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焦耳定律实验”是初中物理教材中非常重要的验证性演示实验 ,教材中的做法是在两只分别放有不同阻值的电阻丝烧瓶中装满煤油 ,通过加热后 ,煤油温度升高、体积膨胀 ,使煤油在玻璃管中上升 ,来确定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以此验证 :Q =I2 Rt.(如图 1 )图 1按课本上介绍的方法去演示 ,则明显地有 3点不足 :1 不能同时演示热量跟电流、热量跟电阻的关系 ;在说明电流越大 ,产生的热量越多时 ,是分两次实验进行的 ;不同的电流值时所产生的液体高度不能直接比较。2 只能定性研究 ,不能定量研究 ,演示效果差。3 烧瓶…  相似文献   

2.
在初中物理比热的教学中,要做一个演示实验:拿两个同样的烧杯,分别装上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水和煤油,用两个同样的酒精灯给它们加热。从温度计可以看出,煤油的温度升高得比水快。要使水升高的温度跟煤油的相同,就得给水再加热一段时间。 这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相等。这个实验简单易做,但存在着缺点:一是温度计示数变化的可见度太差,学生不易看清;二是酒精灯加热的情况(或说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是否完全相同?学生对此往往会产生疑惑,为了克服以上两个缺点,可以采用下面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学物理教学中往往有一些内容需经过实验来验证定律。怎样来验证,是值得研究的。 1.例如初三“电功、电功率”一章中的焦耳定律实验,教材要求通过实验改变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来观察其与产生热量的关系。教材中使用了装满煤油的烧瓶,加热后观察体积膨胀情况。但是焦耳定律的公式Q=I~2Rt并不是用这个实验得出的,而是直接给出的。因此这个实验实际上只起了一个定性比较的作用。学生学习的知识实际上总是以间接经验为主,不可能事事都是  相似文献   

4.
1 焦耳定律实验的改进现行初三物理教材《焦耳定律》的演示实验 ,虽然演示效果良好 ,但是在实验中有以下不足 :1.用煤油作为吸热膨胀的物质欠佳。由于注满烧瓶的煤油质量比较大 ,吸收一定的热量后 ,温度升高不大 ,况且煤油的热膨胀系数很小 ,即使用很细的玻璃管做实验 ,液柱上升也极缓慢 ,耗时较长。2 .教材中的实验需要分两次进行 ,耗时多。3.煤油颜色浅 ,在玻璃管中上升可见度低。4 .课前准备时需将两烧瓶注满煤油并且要调整两管中煤油高度一样 ,不易操作。5.因为液体用的是煤油 ,实验后洗刷麻烦。鉴于以上不足 ,我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  相似文献   

5.
《科学》(华师大版)九年级在比较水和煤油比热的实验中,这样叙述:“两只相同的酒精灯,认为它们每秒钟放出的热量是相等的……”我们认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种提法是很难实现的。因此,我们用电阻丝板和学生电源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6.
现行初、高中物理课本都有焦耳定律,在初中课本里介绍了演示实验方法,我认为此实验方法有几点不足: 1.实验只能定性,不能定量。当R、t不变时,只能演示出通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无法看出电流生热和电流强度的平方是成正比的。  相似文献   

7.
焦耳定律演示器的现状分析河南周口师专物理系李向东,社远东,晁明举焦耳定律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一个基本实验。验证Q=I2Rt中热量Q与电流I、电阻R、时间t的关系。本实验的关键是对热量Q的测量问题。根据吸热物质和热量测量显示方式的不同,对现在中学所应...  相似文献   

8.
比热演示器的制作及使用杨兆民(河南省平顶山师范学校467000)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中关于“不同物质的比热不同”的实验,在教学中演示有三点不足:1.装置要求较严为了保证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等,除了要选用两套完全相同的酒精灯、石棉网、烧杯之外,还要确保酒精...  相似文献   

9.
普通中学在开展理化生实验中,需要用到蒸馏水。一般中学不具备蒸馏水器,市售的蒸馏水器耗电量大,电流达数十安培,学校现有线路不能适应,且价格较高,热效率较低。为解决一般中学教学用蒸馏水的供应问题,我们利用离子导电产生热量的原理,制作了一个简易蒸馏水器,经试用,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中,关于焦耳定律的(定性)演示实验,不仅需要时间长(一般需5分钟之多)、电压高,而且在进行电流产生的热量和电流强度及通电时间之间的关系的两次实验中,都需要看表计时并与记忆中的前一次效果相比较,不能通过一次性对比得出结论,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我们利用气体热膨胀的原理,制作了如下图所示的焦耳定律演示器,在教学中应用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初中物理第二册p.62图3—1演示实验,是通过对相同质量的煤油和水,在相同酒精灯火焰加热时温度升高不同,来研究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热量不相等的物质特性。这个实验装置的缺点是:①实验要求酒精灯的火焰一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影响,不容易做得好。而且在调节火焰时,花时间较多。②用普通的小温度计测温,只能老师自己或前排几个学生观察到实验结果,实验可见度太小,效果不好。  相似文献   

