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约翰·斯托特纳随意调整一下电子计算机发出的声音,他就可以让人们听到一种象是从大教堂里发出的竖琴弹奏声,或者象是从窑洞里发出的和谐的长号声。计算机已经为一类新型作曲家的出现开拓了道路。他们可以  相似文献   

2.
51岁的莫里哀(1622—1673),写完喜剧《心病者》,就请剧团赶紧排练。当这部喜剧演出时,他的病情很重,但他仍坚持担任剧中的主要角色。由于身体难受,不得不皱眉咳嗽,观众还以为他表演逼真,一个劲儿地为他鼓掌喝彩。他痛苦到了极点,大叫一声,就不省人事了。人们把他送到家里,不到四小时他的心脏便停止了跳动。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势大于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修己 《东方文化》2002,(5):106-110
自从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现代学研究界发出“重写学史”的呼声,十余年来“重写”之声从未间断,今年又有“学史重构”的学术研讨会?这说明人们对已成的《中国现代学史》或《20世纪中国学史》,尚感未能满意,仍企盼着更为新鲜、更具突破性的新;所以,“重写”、“重构”之声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4.
中国气功美国走红贾湛编译纽约的6月,热气灼人。市中心拥挤的交通,喧闹的街道更使人烦躁不安。然而在距帝国大厦半个街区的“生命之源”中心里的人们却在享受着海风拂面般的凉爽。原来他们正在做气功。随着教练缓慢而轻柔的讲解声,练功的人们把双手举至头上,然后缓缓...  相似文献   

5.
龙腾虎跃,叱咤风云,这几个字可以说是对甘肃省京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陈霖苍舞台形象最好的写照。这位闻名海峡两岸,获文华、梅花两项中国戏剧界最高大奖的京剧花脸,几乎每次登台亮相,都博得台下一片叫好之声。他的表演那么自信。自如,他塑造的艺术形象个个神采奕奕,栩栩如生。十年磨一剑,功到自然成。出身于北京京剧世家的陈霖苍,自幼种下了对京剧艺术的挚爱之情。他从艺近40年来,不论当学生,还是当演员,总是创造和利用一切机会。机遇,博采各派唱腔艺术之精华,刻苦磨炼,终于成就为一名大家。他先后在(八一风暴)。(南天…  相似文献   

6.
魔术师的爱     
有一天,小镇上来了一位先生.他变了一个魔术,在人们心中烙下了一个深深的印记. 天刚刚亮,朦胧的雾气笼罩着大地,笼罩着小镇的房屋.偶尔有几声叫卖声.隐隐约约中一个中年男人,他挑着担子,迈着轻捷的脚步,正走在小镇唯一的繁华路口.显然,他的担子并不重.他找了块干净的地方,放下担子坐了下来,巴嗒巴嗒地抽起烟,等待着雾气的散去.  相似文献   

7.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生活于专制统治之下的文人,面对皇权的压迫,往往委曲求全,明哲保身,多幽怨之声,少节厉之气。但也总有那么一两声雷鸣,撕破暗夜的阴霾,在荒芜空阔的原野上清晰可闻,经久不息。杨恽的《与孙会宗书》就是这样的惊世之声。  相似文献   

8.
婷子 《世界文化》2002,(4):25-25
一个时代的结束 人们永远无法忘怀2002年1月7日,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巴黎马尔索大街,无数摄像机、照相机的镜头对准了一直充满了衣物摩挲之声的金色大厅。所有人都想成为这一历史时刻的见证者:驰骋服装界四十载的服装大师伊夫·圣洛朗宣布告别服装行业,也许连圣洛朗高级时装公司的所有者Fancois都没有预料到这一告别展示活动会引发了如此大的效应。在众多模特、朋友与记者面前,伊夫·圣洛朗,这位才华横溢却依旧十分羞涩的大师用颤抖的声音宣读了自己的告别宣言。在宣言中,圣洛朗再次强调了自己对女性的欣赏与爱慕,以及能够为她们服务的愉悦之情。为了向这位将服装提升到艺术范畴的大师表示敬意,法国Canal+电视台在1月25日专门为他举办了一台晚会。 伊夫·圣洛朗宣布退出服装界不只是他个人的引退,而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在这个时代里,服装更多地反映了设计师的激情与热情,使得人们认识到他们才是真正的明星。  相似文献   

9.
在神奇秀丽的湖南省张家界市,有一位以独特的方式描绘表现张家界山水风光的土家族画家,他就是砂石画的创始人李军声。所谓砂石画,即利用各种彩石、枯老树皮、叶壳、根枝等不褪色的天然材料,经过铺洒、剪截、粘贴等手法,使其既有中国水墨画之神韵,又有西方油画之意境,同时还表现出版画、  相似文献   

10.
交谈与健康     
与人交谈,是人们习以为常的事。尽管偶尔有人在演讲前会感觉双手发凉,但往往体会不到自己在讲话、交谈时,身体内部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经过20余年的研究,我们发现所有的交流行为都会涉及全身各个器官,有时甚至涉及面极广。人们在用语言讲话的同时,全身的神经、肌肉也都被调动起来。这种“心底之声”对我们每个人的健康和精神生活是必不可少的。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人们在交谈时,心血管系统,特别是血压都会受到影响,哪怕是关于天气好坏等无关紧要的轻松话题也是如此。通常人们量血  相似文献   

