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小学生唱读课文的现象较为普遍。课堂上教师尽管经常禁止唱读也无济于事。认真研究一下,不难发现小学生习惯唱读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朗读是一种技巧,即读书三到:眼到、心到、口到。所谓朗读的技巧,就是指这三者之间的神经联系、协调:眼睛看到字,反映到脑神经,马上支配口发音。这种技巧的形成是由低级到高级发展起来的。朗读的低级阶段是在一年级学词学句开始的。这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说到阅读效率,有两个至关重要的字眼,一个是"思",另一个是"写"。读而不思则无。这是对孔子"学而不思则罔"的套用,虽然没有什么新意,但道理却是对的。古人读书,提倡"口而诵,心而惟"(《三字经》),重视  相似文献   

3.
"读"是阅读教学的根本.要使学生把书读得有声有色,有神有形,有滋有味,教师在导读时应做到:让学生每读一次有一次的目的,每读一次有一次的收获,充分体现训练的目的性、针对性、层次性、实效性.在训练学生读时,应使其做到口到、心到、眼到、耳到、手到,读思结合、读议结合、读画结合、读说结合、读写结合,产生读、思、议、画、说、写、感、悟综合共振效应.……  相似文献   

4.
一、勾划批注诵读法 这是说把感觉生疏的朗读节拍、字音、词义等勾划批注在诗的空白处,给"读得字字响亮""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提供有力保障,实现在"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中做出判断和鉴赏,获得一种最宝贵的生命元气,使精神愈见完善,品格愈见提升的读诗目的.  相似文献   

5.
正文言文历经千年的岁月洗礼,承载了极其璀璨的人文内涵,彰显着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因而,文言文在语文学习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位置。朗读、诵读是提高阅读古文能力的一种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宋代大文豪苏轼深有体会地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真到了这种境界,文意将会自见。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应立足于“读”湖北沙市第一小学杨东山所谓“读”,实际上是眼、口、耳、脑协调进行的活动,绝不仅仅是“口”的活动,通常说的“口诵心惟”包含着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必须做到口到、眼到、耳到、心到,这样的“读”,才能通过文字再现画面,进入意境,领会文章...  相似文献   

7.
阅读是语文之根,阅读是学生的学习之母,阅读是教育之本,阅读能力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学生学会阅读,才能生存,才能发展。朱熹曾说:"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也就是说,在进行形式多样的朗读时,需要求学生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而不能有口无心地读,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多读、多思、多问、多写的习惯。  相似文献   

8.
复习的教学实践,在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我大致总结了三种态度:一、口到、眼不到、心不到;二、眼到、口到、心不到;三、眼到、口到、心到正好是学生的分类:差、中、好。诚然,问题不在学生身上,因此,我不荣想问老师们这样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朱熹先生说:"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我觉得在低年级汉语拼音教学中,若能充分做到这"三到",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口到",读准音的"法宝"无论是声母还是韵母,都有它自己的发音方法。如:发单  相似文献   

10.
古人说:"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这与<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的"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是一致的.因此,笔者认为课堂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每篇课文都应让学生充分地读,要让学生以读为手段在书中"走"几个来回.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入文本世界中去感悟、品味和探究,让学生思想与文本撞击,产生出美丽的火花.  相似文献   

11.
小说是情感的审美存在形式,所以小说教学只是讨论人物形象是远远不够的,而应通过人物形象的讨论,探究人物命运的变化轨迹,窥探心灵世界的丰富与诡异,隐喻人生或揭示世界,这才是深刻的. "裸读"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意在不要过多依赖背景材料的介入或是主题先行,而是要把握小说情感立场内隐的特性,从其言语方式——人物的话语方式、具体细节、文本空白甚至隐喻等处入手,进行内部解读. 一、注重言语的表现 1.找到不动声色下的潜流. (1)口无所臧否,而心有所褒贬. 小说不直接发表看法,只陈述事实,只在事实中塑造人物,只有事实是永恒的.所谓小说语言"口无所臧否,而心有所褒贬".这是小说的"皮里春秋".理解经典小说的这种特点,有助于我们分析人物形象.比如在《范迸中举》教学过程中,教师出示材料"口无所臧否,而心有所褒贬——评《儒林外史》细节描写"后组织讨论:  相似文献   

