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名档案工作,因接收马金凤艺术档案而有幸接触到这位老艺术家。在这段日子里,我不仅对这位老艺术家的生平有所了解,更为她献身戏曲的精神所感动。  相似文献   

2.
坚强的鱼     
海底多么五彩斑斓。有鱼,有珊瑚,有石头,还有泪。我是一颗鱼儿的泪。我属于一条水蓝色的飞鱼。它每天载着我在海面上跳跃,飞腾。但我始终无法滚出它的眼睛,因为它是快乐的,它没有理由让我出来呼吸新鲜的空气,看那波澜壮阔的大海,感受那清凉无比海水的温度。我梦想着:假如有一天它老了,在海水深处再也飞不了了,假如飞鱼哭了,那样我就可以自由了。我盼望着飞鱼快点老去,每天想像着逃离它之后,就可以在海水中自由自在地跳舞、欢歌。于是我盼啊,盼啊。终于有一天机会来了:飞鱼因为失去了自己的孩子,痛苦无比。我大笑道:快,快哭啊,你哭了,我就自…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档案工作者,因接收马金凤艺术档案而有幸接触到这位老艺术家.在这段日子里,我不仅对这位老艺术家的生平有所了解,更为她献身戏曲的精神所感动.  相似文献   

4.
在电视上看到一台中秋诗歌朗诵晚会,诵诗者都是一些头顶“著名艺术家”头衔的人物,朗诵涉及到的也是古今以“月”为主题的名篇,我便把频道锁定了。 唉!这些“著名艺术家”呀!你让我说他们什么好呢?当我看到北京人艺的老演员苏民在朗诵一首吟月的古诗时,我瞬间想到的还是一个人都不愿再提的老问题:关于演员的文化素质——而这个问题是过去“老一辈艺术家”们经常数落年轻演员时爱谈的话题。北京人艺是类似于“国家话剧院”的地方吧?苏民也算北京人艺中的著名演员吧?但我所看到的那个他不具备把一首完整的诗前后读顺的能  相似文献   

5.
作者对影响自己成长的老艺术家们始终怀揣着一份特殊情感。体会是:采访要做有心人。且看作者如何做"有心人"。文化名人报道历来受到媒体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名人不断涌现,人们习惯将德艺双馨常青树式文化名人称为老艺术家。为此,我十分珍惜每次与其交流的机会,随  相似文献   

6.
赵钊 《新闻传播》2005,(9):38-38
人生难得有知音。我和正一在黑龙江日报社共事多年,曾多次编发过他的新闻作品,还不明切磋新闻理论的学习心得,也可算是臭(xiu)味相投吧。这一点,我在为他的《鼓翼集》所写的序中曾提到过。既然说过,干嘛旧话重提?皆因这位老弟,虽有敬老之心,却无惜老之念,  相似文献   

7.
相信生活     
中学毕业那阵子,踌躇满志的我被分配到煤矿基层队当了一名搬运工。推大车、装石头、扛水泥便是我一天的全部工作。面对繁重单调的体力劳动,我开始抱怨生活的不公和命运的捉弄。  一次,单位搞演讲比赛,队里抽我去应付。我便随手写了一篇讲演稿交了上去。没想到宣传科的一位科长看了我写的文章后,脸上立即呈现出惊奇的神情,拉着我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有扎实的写作基础,只要你不懈地努力下去,相信生活一定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结果……”听了老科长的话,我哭了,哭得很伤心。于是回家后,我便在自己的书桌上刻下八个大字:相信…  相似文献   

8.
笑对人生     
名漫画家郑辛遥在名片上都画上自己头戴小帽,笑容可掬,十分得意的形象。他在名片上还写道:“我喜欢笑,因为笑比哭传得更远”。洪昭光教授也总结了两句话:天天三笑容颜俏,七八分饱人不老。  相似文献   

9.
编读往来     
我认识几个所谓的艺术家,虽然不“吃人”,但是也很吓人。呼朋引伴,到处找人喝酒,身边还带着不同面孔的姑娘,一般常年披一长发,长发还打着结。北京风大,看他们在路上走的时候,那长头发往后一弄,倒像是捉妖的张天师,就差一把剑了。我从不见他们背什么画架去河边写生什么的,也不工作,天天晚出早归,好像坐台小姐。我们都不知道他们靠什么生活,但他们从不显饿,脸色红润,倒是我们这些上班族老是一脸的菜黄。 《新闻周刊》提到的那个“食人”的艺术家,让我想到我认识的那个所谓的艺术家。我觉得中国的艺术家都怪怪的,不让人理解,他们在做什么,为什幺要做,都让人一脑子浆糊今非昔比,艺术是用来比狠的吗? 新时代新风尚? 不知道这样的怪艺术家多不多?  相似文献   

10.
花田半亩     
田维 《出版参考》2011,(2):18-18
是谁说过,生命是一片纯白的空地,孤独的人们反复徘徊。在这一片纯白之地上,我哭了又笑了,一点点明白人世所谓的道理。  相似文献   

11.
《新闻与成才》1996年第8期刊登的《军中名士李炳彦》一文中,提到了李炳彦编辑扶持帮助我的一些事情C该文发表后,有些同志关心当时的细节,问我能否补充写一写。我说细节当然有,譬如我当战士时,李炳彦编辑曾多次写信鼓励我、帮助我,这件“小事”就是使我刻骨铭心、不能忘怀的。讲“细节”不能离开说“背景”。80年代的整整10年,是《解放军报》“学军事”(以后改为“军事论坛”)副刊的“火红的年代”。主要是在曾光军、李炳彦等老编辑的具体经营下,这个副刊办得充满生气,几乎篇篇文章都跃动着时代激情,洋溢着探索精神,吸引、感…  相似文献   

