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生育信仰作为一种精神民俗,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土家人的整个社会文化发展史.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其他任何一种文化现象一样,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因而,我们无论从心理学角度、社会学角度,历史的角度还是从现实的角度考察,土家族文化中的生育信仰,其文化内涵与社会功能是多元的,它对整个土家人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蒙庚阳 《生物学教学》2007,32(10):25-27
本文讨论了壮族传统文化中的"那"文化、壮族医学、宗教文化和饮食文化以及这些文化里蕴涵的部分高中生物学基本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壮族传统文化作为实例和背景,结合壮族地区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生物学知识,可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壮族仪式剪纸是壮族祭祀仪式活动中的重要物品,其题材内容乃基于人们对神仙体系的想象,具有简洁写实、稚拙粗犷、色彩主观、多维时空等艺术风格和视觉特征。通过田野考察,运用艺术人类学文化阐释的研究方法,从仪式剪纸的题材类型入手,探讨了壮族仪式剪纸的视觉特征,进而揭示其图像中所蕴含的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4.
信仰的本质是人类基于实践基础的一种自我超越。它虽然是一种精神现象和精神活动,但却并不是精神冥思的产物,而是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在人的精神世界的内化。因而它具有丰厚的社会文化内蕴,即蕴涵并展示着个人与社会、现实与理想、非理性与理性等诸多关系对子。其结构呈现为诸多关系对子的适度张力状态。这种张力使信仰这种独特的超越成为一种人的植根于现实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5.
文山壮族"那文化"的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是靠种植水稻维系生存的民族,其先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那文化”(稻作文化)。这一文化的核心观念是:“有森林才有水,有水才能种稻,有稻才能活人”。它至今还规范和引导着文山壮族的生产和生活。在这一观念的影响下,壮民通过各种传统习俗和原始宗教保护森林,保护古树林木,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其他许多文明破坏环境,破坏生态的背景下,文山壮族的“那文化”对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与民族存在和发展永恒的物质前提,人类在生产、生活的同时也创造出相应的适应其所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文化,民俗文化中的民间信仰就是其中的一部分.特定的生态环境生成了特定的民俗文化,因此在其中必然涉及到民众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虽然这是一种自发的、朴素的生态意识,但在民俗传承中有意无意地保留了这种意识.  相似文献   

7.
“奴”字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蕴涵。古人不仅用它来区分人类社会的尊卑贵贱,而且用自己的主奴观念去建构本是平等的自然界。“奴”字也曾被人们寄寓过美好、爱昵的感情色彩,但从古至今,它还是以表达依附、顺从,被奴役、被鄙视等贬义为主。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文化的栽体,也是传播文化信息的重要渠道.众所周知,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渊源,要把一种语言文字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文字就要不可避免地涉及大量的文化内涵.因此,文化意识是成功翻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师公教是壮族极具特色的民间宗教信仰,打蘸仪式有其内部的运行机制,它有一系列独特的文化现象,是壮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宣扬社会道德规范,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的凝聚力有重要功能。因遵循仪式元素链运行规则,它的传承发展在当地尚有旺盛的生命力,但需要防患于未然,采取措施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10.
花山崖壁画蛙状造型透视出壮族历史文化内涵,舞姿形态传达出远古的舞蹈元素信息。壮族舞蹈的民族性和民间性决定其不仅仅作为一种艺术形态,而且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是壮族文化的集中体现。壮族舞蹈的文化涵蕴通过对社会生活实践的文化表征,宗教文化意味,人性文化韵味综合呈现,从而成为强化壮民族文化及其人文精神的三维构成文化机制。  相似文献   

11.
论黑衣壮母性神崇拜机制及其审美文化内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西那坡县黑衣壮母性神崇拜机制体现为两大方面:即黑神话语崇拜和婚俗中的"安花"、"不落夫家"和"过桥".这两个方面都体现出原始母性神生殖生育崇拜,蕴涵着宗教文化和原始性女性生态伦理审美观及双性和谐审美观.  相似文献   

12.
佛山北帝祭赛活动分为官方祭仪与民间祭仪,在外部表现形态上二者都具有表演性的特点,但从表演者与观演者、表演的地点、表演的情感、表演的目的等诸方面考察,二者的内部构成有着显著的差别。官方祭仪重“礼”,民间祭仪重“乐”。  相似文献   

13.
我国宗教类型的复杂性给我国的宗教事务管理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决策上的难点:一是缺乏对宗教事务管理的预警机制;二是我国多民族的原始宗教因其信仰的多神性、宗教信仰义理解释的含混性、宗教仪轨的随机性、与日常生活粘连性等而往往被执政音忽视,将其排除在宗教信仰规范管理之外对此,应从易引友宗教事件的因素出发,通过立法,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备的宗教管理的法律体系,以切断宗教向危害社会稳定方面发展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信仰民俗是从人类原始信仰中不断传承变异而来的民间思维观念的习俗惯例,是一种精神民俗。《红楼梦》中的信仰民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它所涉及的范围包括神道、巫祝、宗教、色彩、服饰纹样、信物中的信仰民俗。可以说,整个《红楼梦》都充满了神秘的东方精神民俗的氛围。  相似文献   

15.
宋词使用频率最高的字眼,是一个看似和宋词风貌没有很大关系的“人”字.采用数据定量统计和分析的方法,对宋词中“人”字使用频率最高的原因进行探讨,认为“人”字外延义项众多,构词能力极强,本身就是古汉语的基本词汇和高频字.就宋词名家的“人”字使用倾向进行分析,得出有关“人”字的具体高频词,从五个方面归纳这些高频词汇的词义指向,总结宋词中“人”字高频使用的蕴涵所在.  相似文献   

16.
羌族白石神信仰与祭山会是羌族文化中风俗与礼仪的重要部分,也是羌民族宗教信仰中很独特的祭祀文化,通过对该文化的了解,不仅可以研究羌族历史的发展,而且对研究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都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土司制度下的土兵是封建国家武装力量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明代封建中央王朝频繁征调广西壮族土司土兵从事各种军事活动,一方面对加强边疆防卫、稳定社会秩序和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起过一定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加重了广西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影响了广西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导致社会混乱、民众生活更加困苦以及土司土兵征戍制度的变更.  相似文献   

18.
《墨子》注疏是墨学研究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但长期以来却被学术界所忽视。毕沅、孙诒让、张纯一、吴毓江、王焕镰等学者在《墨子》经注方面成就显著,贡献突出。《墨子》注疏的文化意义在于:《墨子》注疏开墨学研究的先河,为墨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早期《墨子》注家及其学术成就,具有冲破传统儒家思想束缚的积极社会意义;近世《墨子》注家以自己的学术成就,为墨学的复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墨子》注家们甘于寂寞、勇于创新的精神在今天仍值得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9.
行动研究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动研究是一个术语,一种社会科学领域中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强调在一定的问题情景中,行动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计划、行动、反思以及评价的动态性、实践性的研究,并且将研究成果在较短时间内运用于实际工作中,以解决实际问题。在教育领域,行动研究对于促进教学过程中优化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但是由于行动研究在于问题的及时解决,而不在于发展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因而其效度不高。  相似文献   

20.
新近发现的清中期黟县钞本《菩萨谱》包含了大量民间信仰信息,所收信仰以家庭祭祀为主,广涉各路神众,反映出当时徽州民众生活在一个由多种祭祀仪式构成的民间信仰世界之中,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生产、生活的每一重要方面都与民间信仰息息相关。同时《菩萨谱》中反映出的信仰世界带有鲜明的小传统特色,揭示出了民间信仰世界中三教融合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