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论中国第五,六代导演的“作者电影“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起源于法国新浪潮的"作者电影",追求的是电影艺术和创新,要求导演忝为影片的中心."作者电影"也称为"作家电影",和作为批评理论的作者论有相同之处.中国的第五代、第六代导演身体力行地倡导了"作者电影",尽管有缺陷,但作为电影艺术的追求者,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电影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影史无法忽视"第六代"的存在。十多年来,第六代在故事主题、叙述手法、拍摄方式、美学风格等方面,表现出与传统不同的独特的个性风格。与"第五代"相比,"第六代"更加关注都市场景与普通人的生存状态,使宏大叙事逐步退场,他们以个体化、情绪化的叙事方式,以及关注个体生存状态的纪实性的拍摄风格,正在创造着中国电影的又一个神话。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影视艺术的繁荣中,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创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中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方面,真实与虚构关系问题一直都是争论的焦点。与第五代导演将历史寓言化、距离化不同,第六代导演更多的是将历史拉伸到当下现实生活。在这种对当下的冷静体察中,第六代导演将自己个人经验带入到电影中来,通过对边缘题材的开掘,对失语的弱势群体的关注以及对一些亚文化层面的进入,实现了个人历史记忆的银幕书写。  相似文献   

4.
中国"第六代"电影导演的思想成长、基本艺术思想和政治理念的形成,是在中国社会各个领域产生巨大撞击、转向,中国人内心世界产生极大分裂转变的80年代.他们以完全迥异于前几代的个性化艺术表现手法.和自己独特的成长经验来关注和讲述"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追求客观真实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5.
第五代与第六代电影虽然有所谓的代际阻隔,但导演们都从人性的角度来对他人与社会的问题表示关怀。第五代面对历史和市场并存时,并没有选择遗忘,而是选择历史的重新编码,将消费话语与历史的深度杂糅起来,第五代惊人地使用影像唤起人们的记忆缺席,在他们呈现的历史中,并不是一种失语的历史,而是一种人性关怀忠实表达的呈现。当第六代电影涉及到社会控制的一些权力关系机制时,他们以表达人文权力的非透明和固有方式起作用,使得电影意识形态控制合法化,他们的作品暴露了社会话语的禁忌,讲究社会个体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1999年是“第六代”导演有全新表现的一年 ,这批电影的题材、类型等较前期都有较大拓展。叙事语言向传统回归 ,叙事主题由边缘向中心游移是他们的共同趋向。本文仅对张元、张扬的电影及其转变作一些描述 ,进而考察“第六代”转变的共同趋势。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现代电影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第五代导演的现代电影创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第五代导演的电影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电影的现代化进程,丰富并深化了中国电影的现代性内涵;第二,第五代导演的影像本体美学在中国影坛独辟蹊径,是对中国电影叙事艺术的一次重大革新;第三,第五代导演的影像语言融写实与写意、再现与表现为一体,画面构图、光影、色彩,以及镜头运用等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第四,在形象塑造上,第五代导演普遍经历了从写意到写人、从意象营造到人物刻画的转变过程,创造了一系列意蕴丰富的艺术意象和成功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世纪后,第五代电影从看与思并重的“双轮革命”,迅速演变为好看压倒好思的独轮旋转,他们的影片不复当年的主题、立意,也日渐远离了政治、道义和责任。第五代电影退出“前锋”,甘做“后卫”固然也无可厚非,但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不能没有脊梁和灵魂。认可电影的商品价值并不意味着文化责任的消解,走向世界也并不表示可以丢弃自己的根。  相似文献   

9.
以张艺谋、陈凯歌为代表的第五代影人有着共同的追求。即:比较注重对作品的形而上思考,通过镜头展示人的生存层面,从生命存在、人性的异化、存在的艰难与困惑等角度去思考人生、关注存在,把“人”这个曾一度被遮蔽的主题再次加以敞亮。因而,所导影片的整体风格多偏重于沉郁滞缓。例如《黄土地》、《大阅兵》。第五代影人在电影语言方面的变革成为他们与第四代影人的重要分野。他们不愿意纠缠于故事,而多用象征,以增强能指的涵盖力,拓展其辐射面,如《红高粱》、《菊豆》等  相似文献   

