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以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杜维明、余英时为代表的现代新儒家政治文化总体倾向的分析,揭示了新儒家在政治文化选择中从德治论转向法治论的艰难性.本文认为,由于新儒家不能处理好对待传统儒家政治文化的持与变、守与革的关系.不能解决好“内圣”与“外王”、“返本”与“开新”、“体、用”与“本、末”三个基本问题,因而难以对传统儒家政治文化作出质的超越,其振兴儒学的努力难以取得真正的作为.  相似文献   

2.
徐复观是中国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他从关注现实政治、把握政治与人生之关系出发,探讨了民主政治问题,进而把儒家政治思想与民主政治相结合,力图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合理思想资源,以打通中国走向民主政治的道路。徐复观的这一致思努力,丰富和发展了中国近现代民主思想,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富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徐复观是中国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他从关注现实政治、把握政治与人生之关系出发,探讨了民主政治问题,进而把儒家政治思想与民主政治相结合,力图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合理思想资源,以打通中国走向民主政治的道路:徐复观的这一致思努力,丰富和发展了中囱近现代民主思想,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富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阿尔都塞阅读福柯,意味着我们将把阿尔都塞的政治哲学思想作为起点来谈论福柯哲学思想的核心:权力、知识.学界普遍认为阿尔都塞是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开山人,而福柯是后结构主义的代表理论家,但正如阿尔都塞不承认自己是结构主义者一样,福柯也不认同自己是后结构主义者.因此,从阿尔都塞来阅读福柯,文章没有以所谓的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作为分界线,来谈论他们思想的异同,而是具体到启蒙时代以来哲学家所谈论的“人道主义”为起点,即“人的主体问题”.此外,“主体”作为文章的线索将延续到第二部分的“权力”理论和第三部分“政治化哲学”与“去政治化的政治哲学”之间关系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观点     
《教育科学论坛》2009,(7):80-80
蒋建华:“解释与解决教育现实问题”是教育科研成果表述的新的学术路径 蒋建华认为,在理论与实践、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维度上,就教育科研的终极目的而言,“面向科学、面向学科”的教育科研成果表述方式要突破对“学术”的传统理解,处理好学术与思想的关系,直面教育现实问题,特别是热点、难点、敏感和盲点问题.开拓“解释与解决教育现实问题”的科研成果表述的新的学术路径。  相似文献   

6.
徐复观是中国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他从关注现实政治、把握政治与人生之关系出发,探讨了民主政治问题。进而把儒家政治思想与民主政治相结合,力图发掘中国传统化中的合理思想资源,以打通中国走向民主政治的道路。徐复观的这一致思努力,丰富和发展了中国近现代民主思想,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富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徐复观通过对史料派的批评,强调史家主体意识的介入对于把握和理解历史事实具有重要性,并认为历史的主客体之间是互为相融而不可割裂的对话过程。在选取事实标准方面,徐复观承认主体的时代、现实关怀意识主导着史家选取历史题材的导向。在材料的考订与诠释方面,徐复观认为考证应从基本文献入手,应意识到决定如何处理材料的是方法,但决定运用方法的则是研究者的态度。徐复观认为历史认识的客观,是限定在一定范畴内带有主体性之客观,随着主体观念的变化、材料的扩充,主客体之间始终处于不断的对话、理解的过程中。对于客观的检验尺度,徐复观特别强调材料层面的检验和史家人格自律的重要。  相似文献   

8.
现代新儒家中的主要人物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反传统”都进行过多角度的反思,其中以徐复观的反思最具代表性。他的反思主要体现在反对颠倒学术思想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强调对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与传统思想文化应加以区分;拒绝形而上的穷究,强调传统与现代并不矛盾,力主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疏释;主张不应有中西之争,反对全盘西化,重视传统思想文化的历史考索;客观评价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强调知识分子对传统和对历史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提出了“文化自觉”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9.
学术主知,政治主行,它们之间具有不同的运行规则,但又都致力于社会发展、人民安康,因而其本质又是一致的,对此,学术与政治需要和谐共融.但现实中学术与政治的不和谐音符警示我们,要谨防政治过度干预学术,要防止学术政治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术与政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化世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有现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形成受地理、传统、家族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分析皖籍文化世家基本特征,梳理部分代表性世家家学传统的历史变迁,总结文化世家传承规律。皖籍文化世家特征包括以血缘为纽带,时空聚集分布;以地主经济为基础,注重“官位”和“门第”;以教育为途径,以礼制为规束;类型复杂,行业分布广泛。大量皖籍文化世家起于学术影响,其学术影响与政治地位互相映照;“通”“变”贯穿于发展轨迹之中;家学传承中讲求经世致用。  相似文献   

