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更加重视高中政治思想教育,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质量和水平.高中政治教师要迎难而上,抓住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高中政治教学,将信息技术融入政治课堂,加强理论基础与实践教学的融合,构建高效的政治教学课堂.  相似文献   

2.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将信息技术充分利用起来,教育与技术的融合实现了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实现了数字化政治课堂教学。本文针对高中政治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展开研究,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成长奠定扎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促进高中政治课堂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入已经成了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然而如何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模式值得所有政治老师深思。本文通过具体论述"翻转课堂"模式下高中政治课的生命化教学策略,有利于促进政治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有效提升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4.
生命化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理念,不仅能充分 激发高中政治课堂活力,还能调动高中生对政治学习的自主能 动性。基于此,将生命化教育与高中政治课堂进行有机结合,构建新型教育模式下的智慧型课堂,加大生命化教育理念在高 中政治智慧型课堂教学中应用力度,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 段主动学习,为师生互动搭建开放平台,创新智慧课堂教学模 式,促使高中生真正融入政治课堂教学中。本文基于生命化教 育理念,应用移动终端学习方式,围绕高中政治智慧型课堂的 构建展开深入研究,为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 基础。  相似文献   

5.
娄兵 《考试周刊》2022,(3):131-134
为提升高中政治教学效果,文章对高中政治知识可视化表达的规范与引导展开研究.概述了可视化表达的内涵;分析了高中政治知识可视化表达的特点;分析高中政治知识可视化表达的必要性;从杜绝片面使用、注重能力培养与遵循发展规律三方面,列举高中政治知识可视化表达的规范;从提升课堂兴趣、化抽象为形象、展开课堂互动与培养综合能力四方面,探...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21,(64):101-103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不仅能改善传统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丰富课堂组织形式,还可以使学生在认知学习的过程中保持积极、向上的求知欲。因此,文章结合实际情况,对初中英语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方法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7.
高中政治课程与家庭教育的融合不仅有利于构建有效而持久的教育模式,不断推动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还将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本文探讨了高中政治课程与家庭教育融合的必要性,结合具体案例提出了融合教育策略,将通过课程教学内容的共享、家校合作机制的建立和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来实现,以期为一线教学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教育改革后,对教学目标有了新的要求,从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问题出现。如何利用课堂的短暂时间,将教学效果达到最优,是目前每个高中政治教师要面对的问题。信息技术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对于政治课堂教学来讲,无疑是一次新的改革。通过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使得很多枯燥的知识更加具体与形象,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得在课堂中积极主动地去探讨知识。下面,对信息技术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的课程标准推行,各界人士开始广泛关注高中政治教学的质量。如今是信息科技发达的新时代,高中政治教学面临一系列挑战。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顺应时代发展,灵活掌握信息技术的使用方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改善课堂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得到均衡发展。本文对于将高中政治教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方式作出探究,希望可以为广大高中政治教师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共同推动我国高中政治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0.
提高课堂拓展教学有效性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在提出课堂拓展教学的内涵的基础上,分析高中政治拓展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探索高中政治拓展教学的有效性实施必须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为整合对象,与其他各学科相融合,才能把握课程标准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成熟、成才。  相似文献   

11.
如今是信息技术时代,信息化的技术为人们带来了许多的便利,在信息化技术的大数据支持下,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为人们的生活模式翻开了新的篇章,推动世界智能化的发展。在教育事业中大部分高中学校教育已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高中政治课堂随着互动教学平台的引进,教与学模式发生了改变。本文针对县智慧教育大平台推动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教学融合应用的新型教与学模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21,(4):75-76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教师的教学环境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时就需要教师对于现代信息化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融合进行进一步的探讨,这样才能构建一个数学智慧课堂。在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融合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思考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每一个环节中都将两者巧妙的融合,这样才能符合新时代对于数学课堂的要求。文章就信息技术融入数学教学的优势、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融合的几点思考以及是信息技术更好的融入数学教学的有效措施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3.
高中政治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认为教学就是将课本知识教授给学生,从而将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不仅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使得高中政治变得枯燥无味。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成为每一位政治教师都致力研究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情境教学凭借其通过创设情境,实现学生认知与情感的有效结合的优势进入高中政治课堂。然而在实际运用中,情境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文章探讨了情境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14.
高中思想政治是一门综合学习科目,对学生各项素质的发展都产生着重要影响,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高中政治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无法得到充分释放。基于此,高中政治教师应探索如何提升学科教学质量,借助信息化教学推动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建设。本文重点分析了高中政治融入信息技术的意义,探索了提升高中政治教学效率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为有效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5.
张琳 《亚太教育》2019,(11):15-15
从分层理念入手进行教学模式的构建,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有利于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有效落实。在新时期的高中政治教学中,从“互联网+”入手进行教学模式的升级,将“互联网+”与分层教学有机结合,将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以及高效政治课堂的构建。为此,本文将围绕“互联网+”背景下高中政治分层教学展开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促进高中政治的生活化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思维,有效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新课程改革的落实和实施,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创新了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当中渗透生活化教学有非常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针对关于高中政治课堂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展开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促进学生在实际课堂学习当中更加积极主动,在学习当中掌握更多的政治知识,促进自身政治素养的有效提升,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7.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将其运用到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实现对学生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有效提高。为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作用,本文就高中政治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具体策略,希望能为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可尝试将信息技术融入高中政治教学,它能够实现对传统教学课堂的颠覆,是一种现代化、先进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够更好地凸显师生互动,同时也能将一些复杂、繁琐的知识进行直观化、生活化处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且对于高中政治教学质量以及高中生政治素养的提升很有帮助。鉴于此,本文主要对信息技术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当代,众体育教师应当将信息技术融入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借此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情,开创教学新天地!从目前信息技术在各学科的运用和体育与健康教学现状,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推动作用""小组合作教学结合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和分解技能要领,加深学习增强巩固技能""探索信息技术和体育与健康更多的融合点,令其为课堂服务,增强学生兴趣与体育技能"三方面入手,对如何促进信息技术和体育与健康教学融合,提升课堂学习新天地,展开浅显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再伴随5G技术的加持,人们生活与信息化内容已经息息相关,并且无法在社会中离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在科技发展的今天,人们开始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包括教育体制。在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中,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构建智慧课堂,课堂以更加新颖的面貌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第一时间产生学习兴趣,并愿意在政治课堂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活跃沉闷的课堂氛围,提升高中政治教学质量。分析与研究在高中政治智慧课堂构建中如何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并以"文化的多样性"一课为例,具体分析政治智慧课堂的构建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