出了它仅仅维持生存的含义。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汉语"吃"和英语"eat"衍生出了很多其它的含义。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和认知方式,已经深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通过汉语"吃"和英语"eat"的隐喻对比分析,可以试图探究两种语言在"吃"文化方面的差异及差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王英雪 《文教资料》2006,(27):94-95
中国的吃文化源远流长,这使得与“吃”有关的表达法在汉语中十分丰富。本文尝试从文化角度对汉语中与“吃”有关的隐喻作分析。“吃”,作为中国人的普遍的存在方式,反映了我们的朴素的认知方式和广泛的社交方式。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人不仅讲究"烹",而且讲究"调",从茹毛饮血的时代到满汉全席的出现,再到八大菜系,食文化延绵至今。"吃"发展到一定程度,已经不只是一种生存行为,而是变成了一种文化。  相似文献   

7.
隐喻是思想的修辞手段,与身体经验紧密联系。笔者对汉语、英语中有关“吃”的概念隐喻,从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的角度对其做了讨论分析;通过阐述它们的体验特点,支持了隐喻具有体验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汉语义位“吃”词义扩展的认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用认知语言学的隐喻和转喻理论分析汉语中义位“吃”的词义扩展,揭示汉语义位“吃”的词义扩展与认知的联系。在共同语中,“吃”、“食”、“磕”的派生具有历时层次性和不平行性。“食”的派生义主要发生在上古,“吃”发生在近代。“吃”、“食”从古至今派生出的义住有区别,具有不平行性。“吃”有许多派生义是“食”所不具备的。同时“吃”与“食”的派生义位又是“磕”所没有的。在方言中,“吃”、“食”、“磕”义位派生方向具有趋同性,而且“食”、“仕”派生时采用与“吃”相应的途径和方式.说明方言和共同语义住派生的共性。这种平行性和趋同性的原因.一是义住的传承,二是汉民族认知共性.三是方言义位派生都受共同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考察以“吃”开头的VO式词语,发现众多并不表示可食之物的名词成分可以以受事宾语身份出现在“吃”后,其原因可能在于人类思维的隐喻性以及语言经济性原则。  相似文献   

10.
"吃"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中存在着大量与"吃"有关的隐喻,当然,英语中也存在许多与"吃"有关的隐喻。本文将运用认知语言学相关知识对英汉语中与"吃"有关的隐喻进行对比。虽然,曾有人研究过英汉语中与"吃"有关的隐喻,但却很少有人分析英汉语中与"吃"有关的隐喻的主要区别及其成因。本文旨在通过对英汉语中与"吃"有关的隐喻类比及其成因分析,促进英汉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1.
谈“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图通过对以“喫”代“食”和以“吃”代“喫”的分析来理解“吃”表示“把食物放入口中经咀嚼咽下”之义的出现原因和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2.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看,"吃"这一概念最具体验性。"吃+N"结构是语法学本体研究中的述宾结构原型,随着语言的动态发展,"吃+N"结构越发体现出修辞意义。本文力图从功能语言学的动态观入手,论证"吃+N"这一语言结构在以语法和修辞界面为两端的连续统中演化,为语法与修辞连续统的解释工作提供一定的实证研究,进而服务语言教学。  相似文献   

13.
小时候,那是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我总是沉浸在对“吃”的渴望中。父亲见我嘴馋,常常对我说“少吃滋味多、多吃滋味少”的道理,懵懂的我隐约感到这仅是父亲对生活无奈的自我慰藉罢了。长大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当“吃”消耗了一定的时间、精力和体力之后,使人渐渐觉得“吃”是压力,“吃”是负担,往往是吃得无奈,吃得无聊。有人戏言,原来是“饱人肚里不知饿人饥”,谁料想如今是“饿人肚里不知饱人难”。不是吗?吃的次数多了,却没有了儿时对过春节般的盼望;吃的形式新了,却没有了中秋节晚上全家一边赏月一边分月饼时的情趣;吃的档次高了,却没有了…  相似文献   

14.
体验哲学是一种全新的非客观主义哲学思潮,它强调身体经验在认知加工和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以体验哲学为视角来研究英汉"吃"族词汇中的隐喻现象,比较并分析了英汉"吃"族词汇隐喻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5.
刘亚兰 《初中生》2008,(1):50-51
提到吃和看的英语单词,相信同学们马上会想到eat, drink, have,take, look, see, watch, read等单词。你知道这些词在用法上各有什么不同吗?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英汉“饮食”隐喻的差异性对比研究.可以看出不论在英文还是中文中人们都会不约而同的选择自己身边重要的事物来指称其他事物,但是文化的差异也致使人们看待问题的视角不同进而所选择的喻体也不同.饮食隐喻也不同。  相似文献   

17.
从"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谈起,从更深的层面论述语言、文化与认知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及相互影响,进而得出结论——人与人之间成功的交流能够进行,就是因为人类有类似的认知环境和心理。  相似文献   

18.
刘亚兰 《初中生》2006,(9):86-87
汉语的“吃饭”、“吃药”、“吃香”、“吃惊”、“吃力”等,都含有“吃”字,但在英语中,却不能见什么“吃”什么,不能都用一个eat来表示。要真正理解“吃”字的含义.应选用恰当的词语和正确的句式——  相似文献   

19.
对隐喻的语言文化进行了论述和分析,认为隐喻是语言使用中无处不在的现象,既受不同民族、语种的思维方式和表述习惯影响,同时也对其产生反作用.隐喻是人类认知的工具,对语言文化发展的作用不容小觑.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构成单位,必然是隐喻的载体.  相似文献   

20.
席卷全球的“绿色文化”,在语言学的角度,是以语言的模糊性为理据的;语言的模糊性又是以隐喻为理据。颜色词经过了“以物喻色”和“以色喻物”双向的隐喻过程。语言的模糊性具有将某一词汇的某一或某些义项中心化或突出.而将某一或某些义项边缘化、甚至撤销的功能。在绿色词义演变的过程中,象征“和平、生机、青春和希望”的义项被中心化或突出,并在全球掀起“绿色文化”的潮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