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库恩范式理论的基本结构,教师教育范式结构包含形而上学范式、社会学范式和人工范式三个层面。教师教育的人文性和实践性决定了教师教育范式不只是一个科学研究的范式,而且是一个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融为一体的范式。教师教育共同体知识观的转变是教师教育范式转换的根本原因。以独白为特征的科学知识观导致了工具理性的教师教育范式。只有在对话知识观基础上,教师教育的所有参与者通过平等对话、交流、沟通与合作,形成拥有共同的信念、价值观和研究方法的交往共同体,建立起交往理性的教师教育范式,才能够克服工具理性教师教育范式所导致的危机。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传统的"客观主义"教师教育范式逐渐转向"主观主义"教师教育范式。这种转变不仅表现在教师教育范式的结构性调整上,也表现在心理学基础的转变上。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观主义"教师教育范式将教师视为建构的主体,强调反思、实践、对话、合作等在教师培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对话教育范式作为新的教育教学方式,不仅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语言互动,还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途径。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实施对话教育范式,与学生展开平等的交流,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教师教育研究》2017,(4):105-114
基于文献的阅读梳理,发现教师教育研究经历了实证主义、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三种不同的范式。在内外部因素影响下,三种范式经历博弈、转向,最终走向了和谐共存。教师教育研究主体从教师教育领域之外的研究者,到专业研究者,目前融入了一线教师以及教育行政机构的人员,研究提倡多元主体的沟通对话和平等协作。教师教育研究内容从关注教师外在行为到教师知识、认知和思维等,研究主题日益丰富。教师教育研究方法从量化研究、质性研究,到多种研究方法的补充发展。本文借用中国传统文化中动态八卦图以及"和"的概念表达对西方教师教育研究三种范式起承转合的理解,并进一步讨论了范式转向对于中国教师教育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课程范式的转换要求教师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做出艰苦的调整。然而在课程实践层面上,存在许多不和谐的现象。只有通过理解并与课程对话,对“我”与“课程”之间的关系进行自觉反思与建构,才能达成教师与课程之间富有教育意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自19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教师教育研究与实践出现了一种话语上的转向,反思、实践、对话、经验、建构、校本、合作……已成为教师教育中的流行用语,这种话语上的转向代表着教师教育的传统范式正在被建构主义教师教育范式所取代。建构主义教师教育范式以导正教师信念、建构教师认同为目标;以实践社群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载体,强调教师教育管理中的赋权;以经验性课程为主,在教学上注重反思,倡导案例课程和案例教学。  相似文献   

7.
不同教师教育范式观照下的课堂文化形态各异,工具理性的教师教育范式致使课堂文化定位出现偏差,各种文化载体间相互背离,教师教育者缺乏文化自觉意识,课堂文化意蕴缺失;对话交往理性教师教育范式观照下的课堂文化课堂文化功能得到全方位的释放,各种文化载体间的有效整合,教师教育者有自觉的文化意识以及平等、交往的人际关系模式得以建立。因此,课堂文化的重塑要以教师教育范式的转型为先导,只有两者深入契合才能相得益彰,共融相生。  相似文献   

8.
教育即对话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基本理论范式。教育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对话式教育,通过教育对话达到教育主体之间以及个体与人类文化之间生命精神能量的转换,促进个体生命质量的不断提升。教育对话是一种民主、平等、合作、共享的关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和自我理解的过程,也是一种个体与人类文化之间生命精神能量的转换和创造性生成过程。"教育即对话"倡导把现行教育中束缚学生的传统教育范式转换为教育对话范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育对话范式。  相似文献   

9.
"范式"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著名的科学史家托马斯·库恩于1962年在其名著《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来的[1]。它的基本涵义是指一个特定社团共同接受的信仰、公认的价值和技术的总和。教育研究者把范式引入教学研究领域,由此出现了教学范式。"对话教育范式"是以尊重学生个性、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在尊重、信任、平等、和谐、相互的理解基础上,以相互商量、探讨的形式进行的一种精神上双向交流、沟通,从而达到一种共识的教育方式。它与传统"授受教育范式"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全新概念。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对话是一种常用的教育方式,如何进行深入细致的对话教育。本文力求从与班主任对话、与学生对话和与家长对话三层面探讨"对话教育范式"在学校德育管理中的深度运用。  相似文献   

10.
转型期的职技高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的职教教师教育正处在重要的转型时期,这与20世纪末期世界范围内的教师教育研究和实践进入一个转型和变革的时期,一些新兴的话语和论述不断涌现出来有着密切的关系.反思、实践、对话、经验、建构、合作等话语上的转向,反映的是国际教帅教育范式的转移,这种范式转移包含着多个维度,并深深地影响我国职教教师教育的发展与变革.  相似文献   

