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色课堂”是一种能激发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孩子的心灵火花.使语文学习更具生机和活力的理想课堂。“绿色课堂”创设的是情感的课堂。互动的课堂。走进绿色课堂,关注绿芽发展.我们将真正享受到语文教学的诗意与真谛!一、“绿色课堂”——情感的课堂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在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欢乐的,教师起着主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活动设计思路 每个人都会做梦。古往今来,“梦”这个既美好又漂渺的生理现象,它可能带给人欢乐和希望,也可能带给人迷惘和惆怅。对于四岁左右的孩子来说,“梦”带给他的可能是无限的乐趣。每当孩子们给我说起他们的“梦”时,兴趣浓厚,眉飞色舞,并争先恐后地描述梦里的欢乐情形。于是,我抓住孩子们感兴趣的“梦”,结合我班幼儿实际情况,设计并组织了本次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中,笔者认为激发美感的关键是情感,所谓“情动美感生”.“情”经常是设计教学的主线。语文教学中情感的运用.可以从如下途径进行。 一、创设情境。入境生情  相似文献   

4.
心中一直有一个梦,一个语文的梦,一个只属于自己的语文的梦,如水在口,冷暖自知。 我心目中理想的语文是——“文化味、语文味、儿童味、智慧味”俱全的“诗画语文”。“诗’’乃文字,“画”乃视像,“诗”与“画”的互现,或者说文字与视像的互现,是诗画语文的理想和信念。  相似文献   

5.
讲台上的欢乐吉林市六十一中孙景明只因我想得大苦大苦──我才尝到了事业的甘甜,剔去了岁月的苦涩。只因我喜欢苦苦地思索.我才赢得了讲台上的欢乐。每当我进入课堂,一缕缕目光就会投向我。这时,我的大脑鼻常清醒,因为知识的种籽需要清醒地声、掐·““”“”我有饱...  相似文献   

6.
我的教师梦     
2003年,因为机构改革,我被安排到同原市原州区张易镇的一所乡村小学任教。本着哪儿需要到哪儿的信念.当时我万分激动。认为从事教育事业完全是圆我的梦。之前,我已在乡水利工作岗位上奋斗了五年。尽管水利工作带给了我不少欢乐,  相似文献   

7.
心存感激     
往事如烟似雾,虽然飘渺,却总是令人难以忘怀。往事是未做完的梦,是没有中止的遐想,既有欢乐,又有哀伤,但件件都令人刻骨铭心,令人回味——特别是心存感激的那一刻。初三时,我失足“琼瑶热”,那阵子几乎是不分昼夜地读“琼瑶”。记得一次语文晚自习,我欺年老的班主任眼花,人又和蔼可亲,就算犯大错他  相似文献   

8.
美国人有“美国梦”,中国人有“中国梦”;你有你的“梦”,我有我的“梦”……每个民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梦想才会有美好的未来,才会有追求的动力。想成就一番大事业.是梦想;想拥有一张新书桌,也是梦想。大梦想有大梦想的价值,小梦想有小梦想的意义。没有梦想的人生贫乏,拥有梦想的人生充实。  相似文献   

9.
欧阳花 《海南教育》2008,(12):20-20
教育事业也不例外.生机在于发展.活力在于创新.要使我们的教学上有活力、有生机、有发展,就必须改革。教改从语文课改理念入手,狠下功夫,就能激活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0.
教育事业也不例外.生机在于发展.活力在于创新.要使我们的教学上有活力、有生机、有发展,就必须改革。教改从语文课改理念入手,狠下功夫,就能激活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1.
为了改进小学语文教学,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我市在开展电化教学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课型——阅读欣赏课。这一新的课型问世以后,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充满了情趣,增强了美感,倾注了欢乐,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阅读欣赏课是以文字为基础,借助艺术手段来调动儿童学习内动力的一种新的课型。即通过色彩鲜艳的图画再现文章的形象,运用悦耳动听的音乐  相似文献   

12.
儿童的世界总是美好的,儿童有人类最美好的梦——像明月般温润,像明月般皎浩?保护儿童不断晶莹剔透的童年的梦,是语文教育最美的“人文性”体现。语文教师该怎样利用语文资源,守护并延伸这份童年的梦?周益民老师《童年的月亮爬上来》无疑是一个的典范性语文教学“作品”。  相似文献   

13.
教学智慧一直是广大教师孜孜以求的教学法宝.我也随着浪潮上下求索过,可几年下来.我却越是寻找智慧,越是困惑不断。迷惘之际.我只好丢开对教学智慧的追求.一个劲地去设法解剖一个个教学困惑.想不到的是,就是在这一次次“惑”与“解”的交替过程中.我的语文教学竟焕发了以往少有的生机.充满了很多值得津津乐道的情趣。  相似文献   

14.
就像人们对于美学有“美感”,音乐有“乐感”,语文、英语有“语感”一样.每个人对于数和数学也有一定的“数感”。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中,写作训练是最关键、最能影响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一个环节。我从事语文教学以来,一直努力探索一条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拓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作文教学途径。随着以计算机、网络为主体的多媒体技术与教育的联姻,我们的教学空间空前拓展,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冲浪”的阵地。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尝试,我深切地感受到多媒体犹如一缕春风,一扫往日作文课的枯燥乏味,给课堂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6.
自古以来,梦和醉都是历代文人满腔悲痛最主要的消解方式,晏小山也不例外.在晏几道的《小山词》中,他创造了独立的意象群,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梦”意象了.晏几道梦意象的成功运用,为我们展示了他细腻而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小山词中的“梦”为主体,可从小山梦词的多元表现、多重美感、多层原因三个方面探讨关于梦意象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7.
美国人有“美国梦”。中国人有“中国梦”;你有你的“梦”,我有我的“梦”……每个民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梦想才会有美好的未来,才会有追求的动力。想成就一番大事业,是梦想;想拥有一张新书桌,也是梦想。  相似文献   

18.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大纲》提出了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的任务。这是语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从语文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让审美主体的学生认识到语文教材是审美的源泉,语文教师是审美的使者,语文教育是审美的事业,而学生是审美的主体。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产生审美的情趣,激发美感并提高了审美能力,充分挖掘和发挥了审美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设计理念 《种子的梦》的教学重点是感知诗歌凝练的语言以及丰富生动的想象。而感受诗歌深刻的内涵和充沛的情感则是其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抓住诗文中的“梦”“土地”“孕育”来作文章:由“梦”引入,默读全诗,初步感知诗歌内容;由“土地”带人诗境,训练句式,培养斟酌诗歌文字的能力;由“孕育”深入诗心,交流体会、训练朗读,领悟诗歌内涵;最后又回到“梦”进行创作,展现个性的诗句,抓住“梦”思索课题的美感、诗文的意味。  相似文献   

20.
李滨滨 《教师》2013,(36):32-32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和“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这要求教师从语文本身下工夫,让学生沉浸在博大精深的祖国语言里,感悟语言文字魅力,提升语文素养。语文课应该如何教,才能上出“语文味”呢?本文从奏响情感体验曲;奏响美感教育曲;奏响语感训练曲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