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孩子真正“悦读”起来呢?几年来.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立足于教材文本阅读.然后再拓展到“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以下简称“丛书”)中的阅读材料,达到了以一篇带多篇,以课内带课外、以精读带博读,不断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语言积累的目的。在不断地探索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梳理出以下比较有效的“悦读”方法。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从中不难发现,新课程十分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它一语中的地指出语文阅读中体验的重要性,只有关注学生学习体验,让阅读成为“悦读”,学生在体验中学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一门研究语言艺术和文字艺术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重要学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有效实现“语文”的语言功能.作为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读书。读书是语文学习活动的开始。常态的语义学习的媒介是一篇篇阅读文本.因此,常态的语文学习活动也应该从文本阅读开始。要让学生学会读书.我们就要有意识地在语文课上做好如下几件事。一、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相似文献   

4.
基于“外国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紧扣文本内容,以“见微知著,‘悦’读经典”读书分享会为情境任务,设计了“走近经典,整体介绍”“细读文本,见微知著”“延伸拓展,‘悦’读经典”“集结成册,传播经典”四个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培养学生阅读外国经典作品的兴趣,帮助学生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中若能找到一个最佳的切入点,就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萌发出一种渴于求知的学习动机,从而自主地开启思维,情绪高涨地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大大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教师必须“吃透”文本,研究“文本”,寻找一个能激发学生兴趣,能调动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能紧扣文本特点,突出教学重点,有利于解决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6.
在进行课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中,我们依据教材.在引领学生立足文本.“精读一篇”的基础上.继续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跳出文本.合作“略读一组”。所谓略读.即粗略的.不进行深究的阅读。这种阅读方法旨在通过比较快的阅读,粗知文章大意。“略读一组”.即将课内的知识、学法迁移到课外.引导学生运用在“精读一篇”中习得的学习方法.读与教科书配套的“同步阅读”(本地区为地方教材《自读课本》和《课外阅读》)中的一组文章,“一篇带多篇”.不断扩大阅读量.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逐渐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7.
阅读“是读者靠目视或口诵,从书面文字符号中理解和提取意义的学习活动”。①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所说的“阅读”是教师引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对文本进行认知、理解、吸收等复杂的学习过程;是小学生以书面语言为依据,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利用自己的内部语言去理解和改造文本读物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开放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课室、语文阅读实验室里进行的简易逻辑学习、文本阅读和自由博览,具体表现为学生对课本及课外读本进行阅读批注、名句笔录、短评练笔等自主学习,然后进行交流、展示的文本阅读活动。它在问题理解上表现为合乎逻辑事理的多维思考、个性解读,而不是主观臆断。  相似文献   

9.
《中学教育》2013,(4):61-74
阅读课教学需要以关注学生感受体验为核心,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阅读策略的培养,首先要引导学生重视体验过程,树立感受体验"过程"大于"结果"的意识;要从语文教学的本体出发,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语言形式的品味,培养基于文本语言形式的感受体验的阅读策略。感受体验的阅读策略培养,最好的载体是学习活动,教师要对基于文本语言形式的学习活动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感受体验,并确保课堂活动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难点,新时期英语教学更追求引领学生快乐阅读,教师采用多元化手段构建“悦读”课堂,有益于促进英语阅读摆脱沉闷、枯燥的氛围。文章主要论述初中英语教学“悦读”的实施意义,从阅读导入方法创新、阅读游戏互动、阅读探究活动以及拓展阅读四个方面,阐释英语“悦读”具体的实施策略,旨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培育学生英语自主阅读兴趣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助力学生英语素养的持续精进。  相似文献   

11.
佘莉 《甘肃教育》2020,(5):54-54
群文阅读与传统阅读教学方式相比,具有显著的区别。教师可根据不同的群文文本、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采取群文阅读教学策略,让“阅读”变“悦读”和乐读,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多层次、全方位和科学化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一、寻找群文之间的关联点群文阅读教学与传统阅读教学方式相比,给予了教师更多自主权,他们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群文阅读的文本,并对这些文本进行组合和呈现。  相似文献   

12.
活动情境的创设在给闭锁的阅读课堂带来“活水”的同时也令“泥沙”俱下。许多教师面对美文却数次“过门而不入”.把大量的架空活动安置在文本阅读之上,以热闹的“活动对话”代替对文本个性化的语言品味,忽视了文本本身的魅力。要让阅读重新回归语文味的本源,并且在活动情境的实践环节和成效环节中分别对学生和教师实施量规监控和反恩监控.促使他们的活动不脱离语文教学的轨道。  相似文献   

13.
英语阅读变成“悦读”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 需要帮助学生克服阅读的障碍,还要为学生搭起展示的平台, 让学生能体验到“悦读”的成就感。另外,建立丰富的“悦读”资源库是开“悦读”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背景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下称新课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其中必修课程部分的“阅读与鉴赏”要求“发展独立阅读能力”。“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由此可见.新课标理念要求阅读教学是主体间的对话即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对话,在这里文本、学生、教师都是主体,而学生是最重要的主体.一切对话是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独立人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阅读活动在当今这个多元文化交汇的时代存在严重危机。有时我们发现学生们围坐在一起阅读.可走近一看.他们手中的读物无非是卡通漫画和流行杂志一类的书。向他们了解平时的阅读情况:回答也大多是看些作文选编和学习辅导材料。可见.学生的阅读活动是一种浅层次的平庸化阅读活动。然而.我们的学生却迷恋于另类文学.对流行的“色情卡通”“暴力口袋书”情有独钟.孰不知这些“另类”课外书是精神的“禽流感”。  相似文献   

16.
语文新课程标准反复强调“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戏剧作品”。新课改将“多元,,作为现代教育的追求目标,主张文本解读主体(学生、作者、编者、教师等)的多元,文本意义或主题解读的多元。专家将课堂教学表述为“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指向多元目标的、学生自己的、生动活泼的丰动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7.
孙年爱 《考试周刊》2009,(27):73-74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数学学习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同时设立“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创造有利的条件.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习惯,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8.
张利琴 《教学月刊》2013,(11):38-41
当前初中英语课文教学呈现重结果、轻过程的趋势。课文教学变成判断、选择、回答问题的程式,以显英语学习的“工具性”;完成阅读任务后教师急于向文本外拓展,以体现英语学习的“人文性”。课文教学直指阅读技能使阅读活动浅尝辄止、索然无味——所设问题缺乏内在逻辑,不利于学生深度阅读文本,阅读课失去了探究味;学生忙于答题,无心品读文本,阅读课失去了语言味;阅读缺乏情感参与,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阅读课失去了情智味。课文教学“偏食、速食”,语言学习“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变味的课文教学现状亟需改变。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自主性阅读”越来越受到老师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这学期我校继续推行新的教学模式——导学案教学.“导学案”是教师针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而精心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等一系列课堂学习活动组成的方案,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是同步操作的学习文本.“导学案”理念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