12.
让编辑部充满书卷气孟庆远近阅《中国出版》杂志,看到有些文章提出了许多如何提高编辑素养、学识水平的看法,我以为这提到了点子上,这才是提高图书质量的根本途径。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若有神。”书读多了,学问大了,不管改稿写稿,自然思如泉涌。老编辑家赵家...  相似文献   

13.
老七与亚瑟     
刚喝完酒,老七在热气里慢慢地走。街角,一只水淋淋的西施狗,正在躲母老虎似的花猫。它在老七面前一个急刹车,抬起脸,一双乌黑的眼仁好像哭着说"我害怕"。老七瞬间柔肠百转,抱起了它。西施狗膏药似的贴在处理台上,抽血的时候也不吭一声。兽医说它身体虚弱但是没病,一岁上下,估计流浪有一个月了。老七为它拍了几张照,回到家,发了这样  相似文献   

14.
得知自己拍摄的新闻作品《战士与小鸟》获奖的消息,我激动地哭了,这哭中包含着不仅仅是获奖后的极度喜悦,更多地包含了对自己这几年痴心摄影报道的肯定。回想拍摄这幅照片的前后经过,我感触很多。  相似文献   

15.
王蒙 《出版参考》2005,(7):39-40
秋耘是我最早熟悉的老作家之一。早在一九五六年,当时他与韦君宜一道主编的《文艺学习》连续几期展开了对我的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的讨论,而且讨论有愈搞愈大,不好收场的趋势。韦主编偕黄副主编找我交谈。韦的谈话基本上是对作品一分为二,但以保护作者为主。黄的谈话则一直是欣赏和叹息。他尤其喜欢赵慧文这个人物,后来的接触中他频频提到赵慧文。  相似文献   

16.
去年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战争爆发40周年纪念日。这天清晨,黑龙江省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我采写的长篇通讯《我是一棵小草》,内容是介绍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提到的烈士之一、但至今仍健在的老英雄井玉琢的事迹。一石激起千重浪。随着电波的辐射传播,影响始料不及。先后有6个省的200多位陌生朋友来信,纷纷询问我是怎样发现这个新闻人物的,又是怎样采访写成此稿的,也有的读者关切老英雄的近况,希望知道更多的细节。众多读者的关心,不由使我回忆起这次采访的全  相似文献   

17.
七月十七日,是您十八生日,辞旧迎新,咱们家又有一个大人了。贾家在乡里是大户,父辈那代兄弟四人,传到咱们这代,兄弟十个,姐妹七个;我是男儿老八,你是女儿最小。分家后,众兄众姐都英英武武有用于社会,只是可怜了咱俩。我那时体单力孱,面又丑陋,十三岁看去老气犹如二十,村人笑为痴傻,你又三岁不能言语,哇哇只会啼哭,父母年纪尚老,恨无人接力,常怨咱这一门人丁不达。从那时起,我就羞于在人前走动,背着你在角落玩耍;有话无人可说,言于你你又不能回答,就喜欢起书来。书中的人对我最好,每每读到欢心处,我就在地上翻着跟头,你就乐得直叫,读到伤心处,我便哭了,你见我哭了,也便爬在我身上哭。但是,更多的是在沙地上,我筑好一个沙城让你玩,自个儿躺在一边读书,结果总是让你尿湿在裤子上,你又是哭,我不知如何哄你,就给你念书听,你竟不哭了,我感激得抱住你,说:“我小妹也是爱书人啊!”东村的二旦家,其父是老先生,家里有好多藏书,我背着你去借,人家不肯,说要帮着推磨子。我便将你放在磨盘顶上,教你拨着磨眼,我就抱着磨棍推起磨盘转。一个上午,给人家磨了三升包谷,借了三本书,我乐得去亲你,把你的脸蛋都咬出了一个红牙印儿。  相似文献   

18.
笑也是歌哭也是歌──记楚天电台女记者陶筱秋丁文礼人们常常见到她笑。却很少见到她哭。其实,她的情感世界非常丰富,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曾品尝过、拥有过,只是不想在别人面前哭罢了。这位外刚内柔的女性,就是湖北楚天广播电台记者陶筱秋。我第一次同她接触,是1...  相似文献   

19.
艺术之书     
某日,借来友人所藏旅英文人凯蒂的散文集一读,其书后所附“艺术家之书”定义达22种,使我颇有感触。其中一位学者认为“艺术家所制的书是作为艺术品的书,作为艺术品的书不是有关艺术的书,不是复制再现艺术的书,亦不是用视觉材料为文字内容的书。它们因其本身而做出艺术之宣言,这种宣言是在艺术而非文学的范围之内”。另一位学者认为“艺术家之书不是指有关艺术家的书,亦不是书堆成的雕塑,而是指那些视觉艺术家的作品,它们有着书的形式”。各家高论,不胜枚举。不管前辈从何种角度怎样来阐述“艺术家之书”的概念,我想,它首先应是…  相似文献   

20.
领悟人生     
最近网上热炒一篇文章《湖南广电最背的人》,看过的朋友告诉我,文章提到了我。因此,我找到文章看了一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