11.
学人寄语     
戴璉璋 《中国文化》2013,(1):2-F0002
马一浮先生讲述六艺,绝对不只是要传授一些古代文献学方面的知识而已。他有使人人"复其本然之善,全其性德之真"的弘愿,他要凭藉六艺之道使人们"尽己之性,尽人之性",以体现"圣人之盛德大业"。马先生说:"六艺之教莫先于《诗》";又说:"六艺之教终于《易》而已"。所谓六艺,毕竟有"六",如今只著重《诗》与  相似文献   

12.
正人们熟悉"雪莱"的名字,通常是指珀西·比希·雪莱,因为他是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而他的夫人玛丽·雪莱(Mary Shelley,1797—1851),人们却不熟悉。事实上是她通过编纂《雪莱诗集》,成就了雪莱之名,而她自己则创作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又译为《科学怪人》),从此科幻小说登上文学舞台,她也成为"世界科幻小说之母"。童年的坎坷经历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20世纪的一位世界伟人。他的存在,是一个历史的存在。人们铭记着他,缅怀着他。时值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我采访了中国文艺界部分领导和艺术家,听他们畅谈毛泽东。他们对伟人的缅怀之情深深感染着我……  相似文献   

14.
杨慎没有专门的易学著作,但有大量的讨论易学的考论性文字。杨慎祖父杨春始治《易》,于是受业者相继,取科第不绝。其父杨廷和深于《易》,杨慎自己也以《易》中试。此外,在杨春教授之外,杨慎另得福建乡进士魏浚易学之传。他之所以不注《易》,乃以经传言性命之详,不愿屋下架屋,而以刊谬正误为意,认为此亦关系至理。杨慎易学以明象为先务,对《周易》字辞音义多有考订,多有独到之见,颇能启人之思,但又时有穿凿附会。他辨疑宋代易图,实开清辨易图之先声。他考订《易》韵读,创新古音学,在音韵学上承上启下,贡献良多,开清初顾炎武《易音》之先。杨慎伪作《古文参同契》,又创商瞿为蜀人之伪说,影响甚大。在易学义理方面,杨慎也有独得之见,如其性情不离之说即得力于易学。杨慎易学开蜀学之新风,在全国易学史上也有重要影响,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5.
芦墟山歌考     
邱红革 《寻根》2015,(2):93-98
"荆艳楚舞,吴乐吟","江南吴歌,荆楚四声"。吴歌是江苏省最具民间特色的民俗文化,据乾隆刻本《声歌》记载:"吴江之山歌唱法高揭,以悠缓收之,清而不靡,其体皆赠答之词,不失相合本格,其旁引曲喻,借物借声之法,淳朴纤巧,不失古乐之本体。"  相似文献   

16.
苏东坡虽然没写过以“实践论”为题目的文章,但他的确在文章中发抒过“实践论”的观点。这集中表达于他的两篇散文《石钟山记》和《日喻》中。 《石钟山记》中的“石钟山”是鄱阳湖靠东岸的一块巨石。它以能发出洪钟之声而得名。对此,《水经注》的作者郦道元的解释是:“巨石下临深渊,微风掀浪使水石相击而然。”对此说,世人多不置信。唐代的洪州刺史李渤,还曾亲自去探察。经过敲击,他听到南石  相似文献   

17.
1974年,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面世,给世界带来巨大的震撼。时隔六年的1980年,秦始皇陵又给世人带来一大惊喜,在位于秦始皇陵西侧的20米处,考古工作者勘探出一个车马坑,出土了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秦陵铜车马与观众一见面,立即引来赞声一片。人们被它的美轮美奂所倾倒,因此被称为“青铜之冠”。  相似文献   

18.
一谈到唐太宗,人们自然地认为他吸取了隋亡之教训,励精图治,开创了贞观盛世。笔者认为,在论述唐太宗的法律思想时,却不能这么简单。准确地说,他更大程度上是吸取了隋兴的成功经验,从而开创了中国法律史上的新时代,使当时成为中国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轻刑时期。  相似文献   

19.
应,一边转身走回阿尼的车边,一边道:“旅游的。”进了文化部的办公楼,与文化官员卢森保格先生寒暄后,他带我参观了政府办公楼的里里外外。在介绍一个不大的圆桌形会场时,他说,政府所有的会议都是公开的,记者们可以在两侧玻璃后的房间旁听。有时这里也演奏音乐会,会场音响极好。他对我的音乐进行了评价,所用言辞及观点绝非一般人所能表达,并邀请我在此办演奏会。我问:“您演奏乐器或对音乐有特别研究吗?”“是的”,他说,“我的儿子打爵士鼓,现在英国伦敦演奏……”。以色列《音乐之声》的主持人伊斯瑞力先生告诉我,他喜欢我…  相似文献   

20.
今年一月为拜伦诞生200周年纪念。他作为一名诗人,一个男子汉,无论是他的生前或在他死时,都唤起了人们非常强烈的情感。时至今日,这种情感依然不衰。作为诗人,拜伦曾被伦敦的贵族和文人捧为名流,而批评家及道学家们却对他的诗妄加指责。多情的年轻女子视他为崇拜的偶像,因而放荡、乱伦、鸡奸的谣传把他搞得如此臭名昭著,致使他不得不在1816年流亡国外。作为希腊独立战争的一位英雄并为之而献出生命的拜伦却赢得了希腊人民的衷心爱戴,他的死使全希腊人民沉入悲痛之中。然而,威斯敏斯特教堂和圣保罗教堂的教长却拒绝安葬他的遗体。一位诗人,既能获得人们如此的赞扬,而同时又遭到一部分人如此的嫌弃,是极为鲜见的。拜伦以他的诗歌而闻名于世。但在其《恰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