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学习中,很多学生把语文能力不强归咎于"语感"不够和先天趋向。如此做成败归因,方向是错误的。重点论述点滴的语文积累对增强语感、对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和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高效积累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2.
小学时期对于每位小学生来说,是语感和语文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语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它会助力学生形成个人"独特"的写作风格和说话风格。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深化",语感教学的观念慢慢渗入语文教学中。本文从语感的优点出发,讲述了培养小学生语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探讨了具体的培养语感策略。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语文教学的深化改革,"语感"这个话题,对于从事语文教学的工作者而言并不陌生,它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也成了语文教学理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良好的语感是语言学习的前提,敏锐的语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语言素质的培养。既然语感如此重要,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  相似文献   

4.
正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文是人们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由于语感的直觉性和敏锐性,语感的培养具有辅助交际的功能。此外,语感还可以促进理解。古代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语感方面有其独到的经验,当时的私塾先生要求学生从读、背开始学习,读得多,背得多了,学生的语感能力也就提高了。  相似文献   

5.
语感是对语言内涵的一种整体的、深刻的直觉能力。学习一门语言,归纳到最后是对语感的准确把握和敏锐感受,这是学习语言的规律。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新课标也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可见培养语感是小学语文教学回归其本身规律的有效举措。小学语文教学加强语感的培养,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6.
赵燕 《广西教育》2011,(31):48-48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是指人们对语言的整体感受能力,把握语言特点和内涵的能力。语感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而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不断形成语感的过程。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  相似文献   

7.
初中语文课如何培养语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感是对语言的一种直觉思维能力。即通过语言的表层意义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到语言的深层意义。语感的培养能够直观地反映学生的语文素养,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然后在各个阶段目标中再对此加以具体化,导向是很明确的。教学中加强语感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提高。新课程标准下,针对课标提出的语感培养总体目标,在语文教学中,我着重从五个方面着手训练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8.
正"语感是语言能力的纲,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魂"。小学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黄金阶段,研究探讨培养学生语感的途径与方法,既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一、创设语感情境,营造情感氛围1.创设语感情景。教学中,创设浓郁的语感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积极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在学习课文中理解感  相似文献   

9.
林旦 《考试周刊》2014,(71):49-49
语感的训练主要是落实语言因素和积累语感经验。"语"指语言文字,"感"指感受。语感是人们对语言的敏锐感知和丰富理解,是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实践说明:语文素质越高的人其语感能力越强。语文学习的成功在于语感的建立。培养语文语感,加强学生的语感能力应当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把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作为教学的一个"切入点",注重语感培养与训练,推动学生语感呈良性循环发展;努力创设各种有效情景,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把课文、作品当成一件美妙的艺术品去感受、去研究;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能动自主、创造性的感悟人生与社会等,都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途径和可行的做法。  相似文献   

11.
语文知识和语感能力的关系是特别密切的,获得语言知识离不开语感,培养和提高语感也离不开语文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把学习语文知识和提高语感相结合。培养语感,应让学生在朗读训练中感知文字,在朗读训练中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12.
正"语感,也就是语言意识,即指对语言的感受、认识、把握能力。"语感的培养对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多次强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吕叔湘先生也曾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笔者认为听、说、读、写训练是语文课特有的教学内容,只有集中精力抓好这四方面的  相似文献   

13.
一、网络语言,不可忽视的语感培养阵地 培养语感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其"基本理念"中提出:"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良好语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1]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积累较为丰富的...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感是对词汇的感觉力"。并倡导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感训练。而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训练之一,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基本方法和重要途径。本文从朗读吟诵中感受语感、朗读语段中增强语感和语感培养中注重技巧三方面入手,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20世纪20-40年代,夏丏尊、叶圣陶提出"语感说",开始了对语感及其在语文教育中作用的研究。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在语文教育领域,人们对语感的认识不断深刻。语文教师若能切实注重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中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必将有一个质的飞跃。一、树立语文意识,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目前许多中学生对汉语学习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认为"汉语不用学,天天讲,天天看,天天听,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会了",这种态度极不利于语文学习。要  相似文献   

16.
孙巧云 《教育》2011,(16):50-51
语文教学离不开语感培养,语感培养离不开朗读教学,朗读在语文学习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切不可小视。朗读可以让学生养成"眼到、口到、耳到、心到"的好习惯,从而达到"出口成章"和"腹有诗书气自华"。  相似文献   

17.
王艳荣 《新疆教育》2012,(18):207-207
语感是人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在言语交流中指人对词语表达的直观判断或感受。众所周知,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当然,我们的语文学习也不例外。语文老师都应该知道,学生学习母语,语感十分重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对于学生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已不再从系统的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入手,而侧重于对语文材料的积累、感悟,培养良好的语感。  相似文献   

18.
马娴 《新疆教育》2013,(7):139-13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可以使语文教学魅力大大增强。另外,对于小学生语感的培养也是现行《语文课程标准》的明确求。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掌握好培养学生语感的方法,从而为学生打好语感能力的基础,使其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具备更强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9.
语文知识和语感能力的关系是特别密切的,获得语言知识离不开语感,培养和提高语感也离不开语文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把学习语文知识和提高语感相结合.培养语感,应让学生在朗读训练中感知文字,在朗读训练中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阶段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的语感的角度入手强化语文训练。教师可以注意将听、说、读、写相结合,用读的形式来增强学生的语感,用字刺激学生语感的敏锐度,并且依靠写的形式来实现与感的综合提升。从而找准方向,更为科学地培养小学生的语感,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难度,高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