12.
薛荣华 《生活教育》2014,(13):45-46
正南宋著名学者朱熹曾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此乃读书之道,甚为精辟!在小学阶段,学生读书最难做到的就是"心到"。他们读书常犯"有口无心"的毛病。比如,低年级学生常常是"认字式"读课文,不能真正读懂字词的意思;中高年级也有不少学生读课文只满足于把生字读正  相似文献   

13.
有效地读题     
众所周知,数学解题能力与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解题是从读题开始的,读题的过程即审题的过程,也就是获取、加工信息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师必须有意识地指导小学生掌握读题的方法,使他们有效地读题。四到读题要四到。即:心到、眼到、口到和手到。所谓“心到”,即思想要集中;“眼到”是指凝神细看;“口到”是指要默读,只有多读,才能加深印象;“手到”即做必要的摘录或作图。俗话说:“眼里过千遍,不如手里过一遍。”这也阐明了“手到”的重要性“。四到”中,尤以“心到”为最。细读数学语言具有高度的精确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一个字之差,一个符号之别,题意就会完全不同。因此,指导学生在读题时要注意“咬文嚼字”,仔细读出题中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多、少、只、再、还、除、除以……读到这些关键的字词时停一停,想一想,正确理解其意义,以免解答时出错。联读许多数学题在内容、结构上是前后呼应、左右相联的。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读题时展开联想,多角度、多途径地思考,以选择灵活多样的方法来解答。联读既可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又可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缩句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读一本书要越读越薄。”读题也要如此。题越读越短的过程,就是在...  相似文献   

14.
袁霞 《考试周刊》2013,(94):111-112
<正>朱熹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强调了朗读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时下流行的"疯狂英语"就是建立在朗读基础上的语言学习方法。作为一种语言,英语的学习过程和朗读密切相关,朗读是初中英语学习的一种必备的基本技能。朗读时需要全身心地投入,眼、口、耳等多种人体机制在大脑的统一协调下分工合作完成这一工作,即"眼到"、"口到"、"耳到",这样的活动促进了大脑积极思维,建立起视觉、听觉等方面的语言感觉的密切联系,实现"心到",逐渐形成熟练的语言运用技巧,强化知识的记忆。朗读这种身临其境的练习,  相似文献   

15.
课堂上,创设教学情景是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一种艺术,教师应善于抓住学生心愤口悱的时机,使学生处于"心求追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一、创设童话情景,  相似文献   

16.
“读”是阅读教学的根本。要使学生把书读得有声有色,有神有形,有滋有味,教师在导读时应做到:让学生每读一次有一次的目的,每读一次有一次的收获,充分体现训练的目的性、针对性、层次性、实效性。在训练学生读时,应使其做到口到、心到、眼到、耳到、手到,读思结合、读议结合、读画结合、读说结合、读写结合,产生读、思、议、画、说、写、感、悟综合共振效应。  相似文献   

17.
要想使学生学好语文,课内外结合是一条成功的经验。这几年,我除了注意上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外,还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面下了功夫。我是这样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 一、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我告诉学生读书要专心,如前人听说:“读书须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为了提高效率,又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注意采用新方法,并且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有一天,一个学生对我说,他在书  相似文献   

18.
朗读是情感体会的重要方法,对一些情感丰富的内容的朗读指导需要带领学生走近作者,进入课文,全身心地感受。老师应善于在教学中紧扣关键词,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感情逐步感受、逐步把握、逐步理解,以一步步缩小他们与作者、与文中人物的情感差距,使朗读达到"言自口出""情自心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那么如何进行读说训练呢? 一、多读少讲,力求准确流利 读是说的基础,要提高说的能力,必须重视读的训练.只有多读,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出感情,读得正确流畅,话才说得清楚、流利、有感情.教师少讲、让学生多读,以读为训练的主要形式,整堂课都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读书时要读准每一个宇音,做到不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重复、不颠倒、停顿恰当、不顿读、不唱读,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总之在"准确"、"流利"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说过:“原来国文和英文一样,是语言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可见,重视诵读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伺发挥“读”的妙用呢?我认为可以从学生实际与教材出发,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