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本文试图通过细读法对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安吉拉·卡特的代表作《马戏团之夜》进行文本解读,作家在该小说中对不同类型叙事视角的运用大胆灵活而又恰到好处,既满足了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也体现了作家激进而独特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语境下的都会人生:王家卫影像世界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家卫的影片之所以受到同仁与观众的认同和尊重,是因为其中存在着生命与心灵状态的深深共鸣。其影片揭示了香港人在后现代语境下独有的心理状态,同时凸现了后现代都市人的共通之处;飘泊的无根性成为所有人物的本质特征,人物与人物之间疏离而隔绝,内在情感世界处于冰点状态。其影片动人地处理了后现代语境下情感的表达方式。惟其平静到漠然死寂,惟其冷淡到不现声色,那深深隐藏的不灭的一点温情才更能引起观众心灵深处的震颤与痛惜。  相似文献   

3.
王家卫无疑是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华语电影圈最值得关注的导演之一。他在作品中凭借着多元化的主题表述、对都市人内心世界与生活状态的敏锐把握、别具一格的时空意义和光怪陆离的影像风格,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王家卫式"电影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4.
5.
影与光的描写成就了《银河铁道之夜》作为文学作品、电影作品令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影与光在表现主人公、作家的孤独感以及心情起伏、主题深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丁玲延安时期的小说《夜》是其小说创作上的过渡性文本,也是“革命+恋爱”的另类文本。丁玲在文本中秉承自主意识,同时采取回避绕开和突破超越“红色文艺”的叙事策略,由此在作者主体意识与政治意识、主人公男性革命意识的建构与女性意识的解构中凸显、构成矛盾冲突,形成文本张力的纠结和内在平衡,构成小说精巧的景致和浑融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在王家卫的电影中,追寻是永恒的命题.影片中的人物往往内心孤独封闭,又一刻不停地追寻温暖.王家卫通过视听密码、对物倾诉等手法映射出孤独追寻的港人群像,展现出工业时代港人的生存状态,并给港人指出了一条发泄情绪和纾解思想的出路.  相似文献   

8.
李金发的《夜之歌》被收录在包括《21世纪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规划教材》在内多个版本大学教材,代表象征主义诗歌在现代诗歌作品中独树一帜.因其具有象征主义诗歌主题的朦胧性、情感的病态美、主导风格的非理性、章法上的无序性等特点,对《夜之歌》进行专门赏析的论文寥寥无几.本文从作者情感潜在的连续性出发,紧扣《夜之歌》的失恋者心态,将文本分为绝别、忆恋和求索三个部分进行个性化解读,以期给《夜之歌》的教学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看这部电影的前提是,史蒂夫·卡瑞尔和蒂娜·菲非常滑稽可笑。要是你并不觉得如此,那么《约会之夜》——在其中他们扮演一对本想在外享受一个甜蜜的约会之夜,却被卷入犯罪案件的夫妻——对你来说可就一点意思也没有了。另一方面,即使是卡瑞尔和菲的影迷也许都会对他们是否搭档融拾有所怀疑(之前他们可从来没有扮演过情侣),特别是在知识根底不深的制作人肖恩·莱维导演的喜剧中。  相似文献   

10.
保罗·奥斯特在<神谕之夜>中采用了多种元小说叙事策略:故事套故事结构揭示了小说只是作者虚构的叙述框架,而非对外部世界的再现;真实与虚构的模糊界限质疑了现实世界的"客观性",揭示了它语言构造物的实质;零散化的叙事则使小说丧失了情节的统一性和主题的确定性,使得小说的最终意义要靠读者的创造来完成.这些策略的运用,使作者在阐明后现代小说观和世界观的同时,构造了一个结构精巧、虚实难分的迷宫.  相似文献   

11.
讲授《军港之夜》的和弦编配及伴奏织体的设计。  相似文献   

12.
《草原之夜》这首歌被国内外誉为"中国的小夜曲"。简要分析了以新疆兵团为背景创作《草原之夜》的过程与特殊内涵。同时结合我国民歌的特点,详细分析了《草原之夜》的艺术特色以及它对音乐语言的巧妙运用,进而指出《草原之夜》给现在歌曲创作带来的一些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梦十夜》是夏目漱石1908年在《朝日新闻》上连载的作品,也是夏目漱石少有的幻想性文学著作之一。其中《第一夜》《第五夜》《第九夜》以梦境的方式分别讲述了三个不同的爱情故事,在控诉社会环境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夏目漱石对爱情的诠释。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这三个梦境来展示夏目漱石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14.
穆时英的《夜》与芥川龙之介的《鼻子》关注了同一个意象“鼻子”,具有相似的叙事结构,共同揭示了人及人的生命的虚无与荒诞。“世纪末”思潮影响下的相似的生命现形成了两个文本的内在的统一性,从而显示了二人共同的现代性与深刻性。  相似文献   

15.
16.
无论是《马戏团之夜》还是《宠儿》在世界文学史上均占有一席之地,并受到了世界读者的广泛欢迎和喜爱。两部作品均带有明显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在人物与故事情节等多方面存在相似之处。因此本文将从简单介绍《马戏团之夜》与《宠儿》的作品内容入手,着重围绕《马戏团之夜》和《宠儿》中相似的魔幻现实主义特征进行简要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小说《宠儿》中使用了多角度叙事、碎片叙事模式等后现代主义创作手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后现代叙事风格,控诉奴隶制对美国黑人身心所造成的伤害和扭曲,揭示美国黑人的昔日的悲惨境遇,呼吁黑人共同关注自己的未来。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瓦尔普吉斯之夜”为出发点,探讨了歌德对“狂欢节”这一古老民间活动的辩证思考,梳理出《浮士德》中“狂欢节”发展和演变的历程,展现了《浮士德》中的狂欢世界。  相似文献   

19.
《宁静的夜》中作通过改革开放前后两次的返家,见到了两个不同的山村老家,描绘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画面。章的题目也在读心中引起种种奇妙的联想。  相似文献   

20.
挪威杰出的音乐家格里格把自己的爱国热情和民族音乐事业联系在一起,创作出了以组曲<培尔·金特>为代表的许多既绮丽清新,又精犷纯朴,具有北欧特征和个人柔和抒情的诗人气质相融合的优秀作品.文章通过对格里格<培尔·金特>之<海上风暴之夜>进行分析,研究其中的音乐创作技巧、手法、曲式结构及其特征,分析作品中反映出的音乐创作特点、风格特征以及其中折射出的一些浪漫主义、民族乐派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