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已经成为当今青少年迅捷地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来源和渠道,与此同时,网络文化中却也充斥着大量的信息垃圾,这对青少年在网络文化的判断和选择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网络文化特性为基础,深入地分析了网络文化给德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教育者应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文化特性,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利用和发展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青少年上网人数的急剧飙升,网络文化对他们的价值取向、行为模式、个性心理等都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为此,我们要大力加强青少年培养工作和网络文化建设,结合当代青少年成长的实际,准确地把握网络文化的特点,深入剖析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以构建起适合我国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快速发展给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但同时也有一大批青少年开始沉迷于网络,由于青少年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他们的思想意识、伦理道德观念、思维方式、心理及文化素养容易受到不健康的网络文化的伤害。我们应通过各种有效措施,积极应对网络的负面影响,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4.
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项目对陕西省部分青少年使用网络的频率、一般情况,对网络的认识、主观选择,网络技术,网络诚信等问题进行调查,以通过对网络文化主体特性的分析与探索,寻找青少年主体性塑造的主要途径,探寻在网络文化活动中塑造青少年主体性的实践途径,探究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及青少年学生在网络文化背景下的精神和意识形态,为塑造青少年的主体性、促进网络文化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网络审丑即对网络事件中的低俗、丑恶事件或人物进行关注、追捧、审视的行为。网络审丑是一种二元的互动,青少年网民是网络审丑一方的主力。目前网络上泛化的审丑现象,颠覆了青少年网民的审美观,使青少年网民的追求庸俗化、精神空虚化,极大地危害着他们的人格健全发展。研究网络审丑泛化对于青少年的危害,可以对症下药,引导网络主流文化健康发展,培养青少年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项目对陕西省部分青少年使用网络的频率、一般情况,对网络的认识、主观选择,网络技术,网络诚信等问题进行调查,以通过对网络文化主体特性的分析与探索,寻找青少年主体性塑造的主要途径,探寻在网络文化活动中塑造青少年主体性的实践途径,探究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及青少年学生在网络文化背景下的精神和意识形态,为塑造青少年的主体性、促进网络文化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笔者通过对网络文化背景下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的基本现状、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的主要影响进行分析,详细阐述了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积极作用、加强对网络文化环境的优化、培养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意识、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等提高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从心理学的角度探析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 ,青少年接触网络的机会和时间越来越多 ,由此引发了许多新的问题 ,尤其体现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为了更好地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需要深入研究青少年在网络环境下所受的影响及其原因。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想的影响 ,分析了影响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因素 (心理动力、心理状态 ) ,提出了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从而有助于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网络文化的积极意义,着重指出了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群体可能产生的各种负面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 从大教育的角度讲,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科学文化教育,不只限于学校、课堂和书本,整个社会文化环境都在对青少年实施着深刻广泛的教育。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善于借助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的熏陶、感染和规范,积极研究各种  相似文献   

11.
人类进入图像时代,语言文化与视觉文化发生了地位上的变化。Web2.0时代网络由于其可写性,视觉文化的传播因此变得更加广泛、快捷。青少年作为各种视觉网站的最大用户群体,其视觉素养教育意义非凡。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培养视觉审美、防止视觉污染、引导青少年进行视觉文化创造、传承民族文化与价值观念。本文也提出了一个具体的如何提高青少年视觉素养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论青少年教育的亚文化发展功能范中杰青少年教育的亚文化发展功能主要是指青少年教育对青少年亚文化发展的维持、延续和促进作用。一般地讲,主要包括亚文化的认同功能、传播功能、导向功能、升华功能和创造功能。这五种功能很明显地体现了青少年教育作为青少年亚文化简单...  相似文献   

13.
网络不良文化严重侵袭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甚至诱发青少年犯罪。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只有依法对网络环境进行管理,净化网络文化场所,倡导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才能保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以数字内容为标志、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的网络文化,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在传播人类文明的同时,对青少年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本文从网络文化安全的视角,分析了在网络环境中对青少年进行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构建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培养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普及,使人类的整个生存结构,上到经济、政治、文化,下到工作、学习、娱乐,都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革。网络对大众生活的影响,在我们青少年身上更多地体现出来。由于网络的巨大包容性,它对人类的影响有深刻的两面性。青少年在网络时代里如何发展、如何“扬弃”地对待网络及其影响,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有人说: “网络文化一半是琼浆玉露,一半是鸦片毒药”,虽然有点夸大其辞,但也足见网络文化有其糟粕的一面。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青少年网络道德感的弱化主要是因为网络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网络是21世纪青少年最重要的数字媒介工具,基于微时代对青少年网络道德行为提出更高标准和要求的现实背景,文章以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为起点,对青少年网络德育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充分发掘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中丰富的社会文明价值,以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来加深青少年对网络文明与伦理道德的认识,激发青少年对网络文明礼仪的认可,端正其网络文明礼仪的实际动机。以道德和文化的辩证关系来论证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与微时代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之间的关系,探讨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融入微时代背景下青少年德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爱"面子"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是青少年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发展的表现之一,也是青少年的社会化发展在中国特色的文化、教育等心理氛围中的一种体现.正确对待面子,能使青少年讲自尊、讲人格,昂扬进取、奋发向上;错误地对待面子则会使青少年好大喜功、弄虚作假、掩盖问题,甚至害怕真理,这极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的健康发展和个性品质的发展与健全.文章首先分析了青少年的"面子"心理及其主要行为表现,并从社会文化、家庭、学校以及其自身四个层面探析了青少年爱"面子"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以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徐露璐  温静 《文教资料》2006,6(26):87-88
通过对网络文化特点及青少年社会化内容进行分析,揭示网络文化对处于社会化关键时期的青少年的影响,并联系实际提出规范网络文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网络文化作为当代文化的一种重要存在方式,已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加强网络文化的研究与引导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网络文化对学习、交际和民主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进而对人们尤其是青少年造成多重影响,但网络文化同时也有“双刃剑”效应,要注意克服青少年网络成瘾、人格异化和价值偏离等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20.
张闯  杨淑萍 《教育探索》2021,(10):62-66
责任意识是青少年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青少年个人的道德准则和内心尺度并植根于特定的文化和人际关系中.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化的影响已经渗入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文化为青少年责任认知形成提供丰富资源,为青少年责任情感激发提供多样途径,为青少年责任行为倾向生成提供崭新空间.网络文化的多元价值并存使青少年责任认知陷入迷惘,网络文化中的消极内容淡化青少年的责任情感,网络文化依存的虚拟环境干扰青少年的责任行为倾向.针对青少年责任意识培育面临的复杂境遇,提出弘扬先进网络文化、发挥积极网络文化的育人价值、开展线上线下实践活动和多场域优化网络文化环境的具体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