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拉蚯蚓     
张炎冰 《钓鱼》2013,(12):23-23
小米颗粒小、轻,不能直接装钩:红虫细、短、体薄,一旦装钩时刺穿了,体液流失只剩一层皮效果就差了,所以有拉小米和拉红虫。蚯蚓,有粗有细有长有短,以它为饵要选择合适的长度和粗度,让钩尖从头部或体侧刺入,也可以按钩的长短掐成段装钩。传统钓用虫饵都是藏钩于饵,可是活蚯蚓蠕动伸缩,一旦刺穿了露出钩尖,有些鱼就不咬钩了。  相似文献   

2.
巧用蚯蚓     
蚯蚓是钓鱼人最熟悉的钓饵,用它可以钓很多种鱼,有“万能钓饵”之称。 常用的蚯蚓有红蚯蚓和青蚯蚓两种。青蚯蚓因为腥气非常浓重,是钓无鳞鱼的佳饵。在使用蚯蚓时,除了要求其鲜活外,还要考虑蚯蚓的装钩方法,钓大小不同的鱼要有不同的装钩方法,要充分做到因鱼置饵。 钓小鱼杂鱼时,要选用火柴杆般粗细的红蚯蚓配伊势尼3号、4号钩。装钩时先将蚯蚓截成半厘米长的小段,然后套在钩尖上。这样,小鱼咬钩刚好嘴对钩尖,提竿便能中鱼。尽量不要让钩尖外露,以免鱼食饵时  相似文献   

3.
张之晔 《钓鱼》2008,(4):20-21
用蚯蚓钓鱼的时候。有人把它掐断了或拍死了装钩,钩卧底,饵不动,鱼长时间不咬钩了,轻轻把钩提起一点,再沉下去,饵动了鱼就咬钩了。受此启示,有人用活蚯蚓,让饵动起来,后来又有了半腰装钩两头活。台钓强调摆幅,子线长,摆幅大,也是钓饵动起来。但鱼情不同,有的鱼非动态饵不食,而且对动的幅度、频率都很挑别,动快了不吃,动慢了不吃。有的饵动了反而不咬钩了。  相似文献   

4.
张之晔 《钓鱼》2013,(22):24-25
蚯蚓用作钓饵历史悠久,概括起来有4个特点:腥膻味重,啥鱼都吃;大小合适,持钩性强;取之方便,装钩简单;蠕动活饵,能逗能守。缺点是不卫生,有破坏生态之嫌,所以竞技钓鱼禁止用虫饵,包括红虫、蛆、米蛀虫。不过人工养殖,成了商品饵的蚯蚓就不在此例了。商品饵出现后有了"蚯蚓鲫""红虫鲫",将加工后的蚯蚓粉、红虫粉、鱼粉、虾粉添加到以米豆麦黍薯为主要原料的鱼饵中就有了腥饵、腥膻饵和腥香饵。然而粉状饵与鲜活的蚯蚓是两回事,有味无形,没有体液,不再蠕动的蚯蚓饵与其他商品饵毫无  相似文献   

5.
我喜欢在自然沟渠(静水)用手竿垂钓,钓的是一份野趣。我们这里,沟渠里多的是鲫鱼。我曾先后用面食、蚯蚓垂钓,效果均不太理想。纯白面饵太普通,对鱼没有特别大的吸引力;蚯蚓装钩又太慢,而且脏手,气味难闻,二者均不合我意。 用芝麻糊面饵钓鲫,纯属偶然。一天晨起后我用开水冲芝麻糊当早点,吃的时候突发奇想:芝麻糊醇浓的甜香味不正好适合于鲫鱼的口味吗?想到  相似文献   

