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伴随着中医逐渐进入国际市场,中医英译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鉴于此,文章提出了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中医英译能力的培养这一主题。在明确中医英译教学的特殊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在中医英译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最后提出了借助互联网发展,提高大学生中医英译能力的一些培养建议。  相似文献   

2.
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中医思想与西方医学思想必然会有差异。这种中西方医学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哲学思想上的差异,中医的直觉性思维方式和西方的机械性思维方式之间的差异,必然会导致中医英译上语言称述存在差异。本文主要从跨文化角度下,对中医英译需要遵循的原则进行探讨,从中医跨文化翻译内容出发,深入剖析中医跨文化英译原则。希望通过了解中医英译双语差异,以提高中医翻译中的传播效率。  相似文献   

3.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浓厚而独特的文化色彩.中草药作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命名亦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因此给中草药名称的英译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促进我国传统的医药学与现代医学的文流以及中医翻译事业的发展,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国际化,翻译人员在英译中草药名时应讲究一定的策略,掌握英译的一些基本方法同时,做好中草药名英译的规范化工作.  相似文献   

4.
在中医国际化的推进过程中,中医术语的英译问题已经日益引起翻译界的关注。中医术语的英译,应根据中英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和不同的读者群,在坚持正确的翻译原则的前提下,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方法去诠释中医术语的精髓,从而实现中医的跨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5.
西医化译法已经成为中医英译的一种趋势和主流.虽然中医英译西医化有其存在的优势,它能使译语更加简洁、专业,方便与读者交流.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中西医学的相异之处,而这些差异也决定了中医英译西医化必须有个限度.西医化这种翻译方法的使用应该是建立在保证原语信息能准确传达、较好地保留中医特色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学是随着中国传统医学不断发展而形成的一门独立学科,伴随着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中医药的英译工作担任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将传统中医药文化走向国际,与中医药文化相关的英文翻译,特别是中医药学中的基本名词术语的英译过程将会成为英译的焦点问题。首先,论述中医基本名词术语其英译的几种方法;其次,分析中医基本名词术语英译不规范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中医基本名词术语英译道路上标准化的可行性的个人见解,推动中医药英译标准化事业的发展,使其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希望通过笔者的分析,为中医药事业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7.
中医四字格是汉语和中医术语中所特有的词汇现象,其结构工整,言简意赅,内涵丰富,并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对中医四字格英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分析其在中医四字格英译中的应用,进而为中医英译的研究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8.
中药说明书的英译对中医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受控语言理论为指导,从词汇、句法、篇章三个层面对中药说明书的英译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药说明书的英译存在术语标准化不足、语义精确度不高、句子冗长、篇章结构缺失等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提高中药说明书英译的规范性和易读性,推动中医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9.
姜濛  云红 《科教导刊》2020,(1):25-27
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是贯穿中医典籍的重要概念,不仅体现在阴阳、寒热、虚实、表里等中医理念,也体现在其语言所运用的对偶修辞特色。本文通过对比《伤寒论》两种不同译本中对偶修辞格的英译,分析探讨了适用对偶修辞的英译方法。研究发现,为了保留对偶修辞格句式匀称、工整的表达效果,英译时可以选择同样整体、流畅的句型,适用的英译方法包括:(1)保留对偶辞格;(2)用连词衔接;(3)并列串对。  相似文献   

10.
目前《伤寒论》的英译并没有考虑到《伤寒论》的特点和中医的特点。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探析魏迺杰和罗希文对《伤寒论》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和翻译原则,探讨生态翻译学对中医典籍英译的解释力,以期促进《伤寒论》的英译研究,推动中医在国际上的传播与交流。  相似文献   

11.
乐萍 《黑河教育》2010,(8):61-61
本文对中医翻译的现状、中医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认为在中医英译时应运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进一步弘扬我国传统的中医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中医,中国特有的古典医学体系,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要做到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与交流首要任务就是中医名词术语的英译,它涉及到国际标准化双语命名,因此极具国际意义。然而中医名词术语纷繁复杂,至今在中医翻译界还未形成规范的翻译理论指导体系,其英译的标准化难度可见一斑。本文在调查中医名词术语英译现状的基础之上,简要地探讨了归化、异化的翻译策略在中医名词术语英译中的运用,使英译的术语在体现其医学内涵的同时,展现中医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徐立群 《海外英语》2015,(3):145-146,149
中医英译中存在的多元翻译现象是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从视域融合视角对中医英译过程的分析表明,中医文本的特殊视域及不同背景译者的视域经过第一次视域融合后会产生不同的新视域。由于对译文读者视域的不同理解,译者会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翻译新视域,由此产生不同的译文。此外,文化因素、译者语言水平等都会造成译文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中医英译中存在的多元翻译现象是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从视域融合视角对中医英译过程的分析表明,中医文本的特殊视域及不同背景译者的视域经过第一次视域融合后会产生不同的新视域。由于对译文读者视域的不同理解,译者会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翻译新视域,由此产生不同的译文。此外,文化因素、译者语言水平等都会造成译文差异。  相似文献   

15.
韩露 《时代教育》2014,(9):149-150
随着中医在国际上的影响加深,中医与世界医学,尤其是中西医交流程度的推进,想要让世界更多的国家了解中医的科学性和有用性,使中医在国际医学中走得更深,就需要重视中医双语教学中的经典英译课程。将我国中医中的经典著作翻译为英文,是实现中医国际化的重要步骤,而在中医双语教学经典英译中,会出现诸多的问题和困难,如术语表达不准确、"深"与"浅"把握不准、语法把握不准、标准化翻译困难等,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后,才能找出较好的解决办法,做好中医经典著作的翻译教学工作,为我国培养出符合国际化水平的实践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7,(4):20-21
中医因其独特的疗效被越来越多国家的人民接受,但是中西医的文化差异使中医英译面临着许多障碍。本文讨论了中西医文化差异对中医名词术语英译造成的障碍及解决障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能否保留中医翻译中的文化因素,是中医翻译者比较棘手的问题。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中医药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对全球抗疫起到了指导意义。随着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逐渐扩大,有必要去探究其英译过后是否存在文化缺省现象。该文作者通过了解中医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知识,掌握必要的翻译理论及翻译技巧,探究现存中医翻译方法,找出当前中医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并评价英译过程中的文化保留情况,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医奠基石,《黄帝内经》的英译尤其受到中外译者的青睐,迄今已经出现了12种译本,在长达一个世纪的《内经》英译史中,《内经》译本不断被完善,译者的翻译目的逐渐从介绍《内经》这一书籍转变为了通过《内经》翻译展现中医文化;翻译策略也从以读者为中心的归化向以原著为中心的异化倾斜。本文将以《内经》翻译三个时期代表人物的译作为研究基础,来探究《内经》在这一百年来的英译趋势。  相似文献   

19.
文化负载词是中医英译的重中之重,其英译研究意义重大。本文试图将文化负载词进行分析归类,探讨合适的翻译策略,对中医文化的传播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功能派目的论出发,探讨了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医方剂名称的英译。中医方剂名称英译时,要保持简洁性、信息性的原则,使目的语读者易于接受和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