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墓文化校本课程应该是各学科与汉墓文化相整合的课程,包括汉墓文化与历史学科、地理学科、艺术学科、生物学科等的整合与建构。其创新点主要是把汉墓文化引入学校教育领域。  相似文献   

2.
":校本课程"实施,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体现了教育的本质需求。课程改革十年",校本课程"既取得了显著成果,也遭遇到空前挑战。其间原因错综复杂,而校本课程内蕴的多元课程文化与当前教育体制、学校管理一元文化之间的冲突,校本课程的专业自主文化与当前预设、执行的教师专业文化之间的冲突是极为重要的原因。通过课程改革促进学校变革固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由课程改革激起的新课程与学校原有制度的冲突长期得不到解决,即教育体制、学校制度不进行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改革,校本课程将难以为继,"新课程"还将退回原有的课程状态,以维持系统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宁玉叶 《四川教育》2012,(11):36-36
2007年,根据有关文件要求,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开发并确立了《剪纸艺术》作为我校三四年级的校本课程。2008年,在《剪纸艺术》校本课程经过近两年发展的基础之上,我校秉承"传承千年蜀汉文明,培育未来民族栋梁"的办学理念,着手研发使用剪纸艺术来表现蜀汉文化,并对开设《蜀汉文化》校本课程进行了探索。一、《剪纸艺术》课程的意义与目的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瑰宝,是民族个性文化的形象代表。为了延续这项传统的民族艺术,我们希望开创艺术交流和展示的平台,把民族艺术审美深入到教育中去,逐渐形成民族艺术生存的土壤;努力提高剪纸艺术创作队伍的建设,创作出与时俱进的现代剪纸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4.
校本课程开发实际上是学校整体发展的一次重新定位和自我设计,最终重塑学校形象,形成学校文化的过程。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学校文化制约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并促成学校文化的创生。鉴于课程变革中学校文化的主体性、多元性、合作性及开放性等品性的缺失,校本课程开发应秉承"校本"理念,凸显师生主体参与,重建学校文化主体性;整合多样态文化,实现学校文化多元共生;构建"参与文化共同体",重建学校合作探究文化。  相似文献   

5.
<正>发掘乡土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传承弘扬地域文化,是新课改背景下校本选修课程开发的重要方向。笔者依据新课改精神,开发了基于浙江慈溪文化的选修课程《寻绎慈溪文化的源流》,课程入选"宁波市第五批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并最终通过"浙江省普通高中网络选修课程"资格审核。总结校本选修课程开发实践,笔者认为:要发挥乡土文化选修课程以文化人的教育引领作用,应善用乡土文化资源,处理好三组关系。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汉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哈尼族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传承危机。本文探讨了元阳哈尼梯田遗产地学校教育传承哈尼族传统文化的现状,针对传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路径,例如:开发哈尼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重视校园民族文化建设、依托学校建立家庭和社区学习中心等。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安顺屯堡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现象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在现代教育中融入"乡土"味,将校本课程开发与传承民族文化相结合,让屯堡文化教育成为学校常态化教育,传承和保护屯堡文化.  相似文献   

8.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古村落"文化自觉"的交汇点上,古村落文化校本课程既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也有学校层面全新的自主开发。古村落文化校本课程具有原生综合、实践探索、动态创新等特性,从国家课程校本化到学校全新开发,这些特性依次增强。在古村落文化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课程开发主体首先要清楚自己的文化视界,依循合理的视界,选择适切的课程实施方式,并有效利用古村落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9.
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文化选择研究对于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及促进个体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本研究以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文化选择为对象,对相关概念的内涵进行探讨,对校本课程开发中文化选择研究的教育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基础进行解读,并在此基础上从现实中审视其存在的三方面困境:文化权利制约文化选择;校本课程本体功能缺失;评价影响校本课程开发中文化选择的可能性和方向性。  相似文献   

10.
校本化课程建设包括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两个方面,它是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的一种教育追求。校本化课程建设的实质是学校课程文化的确立与转换,以及学校文化的重建和教师文化的革新。  相似文献   

11.
特色文化课程的建设如果能充分利用家乡的教育元素,就可以把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相结合,把家乡文化与学校文化有机地相融合。常熟市大义中心小学开展的"弘义"特色文化课程建设就是基于地方文化的一个典型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12.
地方性知识与多元文化教育之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校教育课程的设置与知识的关系,经历了由地方性知识主宰下的学校课程到主流文化主宰下的学校课程,再到以主流文化为国家课程、以地方性知识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多元文化教育。地方性知识已经成为当今多元文化教育课程设置的主要内容,并通过民族地区的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来体现。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21,(53):3-4
利用本土文化开设校本课程是教育工作的重点发展方向。各个地区的文化背景存在一定差距,以本土文化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内容,要注重以个性化的课程内容为核心,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提升校本课程研发效果。文章将通过科学设定《诵咏金城》校本课程的教育目标、将兰州金城文化作为校本课程《诵咏金城》的主要内容等措施的运用,对本土文化作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项目释义姑苏文化课程,是将姑苏传统文化引入学校教育,把姑苏文化的浸润和传承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容。构建系列校本教材,统筹安排课程实施,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传承与实践活动,形成地域文化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的"姑苏文化"精品课程。项目内容根据国家义务教育初中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学校将姑苏文化课程有机融合在语文、数学、历史  相似文献   

15.
文化传承是民族地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使命。校本课程开发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有效措施。基于文化传承的少数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应该强化民族地区学校教师开发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的自觉意识;应考虑校本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地域的差异性,逐步细化较为笼统的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应加强学校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培训,引进课程专家和民族文化传承人到开发队伍中;应增加学校自身校本课程开发的投入,积极争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经费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婺文化作为区域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将其融入到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可以发挥课堂理论教学这一基础导向与课外教学实践导向相结合的"双向双配合"的校本课程利用模式。充分利用金华地区特有的文化资源作为教学活动基地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可以加强中小学生对婺文化的亲身体验与感悟,并以此为基础总结出一套实用的婺文化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中的有效方法,能够对其他区域文化在校本课程资源中的开发与利用起到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齐齐哈尔市因扎龙自然保护区和丹顶鹤闻名世界,根据当地鹤文化课程资源,把"发展鹤文化,弘扬传统美德"作为校本课程的切入点。阐述了校本课程"鹤文化"的深度开发及对开发实践的反思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具有明显的综合化特性,它有助于教师合作文化的形成,而教师合作文化又为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实践奠定基础,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开发背景下形成教师合作文化,需要激发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的共同愿景和信念,构建科技教师合作团队,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9.
随着对科技教育与校本课程的日益重视,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开发正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实践着,但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基于对W中学的个案调查表明,当前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开发的难点在于如何协调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之间在时间、师资与资金设备等方面的矛盾。立足于文化的高度,以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有利于这一难点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7,(1):165-166
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实行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提炼学校教育办学特色,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我们利用本地篾香文化,深化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我校及社区实际,开发了适合我校的校本课程。本课程列入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立项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