6.
吴芜 《钓鱼》2011,(7):18-19
传统钓鱼多坠钩沉底,出于藏钩于饵的需要,都是按钓饵形状选择鱼钩。如以蚯蚓、蛆、米蛀虫、鸡鸭肠管、虾虫等饵装钩用袖形,用玉米粒、熟红薯、面团、米饭粒作饵用丸形。两者的区别主要是钩柄长短和钩弯的宽窄,虽也有钩条粗细和钩颈长短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陈钢 《钓鱼》2005,(11):37-37
一、区别装钩法 将中等大小的蚯蚓分成三至四段,分别装钩,头部一段延用传统装钩方法,即钩从蚯蚓头部刺八,去掉蚯蚓项圈部分或过项圈留一部分蚓体(大部分鱼不喜欢蚯蚓项圈处的气味),对其余蚯蚓段,装钩时先用鱼钩在离断口1~2毫米处横刺八蚯蚓段体,可刺八单层,也可刺八双层,而后将钩打个弯,顺穿八蚯蚓段腔内,这样就起到了很好的固定作用,垂钓时也不会让鱼轻易地拉出或吃掉钓饵。  相似文献   

8.
《垂钓》2011,(12):36-37
将蚯蚓装钩后在水瓶里一蘸,再放到红色商品鲫鱼饵里打个滚……如此三蘸两蘸,一只颜色鲜艳的小小“红绣球”就被抛了出去……帅气的小鲫鱼们,接二连三地被砸中了。  相似文献   

9.
自台钓法九十年代初传入我地后不久,我便开始尝试着将其从竞技池引向“野战”水域。以前,粉饵装钩均是“搓粒”为主,由于“搓”装的团粒不能做得很小,加上冬春季的鲫鱼嘴张不大,胃口又小,故收获量不明显。近几年,随着“拉饵”装钩的普及应用,对春季张不大口的鲫鱼来说,那絮状之饵只要轻轻一吸即入口。但是,由于“拉饵”每次装钩量不会太多,“续诱”效果差。  相似文献   

10.
冬天,我对蚯蚓是这样处理的。在外出钓鱼的头天晚上,选红而细的蚯蚓,放到凉水中,将泥涮掉,再放到一块潮湿的小餐巾上,松散地包起来,装入小盒里,加盖密封,防止其夜间爬出。蚯蚓会在一夜之中将肚子里的淤泥全部排出,这样蚯蚓会变细,变得又红又透明又结实。出钓前给蚯蚓再透一次空气,然后盖好,将盒揣在棉衣内兜里;或者另备保暖之物,使蚯蚓不受冻。垂钓装钩时,要先将蚯蚓放入掺有香精或其他商品饵的玉米面中滚一下。这样,一是  相似文献   

11.
谭佛航 《中国钓鱼》2000,(11):26-26
河南刘君问:垂钓时见有人将鱼钩不装进饵团之中,而是放在饵团的外边,甚为新奇。这样装钩,难道鱼儿不害怕吗?是不是以饵为诱,待鱼靠近时用空钩将鱼锚上来?  相似文献   

12.
管察 《钓鱼》2010,(1):16-17
钓鱼人对鱼钩的取舍主要凭经验,由钩形的宽窄长短、钩条的粗细软硬和钩尖的锐利与否等方面入手,崇尚小钩钓大鱼、一钩通用,什么鱼都能钓。其中对钩形的选择是出于它适合装哪种形状的饵,以及钓饵与鱼目的配合。如钓饵用蚯蚓,地蚕等软体虫饵,钩柄就长一点;用面团或红薯块装钩,则用钩门宽、钩柄短的钩。  相似文献   

13.
海钓常用饵     
戴频 《钓鱼》2007,(5S):48-48
沙蚕:产于我国沿海一带沙质土壤中的一称软体动物,长度在10~20厘米左右,是钓取海洋中鱼类的主要钓饵之一,平时用锹可以在海边的泥沙中挖取,也可用手电筒在夜晚照射觅取。使用沙蚕可用整条装钩,也可半条或30%条装钩。海蚯蚓,俗称沙虫,长约20厘米,体呈暗绿色或红黄色,生长于泥沙中,临时性洞穴中易捕捉,是海滩抛竿钓的主要钓饵,主要钓取中小型海水鱼类。  相似文献   