10.
肖雪梅 《陕西教育》2009,(11):94-94
"第五代"导演和"第六代"导演的电影观念有诸多的不同,这与他们在青少年时代各自吸收的艺术营养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第六代导演热衷成长叙事,致力于营造以青年文化为主体的电影空间。青春成长在第六代电影中呈现为一种残酷的狂欢状态,一方面是个体不无虚无感的自我放纵,以及陷身于城市空间所造成的超现实幻觉;另一方面青春个体又遭遇成长的挫折,在各种意识形态秩序的映照下长大成人。第六代的青春影像最终展示的是一个商业时代的现代性寓言:在震惊体验中分裂的世界和个人。  相似文献   

12.
《大红灯笼高高挂》是1991年由张艺谋执导的影片,这部影片不仅代表了张艺谋影片的美学风格,而且从中可以发见第五代电影共同的美学风格.《紫蝴蝶》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于2003年,由娄烨执导,刘烨、章子怡、李冰冰等主演的影片,这部影片不仅代表了娄烨影片的美学风格,而且从中可以发见第六代电影美学风格的重要向度.第五代电影试图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偏向宏大叙事,电影借助视听效果、情境氛围、剧情人物等体现鲜明的民族历史性,象征寓意性强烈.第六代电影充斥着不确定性和怀疑态度,表现在视听上的反讽性、碎片化的叙事、虚无感的人物形象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影坛新一代--第六代导演在刚登场之初就表现出叛逆的姿态,在主流话语的夹缝中求生存,其影像话语是迥异于前代导演的,本文先简单追溯了百年中国影坛中导演的代际谱系,然后从影像视点的边缘与另类,影像的碎片化都市空间,影像风格的时尚化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电影史上,大放异彩的应属“第五代”和“第六代”,其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之多,其在国际上的声誉,其在中国电影史上的价值和地位都是有目共睹的.而有一位特殊的导演,他的位置及其尴尬.,任何划分“代”的方法在他面前都显得略微有些不管用,任何创作风格上的归类,都不能完完全全特他的电影作品划为其中.  相似文献   

15.
16.
在城市边缘行走——第六代导演的一种文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六代导演创作中的城市化趋向,是他们赢得身份认同的重要文化策略,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月蚀>、<十七岁的单车>和<苏州河>等获得了国际认同和欧美电影市场十分可观的票房佳绩,无疑是他们这种文化应对策略获得成功的最好例证,而在第六代导演创作中呈现出了明显的边缘化倾向.  相似文献   

17.
电影和文学有一种共通的特性,那就是审美属性。但是,在第六代导演那里,从黯淡的色彩、边缘的小人物、无言的结局三个方面可以看出,这个审美属性被置换成了"审丑属性",以丑为美成为第六代导演独特的书写方式。  相似文献   

18.
反思中国与制造中国——论第五代的民俗电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琛 《大连大学学报》2008,29(2):98-101
1980年以来,民俗电影一直是第五代重要的创作题材。从《黄土地》、《红高粱》到《霸王别姬》,第五代电影大都体现为民俗奇观包装的民族寓言。第五代的民俗电影显示了一种别样的现代性景观,是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实践和体验的文化镜像,反映了在本土与全球、己域与群域、传统与现代等二元对立范畴间交叉辉映所形成的、具有时空特定性——后革命中国的现代性想象.  相似文献   

19.
影坛第六代并不像他们语词性的前辈,某种相对明确的创作群体,美学旗帜与作品序列.在"第六代"之前的导演的划分和命名,已是定论,没有异议.那第六代该如何命名.  相似文献   

20.
边缘群体作为非主流的、落后与缺乏积极意义的社会一群在中国电影影像中是长期被遮藏的,却在第六代影像中登堂入室,成为其表现的主人公。文章对第六代创作中这一引人关注的转变进行深入分析与阐释,指出其中既有第六代经历的自身映射,又有新一代电影人获取话语权的内在需求和审羡趣味转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