12.
在电磁感应等实验中涉及将微弱电流用演示电表显示时要用到微电流放大器。现在各种微电流放大器产品以及正在研制的均不少,本文就教学演示用微电流放大器的技术性能和设计作些探讨。 一、教学用微电流放大器的特点和要求 教学用微电流放大器的要求是根据其使用特点而决定的。在教学中微电流放大器主要用在电磁感应的单根导线切割磁力线中,另外在其他一些实验中产生的电流也属微弱,例如光电效应、温差电动势。  相似文献   

13.
交流电的最大值和有效值是表征正弦交流电的重要物理量。最大值(Im,Um)是交流电在一个周期内所能达到的最大数值,而有效值(I,U)是指交流电和直流电通过相同阻值的电阻在相同时间内产生相同热量的直流值(i,v)。由于在课堂上准确地测量电流的热效应相当困难,所以很难用实验来演示最大值与有效值的关系。本文介绍一种利用氖泡的启辉电压来演示交流电的最大值与有效值的关系的实验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据我们所知,在物理教学中,通常在两个电路分开作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实验。这样作实验,不仅不能给人一个通、断电自感的完整印象,而且还往往引起一系列误解:断电后瞬时,误认为电感支路中的电流会突然地比原来还强;断电后瞬时,误以为电阻支路中的电流一定比原来强;……一般认为,在一个电路的同一部分是不可能依次观察到通、断电自感现象的。然而,我们作成了这个实验,称之为“完整的自感实验”。这个实验不仅给人一个通、断电自感的完整印象,还能避免使我们产生各种各样的误解。 一、理论分析 一个具有自感系数L、电阻R_2的线圈与一个电阻R_1的电阻器并连后,通过电键  相似文献   

15.
四、电磁现象电磁现象主要是讲磁场的产生、磁场的性质、电流产生的磁场与电流的关系、电磁铁的应用、产生电磁感应的条件、感生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取决于哪些因素、电动机和发电机等。目前在教学中,演示实验较多而学生实验很少,学生做题多而不会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  相似文献   

16.
九年级化学教材中吸热、放热现象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物质溶解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变化;二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引起的热量变化。教材上的演示实验都是用温度计进行测量,但是由于温度计的刻度比较细小,远处的同学根本观察不到。为此,笔者进行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17.
在一次观摩教学比赛过程中,一教者在给学生演示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乙醇与金属钠的实验中,他按照教材上的装置,先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无水乙醇,再加入一小块新切的、用滤纸擦干表面煤油的金属钠,然  相似文献   

18.
针对深化学生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实验设计与实验创新能力,探讨了苯、四氧化碳、煤油这几种高中学生较为熟悉的有机液体除常规萃取操作之外,应用于碱金属与水的反应、隔绝空气制备Fe(OH)2、防止易溶气体溶解时产生的倒吸及洗气等实验的巧妙设计。  相似文献   

19.
现行高中化学教材 (必修 )第一册中的钠与水的反应演示实验 ,很多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了改进探讨 ,从散见于有关刊物上的改进结果分析 ,仍摆脱不了反图 11煤油层  2水层  3止气夹应剧烈 ,钠粒四溅、危险性大、生成的气体难验证的缺点。笔者在指导学生实验的实践中 ,做了如下改进 ,并经反复试验 ,实验效果好 ,能克服上述不足之处 ,现介绍如下。1 实验装置 (如图 1)2 操作方法与实验现象(1)按图 1连接好各仪器 ,检查气密性 ,然后打开止气夹 ,从漏斗中依次加入滴有酚酞试液的水、煤油及比漏斗内径稍小的钠粒。(2 )当钠粒经过煤油层与水面…  相似文献   

20.
在现行教材中,苯与溴取代反应的演示实验是在圆底烧瓶中进行的。由于反应放出热量,使苯与溴都产生了气化现象,烧瓶内充满了苯和溴的蒸气。当把烧瓶里的液体倒入盛有冷水的烧杯里时,苯和溴的蒸气外逸,污染教室内的空气。为此,我对这一演示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一、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