14.
薯类饵     
张炎冰 《钓鱼》2013,(2):15-15
取煮熟的红薯去皮切成骰子大小,装钩后沉底钓鲤鱼;换成无味的马铃薯则会有草鱼、鳊鱼咬钩;用小钩,挂切成小块的熟芋头,专钓大鲫。传统钓鱼用自然饵,其中薯类饵都要经过蒸煮切,否则无法装钩。  相似文献   

15.
李洪潘 《中国钓鱼》2012,(12):49-49
三、颗粒饲料饵的用法和装钩方法 颗粒饲料饵在垂钓中一般有两个用途:一是做历饵,二是做钓饵。  相似文献   

16.
署类饵     
取煮熟的红薯去皮切成骰子大小,装钩后沉底钓鲤鱼;换成无味的马铃薯则会有草鱼、鳊鱼咬钩;用小钩,挂切成小块的熟芋头,专钓大鲫.传统钓鱼用自然饵,其中薯类饵都要经过蒸煮切,否则无法装钩. 台钓后用商品饵了,包括藻类饵、薯类饵、麸类饵以及麸薯合一的复合饵都是粉状,经兑水,揉搓后静置一段时间就有了黏性.于是上饵方式变了,改装为搓,继而有了拉饵.  相似文献   

17.
巧装钓饵     
有几位钓友来信提到装钓饵的问题,有的说装饵的方法很重要,虽然是好钓饵,也要有正确的使用方法。也有人认为只要钓饵好,不论怎样装钩,鱼都会咬。究竟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的确,装钩看似简单,但其中仍有许多技巧,操作正确者,能充分发挥钓饵的作用。否则好饵得不到好用,只能变成平庸之饵。钓饵调制的方法不同,使用自然有别,例如以粮食类的原料作钓饵,可以作出软、硬、糟三种不同的钓饵,使用时一定要按照它们各自的特点分别对待,硬饵就不能按软饵的方法装钩,不论单钩或组钩,均不能将钩嵌入饵团之内,因为钩子为硬饵团包裹,鱼…  相似文献   

18.
一、甘薯类饵1.甘薯(也叫红薯、红苕、地瓜等)要煮得熟而不烂。不熟香甜气味不得出。半生不熟装钩后鱼钩不易穿刺鱼嘴。过烂难以附钩。我曾用熟甘薯丁连续钓起5尾鲤鱼。2.甘薯泥饵。将熟甘薯揉捏成甘薯泥,掺进一个生鸡蛋黄,拌上小麦面、香油,制成搓饵或拉饵。  相似文献   

19.
蚯蚓是万能佳饵之一,已被广大钓鱼人公认,无论是大平系列或是土生土长的红蚯蚓、花蚯蚓、黑蚯蚓等等都是钓荤食鱼类的上乘佳饵。但是蚯蚓饵垂钓,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根据不同季节的气温、水温变化,认真掌握鱼的生存方式、摄食习性,巧妙使用各钓技,才能充分发挥蚯蚓饵神奇作用。因此使用蚯蚓饵钓鱼有讲究。  相似文献   

20.
蘸饵     
张炎冰 《钓鱼》2012,(20):16-16
蘸饵,上饵技术之一。传统钓鱼都是手上饵,以包和套的方式藏钩于饵。可是饵大了、硬了以及味不对路就没辙了。于是有人在鱼嗜香,不吃蚯蚓、虾等腥饵时备一小罐,内盛炒熟后碾碎的芝麻或糕饼碎屑。遇鱼不吃腥饵时将装了蚯蚓的钩在芝麻粉中蘸几下,这样蚯蚓表面粘满了芝麻,抛钩后鱼就咬钩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