11.
一方面是新闻传播本科教育的扩张,另一方面是媒介就业难度的增长,省属院校新闻本科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发展的难点表现为盲目扩招,缺乏预警机制;学术队伍不稳定,缺乏在学术领域有影响的领军人物;学界业界两张皮,缺乏必要的双向沟通.应采取的对策是在学术队伍建设上,倡导“与传媒同行,与问题同在“的治学理念.在人才培养上,实施“盯住一流,培养部分高手“的现实策略.  相似文献   

12.
“胜浦三宝”是胜浦人民世代传承的山歌、宣卷和水乡服饰的合称。它折射出了传统胜浦生活的各个侧面,具有极高的民族文化传承价值、学术价值、实用价值、审美价值、民族交流价值。当今,由于胜浦由农耕社会向城市化社会过渡,“胜浦三宝”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其生存状况堪忧,需要着力保护。第一,应该对“胜浦三宝”的物质部分进行保护;第二,要保护“胜浦三宝”传承人;第三,重视“胜浦三宝”展览场馆的建设;第四,要加强媒体的宣传;第五,要保护“胜浦三宝”赖以生存的“生态场”。常熟理工学院作为地方高校,应该在“胜浦三宝”传承与保护工作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日本近代中国学,是指在近代文化运动中从世界文化的研究中独立而形成的对中国文化的近代性研究,它并不是明治时代之前的传统的“汉学”的自然的衍生.由于构成近代中国学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基础与传统“汉学”已经有了重大的差异,尽管它们都是以中国文化作为研究对象,但是,作为一门近代性的学术,它在学术观念与方法论上,都与“汉学”不同,有其新的内容和新的形式.实际上,日本近代中国学与传统“汉学”之间,是以前者否定后者的形式互相联结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4.
根据后殖民主义理论中的“他者”概念与赛义德的文化抵抗理论,格雷厄姆·格林的小说《权力与荣耀》对后殖民的叙述主要体现为“他者”身份的倒置和反教背景下意识形态抵抗的隐喻。小说颠覆了传统的“他者”形象,同时真实展现了第三世界国家在后殖民时代面临的现实和作为“非殖民化运动”重要部分的文化抵抗。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前,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史研究努力实现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将回答现实政治问题作为研究的落脚点,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服务;新中国成立后,它在强化科学性的同时,发扬关注现实政治的传统,通过揭示近代中国的历史规律,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服务,用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年,发挥了资政育人作用.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优良学术传统,是今天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应该继续坚持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徐复观教育哲学思想的基础是人性论。在徐复观看来,儒家教育哲学思想的历史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人格世界的完成;第二是奠定了中国学术发展的基础;第三是对教育价值的积极肯定。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统领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关系:第一,正确处理好继承性与创新性的关系,继承与创新是统一的,只有坚持继承,才能为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创新也是对传统经验一种新的延续;第二,正确处理好政治性与科学性的关系,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政治观是一致的,科学的世界观是正确的政治观的理论基础,正确的政治观是科学的世界观的现实体现;第三,正确处理好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关系,理论与实践是对立统一的,理论对实践是依赖的,而理论对实践是超越的;第四.正确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三化”与生活化的关系,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内在统一的,生活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三化”的载体,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  相似文献   

18.
政治价值观是政治思想的基础和前提.韩非子政治价值观的形成与其个人经历、学术传承,以及他对其他学派思想的批判吸收和对历史、现实的考察密切相关.从根本上说,韩非子的政治价值观即“尊君而强国”,他一系列的政治主张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的.  相似文献   

19.
文革中的学术研究比起文艺批评来要冷寂得多,这是由学术研究的特性决定的。文革学术离政治运动的前沿较远,但并不等于说,文革学术就与文革政治无关,恰恰相反,文革政治利用学术为其服务。论文从分析“评《水浒》”运动和“评《红楼梦》”运动这两场运动入手,看“文革”影射现实政治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20.
古代文学学科建设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因其具有史学性质,要直接为当前现实服务是有违它的学术本性。但又必须紧贴现实,关注现代文学与当前精神文明的建设;虽不能直接为政治服务,但政治意识是其“最高最后之意境所在”,故不能疏离政治,“缺失”思想;学术研究需要大家的关注,必要的协作。而“私人化”则更具学术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