11.
周丽 《学语文》2009,(6):50-50
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是一种授受式教育。这种教育方式的表现是教师在教学中的绝对权威地位。教师对教学的主动操控。在此背景下对话范式教育出现了。然而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还处在一种不成熟的探索、实践阶段。许多老师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对话教学。往实践中步入了一种溪区。让我们先来看几个在语文阏读教学中实施对话教学曲片段: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灌输、填鸭式的,自然就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以权威者自居、以长者的身份自居,无视学生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况,不能与学生平等相待,更不能向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极度缺乏师生交往与沟通。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要改变旧的传统观念,要求以"对话"作为教学中交往的主要途径或形式。教学对话是指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方式。要求教师在与学生真诚交往中,对学生进行整体教育,焕发出学生的生命活力。教师在对话中与学生应相互影响、讨论、激励、理解、鼓舞。在对话式英语教学中,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己对话、生景对话,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关系转向是近年来教育研究领域兴起的重要学术现象。国际学界对关系范式的对话、辩论与理解,为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带来了全新的视野。教育研究中的关系转向是以西方实体主义教育理念作为对手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现代批判理论,它拒绝教育哲学中充当默认范式的“实体观念”,转而强调“关系”的中心性,使“关系范式”成为理解教育本性的替代性方案。这场思潮的兴起主要关注四个核心议题:依赖性、对话、关系能力和关系正义。借鉴国内外研究经验,当前基于关系范式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需要立足于人的依赖性与脆弱性事实,重新理解教育的关系性本质;探索基于共在关系的课堂实践,重建教学中的对话关系;聚焦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不确定性,增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能力;关注隐性关系结构中非正义现象,促进教育中的关系正义。  相似文献   

14.
专家研究与教师研究各自拥有不同的研究范式,即科学研究范式与实践研究范式.随着社会形态的变迁,科学主义研究范式神话的破灭,专家研究开始了实践转向,其角色亦由立法者转向阐释者.在教育研究中,专家和(中小学)教师同为阐释者,应该拥有局内人和局外人的双重视野,理解并介入彼此的文化,通过交流和对话等方式,建立解释、探究的学术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逐次铺开,要求教师应做一名"研究者"。研究的根本在于课堂教学。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研究实践中不断融入新的教育思想、教育心理和教育追求,推出了带"题"课堂范式、示范诊断范式、数字嫁接范式等新范式,引领了课堂教学的变革。骈昌贵老师从教学诊断这一研究范式出发,对典型的教学片段加以解析、反思,问诊教学中的得与失,对于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出了独特的见解。我们期待能有更多的教师对教育研究范式进行探究、形成佳作,让旧范式生出新花,让新增点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国际教师教育三大学术专刊———《教师教育学刊》(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教师教育实践》(Action in Teacher Education)和《教学与教师教育》(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在2006-2009三年期间所发表的721篇专业文献的统计、比较和归类分析,揭示当前国际教师教育研究的研究范式、核心议题和研究趋势,为我国的教师教育研究搭建国际化的对话平台,促进教师教育的学科建设,进而为我国教师教育的制度改革和实践创新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7.
张春花 《文教资料》2011,(22):140-141
"对话教育"是重构师生关系的新型教育模式,它摒弃了传统教育中教师高高在上的管理者姿态,要求教师"蹲下来看学生",用"心"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在"对话教育"中,教师的"耐心""尊重""赏识"是三大要素。  相似文献   

18.
朱晓洁 《学语文》2011,(3):80-80
对话教学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范式。一、师本对话.明确语文对话教学目标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承担了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咨询者、促进者的角色。所以,教师首先要真正与文本进行对活。作为教师,对文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和明确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国际教师教育三大学术专刊———《教师教育学刊》(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教师教育实践》(Action in Teacher Education)和《教学与教师教育》(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在2006-2009三年期间所发表的721篇专业文献的统计、比较和归类分析,揭示当前国际教师教育研究的研究范式、核心议题和研究趋势,为我国的教师教育研究搭建国际化的对话平台,促进教师教育的学科建设,进而为我国教师教育的制度改革和实践创新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20.
教育对话是促进儿童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探究教育对话是为了寻求儿童精神成长的更有效的方式。在对传统本体论哲学的同一性思维批判中,列维拉斯提出了强调"为他者"的新伦理范式,这为思考教育对话开辟了新视野。在他者伦理视域中,教育对话是一种教师回应学生"言说"的精神关怀责任,也是师生"所言"中的一种话语精神构建,还是一种教育民主精神的体现。重构促进儿童精神成长的教育对话,首先是建立他者伦理视域中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的、对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回应的精神关怀关系,其次是师生在教育实践中结成"精神类主体"走向多元和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