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下肢语义场是词汇系统中典型的语义场之一 ,这一语义场的“能指”从古到今发生了比较显著的变化。本文拟对古汉语下肢语义场内各义位的使用及其历史演变情况作较为详尽地描写 ,在此基础上分析各语义子场内多元体存在的价值 ,探讨下肢语义场的演变特点及规律 ,探求下肢语义场演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先秦时期,“问”与“对”配对使用,至唐五代,“答”在“问答”义场中表现活跃,逐渐取代“对”的义场核心成员地位,怀疑此时“对”在口语中已经消失,宋元明清时期,“对”在书面文献中用例也已极少,最终退出“问答”义场。  相似文献   

3.
黎金娥 《海外英语》2011,(5):291-292,297
"耳朵"在美国语言学家斯瓦迪士的核心词《百词表》中居第39位。通过对英语耳朵语义场的考察,发现ear是该语义场使用时间最长,居主导地位的词。该语义场其它成员的出现和所有词词义发展,都是特定的相似性和相关性经突显后,通过隐喻进行跨域投射,或经过转喻进行域内转移两种途径实现的。一方面,形貌、位置和功能三个方面的相似,ear的意义扩展为"心耳;收音机",ear和lug都喻指"(器物两旁的)耳子,捏把,柄";也使得ear以外更多的词被用来表达耳朵或是耳朵的一部分,这些词加入并扩大了该语义场。另一方面,因为功能的相关,耳朵由指称身体器官本身转指其它事物。不仅用ear和lug来喻指发出听动作的人,还有效地建构起ear这个词的新的意义,更加丰富了它的语义。  相似文献   

4.
先秦时期,“语告”语义场内主要成员包括“告”、“谓”、“语”,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成员格局不变,但“告”和“语”的句法格式发生较大变化,唐五代至宋元时期,“语”和“谓”先后消亡,最终形成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动词“告”独自承担语告表达功能的格局。  相似文献   

5.
在英语"油脂"语义场中,虽有外来词不断加入,但源自古英语时期的本土词fat至始至终占主导地位。在激烈的竞争中,oil取代了古英语词ELE。这些外来词不仅壮大了"油脂"语义场,也使这个概念的表述更加细化,体现了人类认知世界的进步。本语义场成员的语义演变途径是以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和以相关性为基础的转喻。凸显的引申义是"阿谀奉承"和"贿赂"。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探讨"贼"字的语义演变过程。动词"贼"字也跟随了实词虚化的潮流,由动词一步一步演变为副词,而且在这个虚化过程中,一些意义脱落现在几乎不用,只在一些固定短语中存在,而后起的虚词意义将成为整个语义的主体。但是我们最常用的工具书对贼字副词的释义仍比较滞后。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研究先秦——两汉时期"思考"义动词语义场的基础上,对魏晋南北朝——宋代这一语义场的演变情况进行研究。通过详实地调查与描写各成员的具体情况,分析这一语义场呈现出的演变迹象及原因,为探究"思考"类语义场在整个历史中的演变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表示战胜了对方即胜和被对方打败了即败的意义,上古汉语形成一个反义语义场,战胜了对方之义主要用克、捷、胜、败0等词,被对方打败了之义主要用负、败、败绩、北等词;发展到中古汉语,先后增加了输和赢等;发展到近代汉语,又先后增加了失败和胜利等。  相似文献   

9.
叶惠美 《考试周刊》2012,(28):31-32
"理"的语义演变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和谐"是"理"演变历程中的实质和核心。  相似文献   

10.
所谓"餐食"是指"把固体食物吞咽下去"。在上古汉语中,人们用12个词项来表达此义位。餐食语义场经过上古前期、上古中期、上古后期三个时期的历史演变,呈现出了各成员在发展过程中内部要素之间的消长和更替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以大量媒体的现实语料为基础,对部分"XX门"的语义特征进行分析,指出了"XX门"表达中,"门"的语义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汉语中,"简直"是一个很常见的副词。但对于其语义来源和现代汉语中的语义,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完美的解释。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结合自古以来各个时代的相关语料,从"简直"的初始意义入手,试图分析出这一副词语义的来源,并进一步明确"简直"在今天所表示的不同语义。  相似文献   

13.
语义场浅释     
语义场是研究词汇的一个重要单位。一种语言的词汇不是语言单位的简单堆积 ,它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场”。这些场以意义相近为基础把词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4.
"羽毛"是语言中最核心的词之一,在斯瓦迪士(M.Swadesh)的《百词表》中居第36位(feather),考查魏晋传世文献,研究魏晋时期"羽毛"语义场的构成、使用及演变情况。魏晋"羽毛"语义场共有5个成员:羽、毛、翮、翰、翎,代表词为"羽"。  相似文献   

15.
张静 《鸡西大学学报》2013,(11):141-142,156
对古语词“厝”本义的不同见解,可将“厝”归为表“磨刀石”的形声字和表“房屋挂干腊肉”的会意字。根据李如龙提出的方言特征词理论,并结合部件分析法和福建当地人文历史,我们可以将闽方言特征词“厝”的语义从古语词义项演变归纳为两种轨迹。  相似文献   

16.
上古汉语"红"的语义场研究及其历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考上古文献,“红”的语义场有10个成员:丹、朱、赤、赭、彤、绛、红、绀、赦、鲰,但在先秦时期,占主要地位的为“丹”“朱”“赤”,而西汉以后,“红”的强劲崛起打破了这一局势,各颜色词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7.
名词“拐”从本义到“拐杖”义、“跛行,瘸”义的语义演变,考察了这两个语义场中“拐”与其他成员的替换消长情况两种语义演变分别涉及泛化、隐喻、转喻等机制,“拐杖”义语义场的演变体现了汉语复音化的趋势,“跛行,瘸”义语义场成员的差异体现了典型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考察“话说”语义演变过程,认为其从表示“行为义”的实在动词发展为句首发语词,并进而虚化为话语标记,并且其语义演变过程中存在主观性不断增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蓝越 《现代语文》2009,(11):55-57
“喫(吃)”,是继“食”和“饭”之后“食用”类词的又一成员,它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时基本活跃于口语之中;五代时在口语中完成了与“食”的义位替换;到了宋朝,“喫(吃)”字大体上确立了在“食用”类词中的统治地位;在现代汉语中它已发展成为“食用”类词的核心。本文拟从词义演变的角度,通过统计的方法观察“吃”在“食用”语义场中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耿丽君 《文教资料》2014,(18):30-31
古汉语中,"气味"类相关词项可组成一个语义场,本文将它们细分为"香"和"臭"两个子语义场,利用语义场理论对这些词项进行定性和定量考察,并分析它们的语义场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